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開複:2018中國最大AI紅利?是政策最大變量大國競争分水嶺國情優勢建議

本文來自AI新媒體量子位(QbitAI)

編者按:舊歲已逝,新年已來。2017年一年,中國AI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從頂會競技,到創業融資,再到巨頭布局,乃至大國博弈,AI有關的一切都在加速。那2018又會在此基礎上塑造怎樣的格局呢?哪些事件成為了AI發展的關鍵變量,中國AI又面臨什麼樣的紅利?

創新工場董事長、創新工場AI工程院院長李開複博士,就此話題接受了量子位專訪,談到了他對2017年AI宏觀發展的看法,以及對後續AI競争格局的判斷。

我們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對專訪進行了第一人稱改寫。

李開複:2018中國最大AI紅利?是政策最大變量大國競争分水嶺國情優勢建議

△ 創新工場董事長、創新工場AI工程院院長李開複

如果你問我2017年關于AI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會毫不猶豫回答你:一定是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這不僅展示出了國家對于AI發展的重視,影響也将是全球性、曆史性的。

在科技發展和政策規範的互相作用之間,最好的政策能夠推動科技進步,不增加更多的限制,關于AI的發展規劃,正在延續這樣的傳統。

我們之前在移動支付、網際網路金融等科技發展中,都有過類似的經曆,是以我認為現在AI發展規劃,能夠讓中國延續類似的成功。

這樣的觀點并非我個人之見,最近全球著名咨詢智庫歐亞集團釋出了一份中國AI産業的最新白皮書,創新工場受邀提供了部分資料,其中歐亞和我們就中國政策執行落地方面有一緻結論:由于中國政府在實作成果方面擁有良好的記錄,這些政策規劃應被認真對待。

舉例來說,中國在2010年提出将成為高速鐵路領域的世界領先者。現今,中國占有世界高速鐵路的60%。2014年,中國政府提出“大衆創業和萬衆創新”計劃。幾年内,中國的創業孵化器數量從2014年的1400個提升到8000個。

是以沒有理由不相信,擁有強大政策執行力和落地能力的中國,将會為全球AI的發展注入不可估量的“變量”。

李開複:2018中國最大AI紅利?是政策最大變量大國競争分水嶺國情優勢建議

△ 歐亞報告中國AI政策圖

既然我認為AI政策是2017最大的變量,不妨舉了最近的具體例子。

12月18日,北京刊發了無人車路測的細則,相比美國原本就寬松的交通政策,中國在允許無人車上路方面算不上早,而且從細則來講,限定時間區域、明碼辨別“自動駕駛”等都看起來更嚴格。

但對于中國來說,無人車是全新的新事物,一切剛開始,政策從緊到松也情有可原,因為一開始謹慎一點,随着技術提升,再不斷改善政策,總會把事情推動得更好,過去也能看到不少這樣政策推動科技發展的例子。

而且中國與美國不同,我們不能隻看到加州吸引了全世界的無人車公司前去路測,也要看到有些州在相關政策推進上并不容易。

但中國隻要首都性、中央性的政策出台,還會帶動地方性法規出台,而且地方為了落地,可能不光會給相關企業政策上的扶持,也會有财務上的補足,這會促進整個生态的發展。

李開複:2018中國最大AI紅利?是政策最大變量大國競争分水嶺國情優勢建議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美國選舉和工會傳統會對無人車等AI發展造成的阻力。

前幾天,Jeff Dean(量子位注:Google大腦負責人)還轉發評論了我談論中美AI不同的MIT演講,他為目前美國的AI推進和人才政策感到擔憂。他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粗暴的美國民族主義者,一直倡導的科技進步也是為全人類服務的,但對于目前人才和科技發展方面的政策,他開始越來越多出面發聲。

