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三馬衆人皆知,雲南也有“三馬”,那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西北三馬衆人皆知,他們分别是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他們在民國時期的西北地區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民國時期,在雲南也有“三馬”,卻鮮有人知,但他們當時在雲南可還是有臉有面的人物,今天龍叔就和大家來說說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西北三馬衆人皆知,雲南也有“三馬”,那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雲南“三馬”都是雲南省洱源縣人,這“三馬”都出自同一個家庭,父親是清同治丁卯科舉人,他叫馬金墀,曾被清政府授予雲南省蒙自縣教喻,并任書院主講兼考試校閱院士,被譽為“滇南名士”。

馬金墀先生雖是一介文士,但他的三個兒子都先後步入軍界。

所謂時勢造英雄,他這三個兒子,有的剛剛趕上了重九起義,有的參加了讨伐袁世凱的護國戰争,之後,他們都走上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功勳卓著,成為雲南一門三将的“三馬”。

這“三馬”分别是:

他的大兒子叫馬鉁。

西北三馬衆人皆知,雲南也有“三馬”,那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馬鉁,1886年生,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蔡锷将軍興師讨袁時他已經是擔任了滇軍的團長,昆明市成立後擔任市長,先後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讨逆軍第十路總指揮部參謀長,雲南全省團務督練處副處長、處長等職。抗戰開始後,馬鉁任昆昭管師區司令、雲南軍管區中将副司令,為出滇抗戰訓練士兵、補充兵員出力。解放戰争時期,馬鉁接受盧漢的旨意,表面上應付一下老蔣,暗地裡以各種借口拒絕送雲南子弟出省打内戰,避免了雲南青壯年的巨大傷亡。1949年10月馬鉁赴香港定居,1963年去世,享年77歲。

二兒子馬锳。

西北三馬衆人皆知,雲南也有“三馬”,那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馬锳,1893年生,就讀武昌師範大學時棄學從軍,後入雲南講武堂,他先後任三十八軍第二師參謀長、第九十九師參謀長、第十路軍總揮部參謀處少将處長、滇越鐵路軍警總局局長等職。抗戰全面爆發後,馬锳随第六十軍出滇奔赴抗日前線,參加了台兒莊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和長沙會戰,先後任第六十軍軍部少将參謀處長、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将參謀長等職。抗戰勝利後,馬锳先後任雲南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雲南綏靖公署副主任、代理主任。1949年随盧漢起義,但後來又被作為戰犯進入改造所改造,1961年12月25日獲特赦。1975年12月25日去世,終年82歲,後恢複他起義人員的名譽。

三兒子馬崟。

西北三馬衆人皆知,雲南也有“三馬”,那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馬崟,1899年生,雲南講武堂畢業,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侍衛長。曆任上校團長、少将參軍等職。抗戰全面爆發後,任五十八軍十一師副師長,在參加武漢會戰之崇陽戰役時,因各種原因而導緻戰敗,馬崟被撤職查辦,改任第五十八軍新兵處處長。後來他又多次上書老蔣,要求戴罪立功,但終不給機會,後便心灰意冷,淡出軍界,以經營手工業為生。1979年去世,享年80歲。

雲南“三馬”雖然沒有西北“三馬”那樣的名聲顯赫,但雲南“三馬”在人民的心目中顯然要比西北“三馬”高出很多,主要原因是他們都走上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而且功勳卓著。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滇軍抗日将領,47年組織反蔣隊伍遭圍剿,後來怎麼樣了?

他是傅作義帳下師長,在傅将軍未作起義決定前已決心起義,後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