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通常來說,忠臣與奸臣是勢不兩立的,一方代表正義一方代表邪惡。死心塌地忠于帝王的,我們稱之為忠臣義士,反之則是奸詐之臣。但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忠奸的衡量标準是不一緻的,這也就導緻人們的評判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是以說,不同時期的忠臣與奸臣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一提起奸臣的話,我們馬上就會想到趙高或者是秦桧這樣的人物,實在是太遭人恨。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人物,卻是一位猛将,而且曹操對他還非常喜愛,但是曹操卻稱他為奸臣。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既然喜歡為何又這樣稱呼呢?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此人叫做“惡來”,從字面意思來看,就能看出這個名字起得太壞,就算是個好人也被叫壞了。在一些官方史料或者是小說中,惡來都是一個邪惡的代表,壞事做盡的形象。在神話小說中,姜子牙便認定這惡來是個奸詐之臣,是以不但沒有将他封神,反而還殺了他。當然,這都是一些文學作品上的說法。其實在事實上,他的名字也和其人一樣,真的是個惡毒之人。那麼為何他會得到奸臣之名呢?因為他輔佐的君王乃是纣王,活脫脫的一個暴君,被世人所痛恨。大家也都知道,但凡君主如此,他身邊必有一個奸臣在作怪。而惡來又是纣王的寵臣,自然這個鍋就由他背上了。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在商被推翻之後,惡來也遭到了殘酷的懲罰,最後被處死了。而處死他的周武王在當時俨然被當做聖人般的存在,既然是聖人處死的人,又怎會不是惡人呢?是以,周朝之後,惡來是奸臣惡人這一說法便一代接着一代的傳下去了。曾有這樣一句話,纣王寵愛惡來這樣的臣子,必然會導緻天下的滅亡。這種說法,似乎把全部的過錯都推給了惡來。這種說法有些過了,他雖然也有錯,但是不應該起了這個名字就該把所有的過錯都包攬了啊。這未免對他有些不公。然而,有人卻不這麼認為,反而對他很是喜歡,此人便是曹操了,他有着獨特的看法。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在曹操心中,他最喜愛的将軍便是典韋了,作戰非常勇猛。在典韋轉投到自己帳下之後,曹操非常開心,對他也很是信任。再加上典韋曾多次幫曹操渡過難關,曹操越發的喜歡他。在宛城一戰時,張繡反叛了。他對典韋的勇猛是知曉的,是以很懼怕他。在圍城時還特定命人偷走典韋的武器。就算是這樣,也阻擋不了典韋的勇猛,就算沒有兵器作戰也很厲害。典韋死了之後威名依然長存,張繡所率領的軍隊依舊不敢近其身。典韋為了保護曹操的安全而戰死了,必然會得到曹操的高度褒獎。沒想到,曹操卻給了他這樣一個評價,也就是古之惡來。把典韋和惡來相提并論,這是不是真正的褒獎呢?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在曹操看來,這是對典韋的高度評價。從實際行動便可看出,每次他經過典韋的墓葬之時,會供奉上最好的祭祀之物,例如牛羊此類。能夠得到曹操如此對待的,隻有極少數人物,上一個受到如此禮數的還是孔子。由此可見,曹操對于典韋是真的喜愛,不然也不會有如此做法。是以我們可以推測出,在他的心中,惡來不但不是一個奸賊,反而是一個忠肝義膽的大忠臣。到此問題來了,曹操怎麼會生出這樣的想法來呢?其實對于纣王來說,惡來确實是一個忠心之臣。根據史料所記,惡來力氣非常大,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後來當國家處于危機時刻,惡來依然堅持為國家戰鬥,沒有投降,這是值得歌頌的。是以在曹操眼裡,他是個大大的忠臣。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而那個人人們稱為忠臣的微子,則有通敵的嫌疑。是以說,不到緊急關頭,是無法鑒定誰最忠心的。曹操是個眼光獨特的人,他摒棄了常人的那種思維和眼光,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看待惡來。如果惡來輔佐的不是纣王那樣的暴君,而是一位明君的話,可能世人對惡來的評價又會有所改變了。是以說,在曹操眼中,他憑借的僅僅是惡來的行為,對于君王和國家的忠心,這是他喜歡的。是以這才把自己的愛将典韋比作“奸臣”,其實是稱贊典韋的忠義之舉。

他是曹操最愛的猛将,然而曹操卻給他取了個“奸臣”的名号!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曹操為何要把典韋比作是古之惡來了吧?曹操的眼光我不用多說了吧,他用人獨到,而且善于發現能人的特點。這惡來在他眼中俨然成為了忠臣義士,而那罪魁禍首乃是纣王并不是他。此外,曹操并沒有随大流,并沒有用衆人的眼光去看待惡來,這一點是我們都應該敬佩和學習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原創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