李開複:2018中國最大AI紅利?是政策最大變量大國競争分水嶺國情優勢建議

美國正在發生什麼呢?像無人貨車一項,是自動駕駛方向上的重要的垂直應用,但由于貨車司機擔心失業,于是卡車司機工會請求交通部延遲自動化卡車測試,這會造成無人貨車技術研發上的進展緩慢。

是以現在我們無人車路測細則出台,我不認為中國不是沒有彎道超車的理由。

關于無人車的研發,美國在技術推進上肯定要比中國早和快,但無人車最終還是要落地到具體場景的,在美國跑得很順暢,不一定就能适應中國的路況,是以現在北京允許上路路測,不僅會節省更多中國無人車公司的跨洋協作成本,也能更快在中國路況場景下把無人車開起來。

中國在政策方面的優勢還不止于此。還是圍繞無人車,可能還有一些路測之外的側面——無人駕駛引發的安全問題、失業問題,還有交通設施上的作為等等。

比如交通設施上的作為,中國就會主動做一些事情。現在有些地方在和阿裡合作城市大腦,也有和滴滴、摩拜的合作,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一些修改,這都會利于無人車更快推進。

或許不久将來,中國就有一條專門的道路允許無人駕駛上路、允許無人駕駛和其他客用車一起行進,還有可能在道路上裝載傳感器,讓定位感覺不僅發生在汽車端,也在路網端,這樣也會推進無人駕駛到來。

李開複:2018中國最大AI紅利?是政策最大變量大國競争分水嶺國情優勢建議

實際這些措施也不是不會在美國發生,但在中國,大手筆的改革的發生機率總要更高一些。也有一些新城市建設或城市翻新,過程中也會有很多機會,可以把無人車融入其中。

再比如保險理賠,中國也可能比美國更利于無人車發展。假設在美國,一個年輕畫家要是被Google的無人車撞傷了手,可能面臨的将是天價官司,索賠天文數字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在中國或許就有傷害引發賠償的上限規定,這在美國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樣的不同是由于國情不同造成的,也不會短時間發生變化,是以對于中國來說,更理性快速解決問題,也就會更加利于整個科技新事物的推進。

至于AI帶來的失業問題,這将是全球性的,不分國界。但中國也有優勢,至少中國現在不懼怕讨論,而美國很多大公司都不敢公開談論,擔心引發群眾反對。是以這不是很好地解決問題的方式,曆史趨勢如此,阻礙是沒用的,更多考慮的應該是如何疏導、解決問題。

我并非曆史學家,但過往大的技術革命造成職業變革,人類都經驗可循,而中國可能在集中人力物力應對大變革方面,做得還比其他國家更出色,我對此并不悲觀。

OK,已經足夠宏觀而細緻地談論了我認為2017的最重要“變量”。

那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給AI創業者一點個人建議:

大趨勢如此,大環境更好,對于整個AI創業者都是好消息,那對于創業者來說,可能最核心的就是利用擁有的資源和技術,實作快速疊代和滾動,最好還能夠在垂直場景中做深做透。

我們還是以無人車舉例,如果你現在做垂直行業應用,仍舊有一些機會。比如借助Apollo這樣的基礎平台,做貨車、巴士,甚至礦車等應用,跟具體場景緊密結合,給出你的産品方案和解決方案,并在市場中獲得驗證。

巨頭推出的平台Apollo,今年的确做得很成功,但也不意味着别人沒有機會,畢竟安卓之外,iPhone肯定也有市場和前景,你看馭勢科技做的就是具體場景的完整方案,累積得很快。

另一個建議是留意交叉領域出現的新機會。

可能年初的時候還不好說無人車領域會有哪些新機會,但現在總結一年,新的機會還在産生,來自一些結合性的機會。比如電動車+無人駕駛的結合,可能就會在耗電相關方面給晶片機會。

總而言之,對于AI初創公司而言,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快速切入行業,形成人才、行業的積累,讓自己更快發展,形成技術、行業上的滾動。

本文作者:李根

原文釋出時間:2018-01-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