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小程式想要連接配接一切

  馬化騰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提出騰訊要「連接配接一切」,要成為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器。毫無疑問,連接配接一切的重任落在了微信身上。何為連接配接一切?連接配接人與人、連接配接人與服務、連接配接人與商業、連接配接人與物品,物品仍然沒被連接配接,怎麼辦?微信小程式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配接,第一個版本的微信已經實作,目前,微信已經有超過 8 億的日活使用者,幾乎每個有手機的中國人,已經被微信連接配接。

人與服務的連接配接,也基本上通過服務号和微信内置的服務連接配接起來。這裡所說的服務包括了内容。我們可以在微信裡完成閱讀、購物、娛樂等。

人與商業的連接配接,一個層面是建立在服務上,另一個層面是建立支付手段上,從這個角度,微信也已經連接配接了商業。

然而,物品仍然沒被連接配接。

一張桌子、一支筆、一台空調、一輛公共汽車、一隻狗……都沒有通過微信與人産生連接配接。

微信以及騰訊的野心是要連接配接一切,但世界上仍然有很多物品沒有被電子化,沒有被電子化意味着無法被連接配接起來。

怎麼辦?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很多「智能裝置」出現,很多創業公司強行把晶片塞進手表、空調、自行車、水杯、台燈等現實世界的物品裡,然後通過手機的 app 與這些物品産生連接配接。

似乎這是解決人與物品連接配接的好方法,然而,我們不可能在所有現實世界的物品裡都塞上一塊晶片,那麼,這些物品該如何被連接配接起來?

一種很容易想到的思路是,利用圖像識别和 AR 技術,通過攝像頭,把現實世界的物品一一識别,就像以下這張「科幻」圖檔一樣:

然而,如果你玩過最近支付寶推出的 AR 紅包,你會發現,計算機還遠遠不能精準識别實體世界的物品,換個角度、變換一下光線,就會出現識别誤差,我們也不可能花時間讓機器 360 ° 掃描所有物品。

那麼,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實作人與物品連接配接的「折中」解決方案有可能是什麼?

二維碼

設想一張桌子、一支筆、一台空調、一輛公共汽車、一隻狗……上面都有一個二維碼,通過掃碼,我們能進入相應的服務,比如桌子的二維碼告訴你桌子的産地,公共汽車的二維碼告訴你下一輛車什麼時候到你不用着急擠上去,狗身上的二維碼記錄了你與它之間的回憶……

似乎,通過一張簡單的黑白二維碼,我們就能輕易把現實世界的物品「拉到」電子世界中去。二維碼成為了現實世界和電子世界的超連結。

你可能會問,難道 AR 不是更好的解決方案麼?二維碼那麼醜。可是,剛才說了,圖像識别技術并不成熟;難道用 NFC 晶片不是更好的解決方案麼?每個物品都貼一個 NFC 晶片不更友善麼?況且 NFC 成本那麼低。可是,二維碼的成本更低,而且,不是每一台手機都能識别 NFC,但可能中國每台手機,都有能識别二維碼的程式 — 微信也好,支付寶也好。

是以二維碼成為了目前技術條件下,最有可能實作人與物品連接配接的「技術」手段。二維碼的背後,可以是資訊,也可以是服務,微信希望用小程式來承載這些資訊和服務。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小程式就是微信嘗試通過二維碼連接配接實體世界的實驗田。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張小龍舉的兩個例子,都是線下的場景。

其實,從小程式的功能限制上,也能看出這個偏向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