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經》:這四句話,蘊含超越别人的奧秘

《易經》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最具智慧的經典著作,儒家尊崇它為“六經之首”,道家尊奉它為“三玄之冠”,是經典中的經典。

《易經》是中國文化智慧的結晶,幾千年來它的哲學思想,已經深入國人的内心,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易經》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産生的影響更是非其他經典著作所能比。

《易經》是一部蘊含着人生福報的經典,很多人生成功之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易經》都講得很透徹,如能活用活學,将會超越世界上的大部分人。

《易經》:這四句話,蘊含超越别人的奧秘

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以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煉”。如何修煉呢?《易經》告訴我們一個字“變”,在變化中去準求“陰陽平衡”,便可以使得我們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人挪活,樹挪死!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努力改變,改正錯誤,克服了自身弱點,也能真正站起來,重新達到一種新的平衡,使得自己整體實力上了一個台階。

人生,要麼讓腦子一直在讀書學習,使自己經常有“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的新鮮思想;要麼讓身體一直在旅行的路上,使得自己的視野經常不斷開闊與擴充。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變是人類社會應對一切危機和困難的法寶!是以魯迅先生縱使面對挫折與磨難,依舊積極樂觀地說道:“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着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易經》:這四句話,蘊含超越别人的奧秘

是的,地上本無路,走得人多了就有路了。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懂得“困則思變”,積極樂觀迎接挑戰,便會使得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如果一個平衡打破了,我們又需要重新去尋找下一個平衡,正可謂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含章可貞”

這個“含章可貞”指的是我們要具有卓越的内涵。在這個喜歡向外求的社會,很多人為了争名逐利,最後把自己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們都出發得太遠,以緻忘了要回歸初心:“向内求”。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放到現在依然擲地有聲,我們現在很多時候活着就是為了别人,而不是為自己而活。

《易經》:這四句話,蘊含超越别人的奧秘

我以前也是活在别人的眼光裡,讀書的時候愛争強好勝,喜歡來自别人的鮮花和掌聲;出來工作後愛和别人比較誰賺錢更多,喜歡看到别人對自己羨慕嫉妒恨的眼神。

然而,在活了三十多年後,我覺得這樣活得真累,比來比去沒啥意思,就算赢了世界又如何?後來,我才頓悟:“要做一個‘含章可貞’的人。”人生僅有的一次生命,要活出卓越的自我。

3、“厚德載物”

坤卦中的一個重要内容則是“厚德載物”,讓人學習大地的美德,大地具有柔和的特點,同時兼具運動性,但是在《易經》中,更強調她承載萬物的德行。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文化中,一直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這種天人合一其實範圍非常廣泛,類似現在講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是以,為人處事一定要有德行,這德行就來自對于大地承載精神的效仿。是以,在坤卦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裡的“善”,同樣是大地德行的延伸和拓展。這裡的一個“積”字,特别重要,不僅展現了古代先民對于世界漸變發展的了解和智慧體悟,更是一種對後人的鞭策與要求。

《易經》:這四句話,蘊含超越别人的奧秘

4、“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句話也出自《易經》的坤卦。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後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後代。

為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所闡述的是一種事物由循序漸進、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現象。同時也是警示人們,一些微小不良現象的萌生,應盡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的危害和後果十分嚴重。

《易經》:這四句話,蘊含超越别人的奧秘

05

《易經》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内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産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而遇到外行人讀《易經》,沒能深刻領悟本質,經常把它用來占蔔、算命、看風水,這其實是一種膚淺的表現。《易經》充滿着大智慧,通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對未來事态的發展進行準确的預測。如果你能悟透這四句話,那就離不再平庸不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