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作者:肖走教授

1991年,6年前在霍查葬禮上嚎啕大哭、悲痛欲絕的同一批阿爾巴尼亞人民,憤怒的沖上街頭,推倒了矗立在首都廣場的霍查雕像。積怨已久的阿爾巴尼亞人民還将霍查的墓穴挖開,棺木裡的遺骸被扔到地上随意踐踏。霍查的遺孀和兒子也被逮捕入獄,财産全部沒收,阿爾巴尼亞人民将霍查定為不可饒恕的曆史罪人。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在遙遠的60年代,某個人民窮的揭不開鍋的國度,為了防止蘇修和帝國主義的進攻,在外國專家的幫助下,共計修建了50萬個從未使用過的碉堡。這個國度是哪裡呢?你是否會奸邪的一笑,難道是說……兄弟,你錯了,這回我說的是一個叫做阿爾巴尼亞的國家。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偉大的阿爾巴尼亞人民曾經擁有一盞偉大的明燈,不怎麼省油,叫做霍查。霍查的學生時代在法國鍍金,以共運領袖的身份回到祖國後,于1943年成為領袖,号稱阿爾巴尼亞的明燈。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小國,當時的人口約250萬,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直到80年代,牛車仍然是這個國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這麼個鳥不拉屎的國家,卻在60年代傾舉國之力修建了50萬個高标準的,能抵禦重磅炸彈攻擊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全國平均5個人一個!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諸位一定會問,霍查這麼瘋狂的幹,究竟是為什麼?

1944年底,阿共(勞動黨)政權建立後不久,霍查就開始個人膨脹,獨斷專橫。黨中央的第二号人物佐治密謀逼宮,霍查毫不留情,把佐治黨羽16人全部逮捕,并以以企圖暴力奪權等罪名處死。清除掉反對的聲音後,霍查的地位得到了鞏固,但仍有雜音。尤其是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石破天驚的秘密報告出台,讓霍查很是惶恐。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黨内暗流湧動,有人提出了要給被處決的佐治等平反,并指責霍查搞個人崇拜,以及國内搞特權階層的享受,而一般人們連衣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等。霍查的解決辦法是,在會議的出口,由最得力的親信謝胡指揮内務警察埋伏在暗處,将一個個的反霍查的黨内人士直接送進監獄加以蒸發。如下令處決了連蘇聯都保舉的政治犯達利、蓋加夫婦(達利是1944年首都地拉那的解放者,蓋加則是有名的女遊擊戰士)。在槍決蓋加的時候,她已經懷孕六個月,她抱着肚子喊道:“不要殺死我的孩子,它已有生命了”。回應她的卻是霍查冰冷的子彈。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殺人并不完全是暴力活,也是技術活。沒有一定的恐怖氛圍,沒有哪怕是莫須有的理由,對于霍查們來說,是殺不痛快的。在太平盛世中,你要編造那麼多的“資産階級代言人”“黨内叛徒”“裡通外國”之類的借口,那是很難讓人相信的。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于是,霍查開足馬力,揚言蘇修、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要立足于早打、大打,全國人民開建碉堡!于是乎,霍查以250萬人的小國之力,建起了5人1碉堡的國防奇觀。群衆修碉堡,黨内抓敵人,上下齊心,一片和諧。1974年,在黨的五中全會上,霍查以“軍隊的破壞者、陰謀家、叛徒、敵人”之名,清洗了老資格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巴盧庫。1975年,在黨的七中全會上,霍查又以“經濟反黨集團”之名,清洗了主管國家經濟的政治局委員阿布杜等人……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清洗,建國的功臣元老終于死傷殆盡,隻剩下霍查和他的親密戰友謝胡。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終于,連碩果僅存的謝胡也要“叛國”了。1981年,霍查宣布政府總理謝胡是南、蘇、美 “多國間諜”。随後,謝胡自殺。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直到霍查1985年挂掉,他的50萬個大碉堡沒有迎來一個真正的敵人,它們年複一年的躺在這個國家的懷抱中,為各種動物提供進階居所。但這50萬個碉堡卻成了打擊敵人的冰冷借口,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叛徒”的離去。它成了他們天然的墓碑。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1991年,阿爾巴尼亞和平演變。1992年5月5日 “烈士節”前夕,憤怒的群衆沖進 “祖國烈士陵園”,将最顯赫處的霍查墓穴挖開,遺骸挫骨揚灰。明燈終于徹底熄滅。霍查沒有葬在偉大的碉堡中,不知道會不會遺憾。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1985年4月11日10時, 阿通社受權釋出有關霍查逝世的訃告,阿爾巴尼亞随即成立了以阿利雅為首的20人治喪委員會,宣布全國緻哀七天,戲劇、電影、音樂和體育活動一律停止。阿勞動黨于4月13日17時30分召開了特别中央全會,一緻選舉阿利雅為黨中央第一書記。全會同時決定:在地拉那等三市建立霍查紀念塑像;地拉那大學改名為霍查大學;少先隊組織改稱“霍查少先隊”;阿第一大港——都拉斯港亦以霍查命名。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全會結束後,阿利雅率政治局全體成員來到霍查遺體前,相繼吻他的前額。阿利雅舉起了右手:“親愛的領袖恩維爾同志,我們将高舉你的利劍,砍倒一切内外敵人!我們宣誓!”

