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什麼情況下才會使用?漲知識了

八百裡加急是古代一種很快的資訊傳遞方式,中國在3000年前就建立了遍布整個國家的官方資訊傳遞網絡,這些遍布全國的資訊網絡擔負着傳送政府檔案的重任,是以曆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經過曆朝曆代的建設,這個網絡日益發達和完善,這就是驿站制度。

而到了唐王朝的時候,中國的驿站遍布全國,這些驿站都是按照需要布設的國家資訊網絡的節點,國家規定相鄰的兩個驿站之間的距離為20裡。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什麼情況下才會使用?漲知識了

唐玄宗時期全國的驿站多達1639個,郵驿分為陸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種,其中水驿260個,陸驿1297個,水陸相兼驿86個。

唐代各道陸驿分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遞減,最後一等第六等配驿夫二至三人。

水驿則根據驿務繁忙,也分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閑配驿夫九人,更閑水驿配備驿夫六人。專門從事驿務的從業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驿兵一萬七千人。各驿站設有驿舍,配有驿馬、驿驢、驿船和驿田,可見當時的驿站建設是比較完善的。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我們以唐朝為例進行計算,唐政府官方規定普通驿馬要求一天行180裡左右,最快的則要求日馳600裡。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裡,6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500裡。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什麼情況下才會使用?漲知識了

唐代以唐太宗李世民的雙步——左右腳各邁一步為尺寸标準,叫作“步”,規定三百步為一裡,一“步”的五分之一為一尺。唐代一尺合現代0.303米,一裡合454.2米。那麼一天500裡的行程,等于現代的226.1公裡,這個速度在那個時代是很快的。

這就是唐王朝最高的資訊傳遞速度了,至于八百裡加急基本上也隻能達到這個速度,這已經是跑死馬的節奏,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後,送信人本身如果體質不夠強健的話,會和馬一塊因為勞累過度而亡。

八百裡加急傳遞的資訊,一般來說都是十萬火急的軍國大事,比如國家遭到敵軍的入侵,國内發生嚴重的軍事叛亂比如安史之亂,國内發生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否則不會用八百裡加急送信。

但是也有例外,“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愛吃荔枝,但是荔枝生長在南方,從南方到長安距離遙遠,于是唐玄宗下令用最快的驿馬運輸荔枝,即使這樣荔枝送到長安也要三日,荔枝的口感就不好了。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什麼情況下才會使用?漲知識了

為此唐玄宗傷透了腦筋也沒有辦法,但是這樣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李隆基,迎來了安史之亂。雖然有驿站報信,雖然曆時八年鎮壓了安史之亂,但是唐朝再也無法恢複昔日的輝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