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語93:總有一種管道,可以打破壁壘促成越級

論語93:總有一種管道,可以打破壁壘促成越級

一個人的出身重不重要?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很大很大。

有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英文名字叫《7up》,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這部紀錄片最偉大之處在于,從 1964 年開始記錄14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7個孩子,而且每隔七年就跟蹤拍一次,已經拍到了孩子們63歲。

厲害吧!從7歲拍到63歲,整整拍了9個系列,跨度63年。英國人這方面不服不行,就是一個長期主義,他們就是想實際上看看,社會階層和出身、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全部系列都看過了,真是冒了一身冷汗,社會階層是幾乎固化的,少有人能突破越級。社會資源真的講究門當戶對,即便是通過革命的方式完成利益再配置設定,能夠改變階層的人數也是極少的。

在當今中國還好一些,教育相對公平,但相對來說是公平的,全國各地的教育水準差距太大了,出身、顔值、教育、職業、婚姻、人生境遇,就靠這幾樣去改變了。

子謂仲弓曰 :“ 犁牛之子骍且角 ,雖欲勿用 ,山川其舍諸?”仲弓就是冉雍了,開篇我們就講過孔子對冉雍評價很高,說他可使南面。冉雍出身不好、很自卑,孔子這裡在鼓勵和安慰冉雍。

犁牛,是用來種地的牛,是牛的品質等級裡最差的,長得不好看、雜毛;這裡暗指冉雍的父母出身。骍,渾身通紅、沒有雜毛;角,牛劍飽滿、弧度優美、左右對稱。犁牛之子骍且角,是說一頭雜毛耕牛生了一隻小牛犢,這隻牛犢等級很高,超凡脫俗。

雖欲勿用,雖然在祭祀大禮時不太想當做祭品。古代,不是什麼牛都可以當祭品的,那是給天地、給神靈、給祖宗享用的,必定是最好的。

犁牛之子雖然好看、等級高,但因為出身的原因,不一定能祭祀用。你看,這裡就有個等級的問題,根正苗紅很關鍵,否則重要崗位不一定用你。

雖然這樣,山川其舍諸?這麼好的品相,神靈怎麼能看不到,放得下呢?一定會有用武之地的。孔子安慰冉雍,雖然你出身不咋地,但隻要你自己是個人才,遲早會出人頭地的。

我們回頭講圈層,為什麼出身很重要?因為資源這東西,從來講究價值對等、門當戶對。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講富人圈層與漂亮女人的事兒。說,漂亮女人如果僅憑顔值想打入富人階層,最後站穩腳跟,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是混混而已,淪為犧牲品。因為富人要真正談婚論嫁時,考慮的不僅是顔值,更重要的首先是出身,就是兩個家族聯姻帶來的資源整合放在第一位。

出身好的女人,永遠比犁牛之女絕對優先被考慮。如果沒有好的家庭出身,居于第二位的就是教育水準,一個受過國家教育,擁有世界名校高學位的漂亮女人是其次的選擇。排在第三位的是女人的名望聲譽,出身貧寒,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隻要有名有才有德也可以考慮。畢竟有了錢,教育鍍金這件事很簡單。

第三條路是很多明星走的,最後才是僅僅顔值高的漂亮女人。沒有好出身、沒有好教育、也沒有名氣,要想立足富人圈是很難的。這裡講了出身的重要性,也就是圈子。

前天看了俞敏洪對王中軍的采訪,王中軍是光線傳媒老闆。俞敏洪問他,合作都是怎麼達成的?王中軍說,大多數都是在飯桌酒局上達成的。演員、導演、編劇都是熟人,一起吃飯聊天,碰到一個好劇本,腦子裡都是自己熟悉的演員,就好像那些劇本都是給圈子裡的人量身定做的。

這很正常,因為人總是優先與自己熟悉的人合作,圈外的人信任成本巨大,必須有圈裡的人帶路才能走進去。

賈玲今年過年火了,看看她的成長經曆,也算是犁牛之女了。如果沒有師傅馮鞏,也不會有今天。郭德綱如果不拜在侯躍文名下,也不會有今天的地位。

一個人有才華很重要,人脈更重要。藝術是什麼?本質上就是藝術圈。不進藝術圈,你的作品再牛也無人問津,頂多自娛自樂;進了圈,你的作品就能登堂入室、被人膜拜。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話說我們做保險的挺難的,子女們的未來隻能靠教育這條路了,大多數也跑不出保險圈,變成保二代三代,因為資源名聲都在這個圈裡。孩子們要去其他圈裡難度很大,需要非常好的教育完成越級,而這教育背後都是錢。

說教育靠好老師,但社會認的是教育品牌與名聲。山野之中也會有好老師,但遠沒有大都市裡的名師對學生影響大。也就是說,你們跟我學再多,也充其量有所得,對你們的包裝是沒什麼用處的,還不如去拜樊登更直接有效,這就是現實。

對于這個社會的圈層認知、闆結化認知越清晰,越要知道發憤圖強的重要性。為了自己,更為了兒女的未來。人,就是一代代上台階、跑接力。我們比父母有文化有錢,我們的兒女比我們受的教育更好、思想更先進、機會更多。

犁牛之子的命運不是不能改變,但也絕對不是坐享其成那種。遠沒有官二代、富二代那樣輕松。他們其實更不容易,普通人安于現狀反倒更容易。

今天的課,是孔子安慰冉雍,也是激勵他奮發圖強。看似簡單的一句犁牛之子,其實是很有深意的,抓住機會好好奮鬥吧!

我們都是犁牛的子女,給我們的出路本就沒有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