天天看點

先下手為強?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不比“巴巴羅薩”計劃規模

教科書上對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的描述: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納粹德國背信棄義、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糾集其附從國對蘇聯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争,熱愛和平的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上司之下奮起抵抗,展開了偉大的衛國戰争。

對于這段蘇德戰争爆發原因的描述,相信是當年那段血腥曆史的真實展現,納粹永遠是戰争的嗜血狂魔,但對于這些是不是都令人信服看法仍然有一些不同,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前是不是蘇軍真的一點沒有準備,今天我們來看看蘇聯戰前的一個計劃:大雷雨計劃,多了解這個計劃,就能再一次的來證明了這個問題了。

先下手為強?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不比“巴巴羅薩”計劃規模

''大雷雨計劃''是蘇德戰争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并稱霸歐洲的明确計劃,不要緊張,蘇聯确實存在并意圖實施着這個對德開戰計劃。大雷雨計劃實施的日期其實比巴巴羅薩計劃早上幾十天,兵力上不會有過多的差距,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蘇德邊境上會有那麼多的蘇聯軍隊?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的戰果很令人吃驚,俘虜就是600萬之多,這麼多蘇軍部署在邊境線上,僅僅是正常的防範德軍?為什麼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蘇聯邊境其實有那麼多的武裝力量,但都毫無防備,這完全可以了解為蘇軍本是打算實施進攻計劃的,突然在軍隊集結調動當中被德軍反将一軍,立即出現前線的大混亂。

先下手為強?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不比“巴巴羅薩”計劃規模

蘇聯在之前的大清洗中損失了大量優秀的軍官,導緻他們的協調能力、戰術都不能跟德軍比較。如果蘇聯先攻打的話,在國際地位上就變為了侵略者,将受到輿論的壓力,并且可能不會被之後的美、英等國支援,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雷雨”計劃在實施中沒有得到強力的執行,蘇軍高層内部的意見也不太統一,而納粹德國方面,由希特勒直接指令,巴巴羅薩行動以最快的速度部署兵力,後勤保障力度也是史無前例,行動的執行力是蘇聯方面無法比拟的。

許多人說所謂的大雷雨計劃根本不存在,蘇聯搶在德國之前進攻什麼的根本不可能等等,但要知道蘇聯人從來也沒有真正把德國人當朋友,德國人也沒有把斯大林當朋友,這一點其實希特勒和斯大林心知肚明,他們隻是為了各自的利益暫時互相利用而已。

先下手為強?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不比“巴巴羅薩”計劃規模

斯大林知道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撕毀前,蘇軍沒有多少把握能戰勝德國人,是以,戰備一直準備着,而主動去進攻德軍這也是無奈之舉,但雙方的一場大規模惡戰都知道按當時的局勢已經無法避免,如果真的在巴巴羅薩之前蘇聯主動攻擊,蘇軍很有可能會像法國和波蘭軍隊一樣,一擊即潰,在這個舉棋不定的時刻,德軍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了,蘇聯人也不用想了,隻能接招了!

先下手為強?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不比“巴巴羅薩”計劃規模

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奧地利軍事雜志》上,公布了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争計劃。該檔案來自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中央檔案館。并且檔案顯示,斯大林于1941年5月早就準許了大雷雨計劃,但沒有得到迅速的兵力部署和實施,當年6月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就開始,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已經先下手為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