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順義張喜莊村水質發黃發黑

健康時報記者王振雅

近日,北京順義區張喜莊村多位村民向健康時報記者反映,家中生活飲用水經常停水,且水質發黃發黑,不敢喝。12月25日,健康時報記者來到北京市順義區張喜莊村發現,不少居民家中,頻繁停水,一停水再來水,放出的水渾濁,且伴有黃色雜質。

北京順義張喜莊村水質發黃發黑

張喜莊水質情況

水質差,飲水安全堪憂

“看看這水怎麼用?”11月5日,北京順義區張喜莊村的村民張冬(化名)在村微信群中發了一條消息,并配有自家水管出水情況視訊。視訊顯示,發黃的水從管子流出來,水盆中的水如泥水一般。

其實,這并非村民第一次反映水質差問題,多位村民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張喜莊村的水質一直就這樣,水發黃、嚴重時發黑,很多年反映但一直沒有解決。

張喜莊村位于北京順義區高麗營鎮,村内大約居住6000多人。至今村裡飲用水還是自備井打的水,而非集體水廠供的自來水。

“全村喝的生活飲用水都是來自村裡打的深井水。”今年70歲的張大爺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村裡的自備井大概是上世紀打的,幾十年來喝的都是井水。

“村裡經常停水,停水後,一來水出的水就是黃湯,水質不好,雜質很多。”張大爺的老伴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平時做飯、洗菜、喝水都用的是井水。平時都是把水接到大缸裡,等到水中雜質沉澱到缸底才能使用。

張喜莊村村口小賣部的徐麗(化名)告訴記者,“我們是後搬來的,來這村3年多了,村裡水一直那樣發黃。每次停水後一開水管水黃的特别特别明顯。我們不敢喝,我們喝水、吃飯都用的是桶裝水。”

“天天吃桶裝水,每月花費有點高。”在桶裝水和井水之間,一部分村民選擇了在家安裝過濾器,将水管裡的水過濾後再喝。張冬的母親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安裝過濾器之後,家裡水質好很多,沒那麼黃了,可以湊合用。

專家建議:村裡進行水質檢測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會長趙飛虹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如果水質發黃發黑,恐怕連基本的飲水安全都無法保障。對水安全的重視,應與食品安全高度一樣。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80%~90%的疾病與受污染的飲用水有關。

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GB 5749-2006)對生活飲用水水質進行了嚴格的衛生要求,包括1.感官性狀良好:透明、無色、無異味和臭味、無肉眼可見物;2.流行病學上安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3.化學組成對人無害:水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對人體不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遠期危害等。

“為了解決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在一些水質較差的村落,我國實行集中供水。”趙飛虹說,像仍用自備井的村子,現在比較少了。

趙飛虹認為,眼見的發黃、發黑的水肯定是不能喝的,沉澱或者過濾後,看似幹淨的水也不一定安全。如果說全村都這樣,那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水本身有污染,第二種可能管道有問題。

如何才能讓村民喝上安全水、幹淨水?趙飛虹建議,村委會請有關部門,對自備井出水口地方,進行水質檢測。然後到村民家水龍頭再做一個水質檢測,将兩處水質進行對比,就能知道問題在哪兒。

北京市順義區衛健委法制科孫鳳英建議,當生活飲用水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撥打12320熱線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報告情況。如不慎飲用了被污染的水,應密切關注身體有無不适,如出現異常,應立即到醫院就醫。

村支書回應:明年春井水将改自來水

“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組織好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評估工作。”這是今年全國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工作要點之一。

“我們村打的井是300米的深井,水來自深層地下水,水質是沒問題的。”張喜莊村村委書記張學革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但是由于村裡的送水管道年久失修,管道裡可能有些東西,一停水再來水,管道裡的雜質就會被沖出來,開一會兒水就好了,水就幹淨了。

對于為什麼村裡總停水?張學革介紹,這兩年村裡正在進行雨污分流工程,工程隊經常把水管管道挖斷,一施工就容易停水。目前雨污分流工程剛剛進行到一半,預計還有一年半才能竣工。

對于水質問題,張學革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每年都有相關部門來村裡檢測,井水都是達标的。“明年開春,我們就開始改水工程,井水改為自來水,村裡就是市政集體供水,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