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導演解讀“人生一串”:有美食,也有故事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用戶端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深夜的食客、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攤……最近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人生一串3》,以“接地氣”的風格吸引了不少關注。

近日,《人生一串3》的總導演陳英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這部紀錄片介紹了一個個平凡的故事,希望能讓觀衆真實感受生活的溫度。

總導演解讀“人生一串”:有美食,也有故事

圖檔來源:微網誌截圖

一檔美食節目?

“牛小肝”、“烤蝦”、“脆肉鲩”……各種風味不同的美食在《人生一串3》中輪番出現,吸引了不少“撸串愛好者”注意,“看餓了”成為網友評價中的一個高頻詞。

其實,“烤串”這個節目拍攝内容的确定頗富戲劇性。陳英傑回憶,“有一次特别偶然,我和《人生一串》的總制片人王海龍一起吃燒烤,他說,要不拍燒烤吧。”

“燒烤,也确實沒有被專門拍攝過。最開始我們是想做一檔美食節目。”但畢竟同類型的節目有過不少優秀作品,陳英傑希望,《人生一串》要有自己的特點,另辟蹊徑。

考察了一段時間後,陳英傑和主創團隊發現,單純介紹燒烤,可能沒有多大回旋空間,“首先它的制作流程沒有多複雜,可展示的東西比較少。”

是以,陳英傑和主創團隊開始考慮,能不能增加一些風土人情之類的内容,“或者講一講燒烤攤上發生的故事,慢慢就形成了現在的講述模式,有美食,也有故事。”

從“起火圍爐”到“人生一串”

提起《人生一串》,很多看過這部紀錄片的觀衆會名字簡單好記,自然地想到燒烤攤、煙火氣等關鍵詞,不過,它最早的名字原本是“起火圍爐”。

總導演解讀“人生一串”:有美食,也有故事

圖檔來源:《人生一串3》視訊截圖

“這個名字源自《圍爐夜話》,意思是大家圍着炭火爐吃點燒烤。”左思右想,他和主創團隊覺得還是不夠直白,便一邊考察拍攝對象,一邊思索更有趣一些的名字。

就在這個過程中,陳英傑去了很多燒烤店,也聽說了不少燒烤師傅的故事,“有一天就好像靈光一閃,覺得‘人生一串’也許合适。”

他覺得,吃燒烤有時承載着成長過程中的不少記憶,比如食客的人生故事,“從第三季看來,還在追我們片子的觀衆,有的會說看第一季時聯考剛結束,現在大學都要畢業了;也有的說,當初和女朋友一塊看的第一季,現在都分手了。”

“時間流逝,人在成長、留下記憶,這不就是人生嗎?我想,現在這個名字,或許會給觀衆留下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他說。

“鮮活的生活能讓人們保持熱情”

從第一季開播至今,幾年時間過去,“煙火氣”是人們看完《人生一串》之後一緻的感受。也有人說,從這部紀錄片中感覺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總導演解讀“人生一串”:有美食,也有故事

對于“生活氣息”,陳英傑舉了一個例子,“我媽媽快八十歲了,每天都喜歡去菜市場,一天不讓去就不開心。”

他說,這時,菜市場像是補充生活熱情的倉庫和加油站,“她可以看到各種新鮮的蔬菜,琢磨怎麼跟小販讨價還價……這種鮮活的生活,總能讓人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燒烤攤也是人與人産生關聯的一個地方,大家有互動,可能會在交談中慢慢放松,這是感受真實生活的絕佳場所。”陳英傑解釋。

他表示,《人生一串》系列介紹一個個平凡的故事,希望能讓觀衆對生活有這種真實的感官體驗,“你得去真實感受生活的溫度,隻要仔觀察,總會有。”(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