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信部:“十四五”時期機器人産業目标營收年均增超20%

工信部:“十四五”時期機器人産業目标營收年均增超20%

12月28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5部門正式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将推動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産品取得突破,整機綜合名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産品水準;機器人産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3到5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叢集;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作翻番。

“十三五”期間機器人産量5年翻3倍

在工業和資訊化部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展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規模、技術和産品實作突破。從規模上看,2016-2020年,我國機器人産業規模快速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5%,其中工業機器人産量從7.2萬套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從技術和産品上看,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驅動系統、智能控制器、智能一體化關節等關鍵技術和部件加快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整機性能大幅提升、功能愈加豐富,産品品質日益優化。

二是應用水準大幅提高。我國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20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46台/萬人,是全球平均水準的近2倍。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覆寫汽車、電子、冶金、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倉儲物流、教育娛樂、清潔服務、安防巡檢、醫療康複等領域實作了規模應用。

三是産業鍊基本完備。我國機器人産業已基本形成了從零部件到整機再到內建應用的全産業鍊體系,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創新有序推進,整機研發及批量制造能力不斷增強,産業鍊應變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但王衛明也坦言,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我國機器人産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技術積累不足,原創性研究、理論研究、正向設計能力欠缺;産業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品質穩定性、可靠性等還不能滿足高性能整機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載等高性能整機産品供給缺乏等。

供給、需求兩側“雙向發力”,推動産品創新應用

“實作‘十四五’發展目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供給和需求兩側‘雙向發力’”,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介紹:

一是着力夯實産業基礎,加強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短闆,加強标準體系建設,提升檢測認證能力;

二是着力增強産品供給,面向重點行業需求,集聚優勢資源,推進高端機器人産品研制,拓展機器人産品系列和種類,提升性能、品質和安全性;

三是着力拓展市場應用,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組織産需精準對接,推進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開發,加快工業、服務、特種機器人推廣;

四是着力優化産業生态,支援機器人産業鍊上中下遊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叢集。

“十三五”以來,雖然機器人産業發展勢頭迅猛,在整機、零部件和系統內建等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但總體來看,機器人産業“小、散、弱”等問題依然存在,産業鍊現代化水準仍然不高,産業組織結構亟待優化。

對此,汪宏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将着力從培育壯大優質企業、推進強鍊固鍊穩鍊、打造優勢特色叢集三個方面進一步優化機器人産業組織結構。

機器人産品創新在哪些領域大有可為?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表示,“十四五”時期,将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重點産品的創新及應用,推動産品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此外,為強化貫徹實施,《規劃》還提出,從強化統籌協調推進、加大财稅金融支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健全人才保障體系、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政策舉措。

政策全文連結

出品:南都科創工作室

采寫:南都記者 陳培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