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30多年ICT領域技術研發以及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經驗,都将成為華為在汽車領域施展拳腳的底氣與動力。

在“造不造車”的猜測中,華為給外界交了一份新的答卷——AITO問界M5。

作為華為深度賦能的落地成果,AITO問界M5不僅搭載了全新HarmonyOS智能座艙等解決方案,更是在功能定義、ID設計、品質管控、技術開發、品牌營銷、管道銷售等各個環節得到了華為的全價值鍊支援。

一直以來,華為堅持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無論是與産業鍊上下遊的合作當中,還是與車企之間的深度探索,華為的初心從未改變。

目前汽車動力能源正從傳統燃油向電轉換,汽車産業價值體系正在重塑,以智能化體驗為核心的生态成為了新時代的核心競争力,伴随着AITO問界M5這款新車問世,華為更宏大的目标也逐漸浮出水面。

深入汽車領域,華為是「實幹派」

近年來,關于華為是否造車的談論不絕于耳,華為官方也明确公開回應過外界的疑惑,結論就是:我們不造車,但是要幫助車企造好車。

這簡單的一句話,卻準确概括了華為現階段的汽車業務戰略規劃。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并不是像很多其他科技公司那樣隻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刀真槍的「實幹派」,它有着長遠的戰略定力與高效的執行力,目前華為所涉及的領域包含車輛的智能座艙、智能電動、自動駕駛等智能汽車最核心的領域,這些都是技術上最難啃的骨頭。

也許很多人認為,華為并沒有做這些業務的基因,但是實際上華為并不是從零起步,過去30多年在ICT領域的技術積累被應用到了汽車領域,甚至毫不誇張地說算是一種降維打擊。

就以光通信技術為例,它可以說是華為在ICT領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連續12年排名全球第一,華為已将光通信技術外延至光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車載光解決方案系列産品,包括AR-HUD、座椅背顯、智能車燈等多款光産品。作為一款成熟的AR-HUD産品,它可以在駕駛者前方7.5米位置呈現70寸大畫幅顯示區域,大大提升了傳統HUD的顯示内容廣度,将前擋風玻璃打造成了智能座艙當中的一塊“新螢幕”。據悉,車載光相關産品預計未來将在AITO上商用。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類似這樣的創新在華為公司中極為常見,為了繼續擴大ICT領域的技術實力,華為于2019年專門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聚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雲産品和解決方案。

該業務線有兩條發展路徑,一是成為智能汽車領域的零部件、解決方案供應商,另一條則是着力打造智能駕駛領域的全新MDC生态,無論是哪條路徑,核心都是“為車企賦能”。

那麼華為的哪些能力将會在汽車領域得到應用?我們可以從華為與車企的合作中有一個明顯感覺。

從之前的賽力斯SF5到如今AITO問界M5的面世,華為對汽車行業的需求把握可謂是越來越成熟,而這種思考都反映在了全新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身上。

充滿華為智能化黑科技的一款車

每當有新品牌問世難免會受到質疑,AITO作為一個新的高端品牌也不例外,但是重要的是它有華為的智能化和黑科技加持。

雖然從品牌名字上來看,AITO與AUTO僅有一字之差,但差的就是智能化、智慧的極緻體驗,AITO品牌的基礎承襲了賽力斯深厚造車的技術實力,核心競争力則來自華為的技術以及設計理念。

從本質來看,AITO品牌的誕生順應了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趨勢,華為正在用它來向外界“秀肌肉”。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問界M5這款産品上處處有着華為的身影,從率先搭載全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艙,到比肩百萬級豪車的移動音樂廳的HUAWEI SOUND音響系統,再到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華為把此前多年積累的多項技術,都轉化為了成熟的解決方案,應用在問界M5新車之上。

首先來看HarmonyOS智能座艙,在移動端HarmonyOS作業系統可謂是大名鼎鼎,涵蓋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各種各樣的的物聯網終端産品,它為不同裝置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語言,讓多個裝置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實作服務的跨裝置無縫流轉。車主上車時,手機上的導航任務會自動流轉到中控屏。駕駛時,副駕可将手機三方APP内的目的地位置資訊,通過碰一碰分享到中控屏。下車後,車載導航還将自動流轉回手機,開啟步行導航。除了導航之外,音樂和暢連視訊通話也可以無縫流轉,讓體驗從不中斷。

對于每年銷售智能終端數量以億為機關的華為來說,系統的軟體能力自然不必懷疑,也讓大家更加好奇在汽車當中的HarmonyOS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而AITO問界M5所搭載的華為最新版本的HarmonyOS智能座艙,與傳統車機相比,能夠解決“應用少、更新慢、體驗差”的三大痛點。

概括而言,HarmonyOS智能座艙的核心就是将智能化提升到了新高度,它擁有華為終端使用者熟悉的界面和互動方式,保留了HarmonyOS在華為手機及平闆的UX設計精髓,帶來了極簡互動、統一的通知和控制中心以及高效的多任務操作,零層級設計桌面,讓使用者更專注駕駛。

