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indows 8 Platform (一) 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闆電腦和智能手機

  在2000年初的時候,筆記本電腦和桌上型電腦還是非常強勢的,那時候智能手機也隻是剛剛出現。我的第一個手機是在2001年買的三星的Anycall A288--第一款雙屏手機。我還記得那時候的手機隻需充電一次就可以用一個星期之久。手機也友善了我的生活,我用不着在寝室樓下排着隊打電話了(突然想到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生》....)。雖然當時的手機話費相比現在非常昂貴(電話一分鐘6毛,短信1毛一條),但是手機卻給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我随時随地都可以與我的朋友進行聯系,不管是在圖書館還是在寝室樓、亦或是在公共汽車上。

  那時的我還從未想到,僅僅10年間,現在的智能手機能夠有着這麼大的變化:擁有雙核、四核的智能手機,運算頻率已經與電腦CPU不相上下;擁有500W、800W像素的攝像頭,拍出的照片的清晰度已經非常接近于數位相機的效果;一些具有HDMI接口的智能手機甚至還可以流暢地播放1080P高清電影;我随時随地可以通過weibo與我的朋友進行互動--随時随地;我還可以在手機應用商店裡下載下傳成千上萬的應用,那裡有源源不斷的資源......

看到這裡,肯定有讀者會産生疑問:未來的PC趨勢是怎麼樣的?在這邊我發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必須區分不同的消費群體。消費者本質上來說分成三種:個人/家庭使用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開發者是内容的生産者,他們的需求很明确,我簡單提一下:開發者仍然需要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并且他們需要更大的顯示器用來做設計和編寫程式代碼(大的顯示器寫代碼一行到底的感覺真的很爽 :D ),他們傾向于時候滑鼠和鍵盤--而不是觸摸屏,因為滑鼠鍵盤輸入内容更加快速、準确,同時他們需要更大的磁盤空間用來儲存資料。

  個人/家庭使用者則是内容的消費者,他們的基本需求是:需要那些能夠讓他們發送郵件、檢視圖檔、觀看電影、玩遊戲和聊天的裝置。雖然他們可以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1TB以上的硬碟(我們暫且不談泰國洪災...),但是普通使用者更喜歡把資料放在雲端(微軟的Sky Drive,Apple的iCloud等),并且可以與其他裝置進行同步。個人/家庭使用者同時也要求更好的移動性--平闆電腦顯然适合這類使用者群。即使智能手機也可以滿足使用者的這些基本需求,但我個人認為,平闆電腦能夠在更大的領域内替代智能手機--平闆有着更大的螢幕(更複雜的操作)、同時移動性和便攜性也非常優秀。智能手機在将來會回歸到它的本質--打電話。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讀者說:平闆電腦将來也許會和智能手機一樣,可以打電話和觀看視訊;但是智能手機更小更容易攜帶和操作。我隻不過想說:個人/家庭使用者會慢慢地改變他們的使用習慣,從桌上型電腦/筆記本轉移到使用平闆電腦上去。

  處于工作狀态的商業使用者,主要是處理電子郵件,檢視财務報表(viewing dashboards),或者制作PPT和Excel,管理審批等工作。其中的大部分需求平闆電腦都可以滿足,但有時公司不允許用平闆電腦連接配接到企業網。随着越來越多的員工帶着自己的平闆電腦去公司上班,用平闆連企業網将會很快變成現實(确實有公司已經這樣做了...),商業使用者會發現使用平闆電腦更加友善。在少數情況下,商業使用者需要高生産率,比如寫文案和檔案,他們可以使用平闆電腦外接的鍵盤;除此之外,企業使用者更喜歡平闆電腦,因為更加便于攜帶。

  有些家庭使用者将會變成商業使用者,有些會變成開發者,有些變成純粹的家庭使用者。是以,所謂的平闆電腦最終将取代傳統PC(桌上型電腦、筆記本)是沒有道理的。桌上型電腦、筆記本更适合那些做在格子間,瘋狂寫代碼的程式員/極客(Geeky,計算機狂人),(部落客就是,哈哈......)

  另外,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把觸摸和手勢作為作為最基本的功能。觸摸和手勢減少了滑鼠的使用、虛拟鍵盤讓傳統鍵盤變得多餘。對于程式設計密集的工作,鍵盤和滑鼠的需求仍舊會保持--因為他們比虛拟鍵盤更能提高生産力。另外還有像微軟Kinect等的其他UG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裝置的發明和創新,這些技術将與未來的裝置進行互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本文轉自Lei Zhang的部落格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threestone/archive/2012/04/19/2462451.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