“我們宣誓!”所有人跟着喊道。追悼會後,送葬隊伍沿着拉比諾特大街向東南方向行進。霍查的遺體在離市中心3公裡的祖國烈士陵園下葬。當大理石闆蓋上墓穴時,人們痛哭起來。阿利雅手扶霍查夫人,說:“像他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死,他隻有一個日子 ——生辰!”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人們看到,霍查的墓碑上果然隻刻着“恩維爾·霍查1908—”幾個字。随後在全國各地豎起的智語牌上也都是 “霍查同志隻有生辰,沒有冥日”。

時光流逝,星移鬥轉。90年代初,随着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阿爾巴尼亞也發生了劇變。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1991年2月6日,即阿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黨主席貝裡沙(後任總統)撰文批判霍查個人迷信的當天,霍查大學的學生們便舉行罷課,絕食,要求更改校名。在動亂難以平息的情況下,阿當局不得不于2月20日答應了學生們要求。而就在這天下午,矗立在市中心廣場上的霍查銅像被民主黨示威者推倒,其他城市的霍查塑像也遭到同樣的命運。接着,七十餘卷的霍查著作被焚燒,首都文化宮前的 “光榮屬于勞動黨”的巨幅智語牌被拆除,政治書店被搗毀……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1991年6月,勞動黨易名為社會黨, 并公開批判霍查。

5月5日是阿爾巴尼亞烈士節。就在1992年的烈士節前夕,剛剛上任的貝裡沙總統就作出“第28号專門決定”:把霍查等“非烈士”的遺骸遷出民族烈士陵園。5月3日夜間,霍查的墓穴被挖開,棺木被撬,遺骸被遷走,而死者家屬卻一無所知。在地拉那西南部的薩拉平民公墓,一夜間便增添了十幾個大墳頭,其中一個墳頭的破碎水泥闆上刻着“恩維爾·霍查”幾個字。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當時正在監獄候審的霍查夫人涅奇米葉,聽到這一消息後悲痛欲絕。她的子女們上告申訴,譴責“遷墳不通知死者家屬的非人道行為”,不但無濟于事,而且遭到了進 一步迫害。1995年4月11日,霍查逝世10周年忌日,其長子伊裡爾被指控“煽動民族仇恨,危害公共秩序”而遭軟禁,并被判刑一年,投入條件最差的卡瓦亞監獄。一天夜裡,囚室内電燈突然熄滅,熟睡中的伊裡爾遭到沙石和棍棒的襲擊,險些送命。1996年10月6日,霍查84歲冥壽。剛從意大利謀生歸來的女婿克萊曼特又因與一幫派有牽連的罪名被捕。克萊曼特不服,以絕食相對抗。直至1997年他才因“查無實據”而獲釋。

歐洲的那盞明燈——霍查的身前身後事,“他永遠不會死嗎”?

霍查夫人度過了1862天鐵窗生活後于1997年1月10日提前出獄。她對霍查的看法不改初衷。她同時承認,霍查執政數十年,也犯過錯誤,但不能往他臉上抹黑,把他說得一無是處。她認為,霍查的主要錯誤是階級鬥争擴大化, 但這個錯誤不是他一人犯的,因為他與其他人“共同決策” ;霍查是強人,不是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