HarmonyOS基于駕駛場景的人因研究進行了定制化設計,對文字、圖示、虛拟按鍵尺寸等進行精心設計,功能進行優先級劃分,資訊架構清晰明了。同時,還增加了個性化的Smart Dock,它可以根據路況、車主狀态以及車況等綜合分析,通過服務卡片的方式主動推薦,讓服務一步直達。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但是如果你隻是認為華為的能力都集中在軟體方面,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問界M5所搭載的電驅動系統也是完全由華為自己研發的,它來自于華為旗下的數字能源公司的一個業務。

現階段,電動車最核心的優勢在于智能化、穩定性、低成本,這是很多傳統燃油車所無法比拟的,尤其是采用增程模式驅動的混動車輛,成為了現階段最好的解決方案,問界M5便是這種方案,采用的是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搭配專為增程系統打造的1.5T四缸增程器。

增程式作為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動力模式,研發周期相對較短,是以行業中絕大多數産品都是在原有傳統汽油發動機的基礎上做二次開發,而AITO問界M5搭載專為增程系統打造的1.5T四缸增程器3.0,隻服務于發電,能夠實作更高的效率和更長的續航裡程。

技術上來看,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是一種內建式的解決方案,結合了智能發電機組、驅動技術、電池PACK、智能控制等多個領域的技術,在華為智能增程控制系統的管理之下,讓它們自主協同,實作全局最優,更長續航,還能實作OTA的持續更新,不斷疊代進化。

至于參數方面,同樣是目前的頂配水準,AITO問界M5能夠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實作WLTC工況續航1102公裡,NEDC工況續航1195公裡,CLTC工況續航1242公裡的超長續航裡程,實作超長省際出行中途無需補能。充電方面,快充45分鐘可使電量從20%到80%,慢充5小時可使電量從20%到80%。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以上提到的這兩個方面,無論是HarmonyOS智能座艙,還是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都是華為為車企賦能的絕佳案例,也理所當然成為了問界M5的核心競争優勢。

探索智能出行領域的最佳注腳

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華為也憑借這種方式進入到了競争最激烈的智能汽車市場當中。

AITO問界M5共推出三款配置,預售價分别為25萬—32萬,價格不算高,但是它所在的價格區間段競争非常激烈,不僅有着新能源車的頭号爆款特斯拉Model 3,還有小鵬P7、極氪001等新品牌的車型,甚至蔚來的ET5同樣也想來分一杯羹,這個細分市場不相信概念和故事,是個完全需要靠實力打拼的領域。

不得不說,作為華為深度賦能的重磅車型,AITO問界M5承載了華為的許多野望。

賦能車企、打造生态,華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實幹派”

從業務上來看,一方面華為通過這款産品在向外界展示着自己汽車業務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華為也想以此為起點,來探索智能出行領域全場景互聯的智慧出行體驗。

關于智慧出行體驗,這幾乎是當下所有車企和新勢力品牌都在強調的關鍵詞,但并不是誰都有這實力去做到足夠好的體驗。華為憑借強大的技術儲備、廣泛的使用者和裝置基礎,能夠更便捷地實作跨裝置連接配接、操控,讓使用者所需的服務在手機和車機之間無縫流轉,讓車不再是一座孤島。

體驗方面,隻需要在手機和車機下登陸同一個華為賬号,AITO問界M5便可以和華為手機、平闆、智慧屏進行語音或視訊通話,在HarmonyOS的分布式技術支援下,甚至可以實作導航、音樂、視訊、暢連等服務在手機和車機之間的自然接續。

除此之外,還可以實作人-車-家的場景互聯,通過 AITO問界M5車機上的控制中心,實時掌控家中已關聯的裝置如掃地機器人、智能空調、空氣淨化器、燈光、加濕器、插座、開關等,這些一直以來很多人想做但沒有做成的事情,正在被華為逐漸實作并驗證。

智能汽車是ICT、軟體、大資料、Al與傳統機械等多産業融合的産物,汽車智能化更加依賴能實作各場景内萬物互聯、數字服務共享無縫聯接的ICT能力。這個過程當中,車企提供出色的汽車制造能力;科技公司更擅長智能化技術,兩者跨界聯合之後帶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巨大。

至于華為到底造不造車,這個問題似乎并沒有那麼重要,因為華為的終極目的是讓汽車生活圍繞人的需求展開,最終打造一個以“人”為核心的智慧汽車生态,它必須建立在大量成熟的産品基礎之上。

現在的華為早已經不是10年前。10年前華為釋出手機的時候,它的品牌、銷量、口碑都談不上是主流,但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有着強大科技實力的品牌。30多年ICT領域技術研發以及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經驗,都将成為華為在汽車領域施展拳腳的底氣與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