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随着所謂“政治正确”在歐美越發猛烈,對遊戲女性角色設計的讨論好像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甚至成為了歐美遊戲市場一個需要嚴肅對待的話題。但奇怪的地方在于,無論自身是否熟悉遊戲行業,似乎能都來指揮一番。

12月27日,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名為《遊戲行業正努力改變性别歧視态度》的文章。文章篇幅并不長,翻譯過來隻有1200字,但勝在無論是文章的标題還是内容,都瞄準了歐美遊戲最敏感的部分。是以在推特上,該文章也獲得了不小的讨論度。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文章先在開頭給遊戲行業定了個性,稱“電子遊戲行業長期以來一直飽受性别歧視和性别刻闆印象的困擾”,為了讓這個觀點立住腳,作者還拿動視暴雪舉了個例子,稱大約十年前,一名女性向暴雪開發者建議加入更多“不像是從維密走出來的女性角色”,但遭到了一片噓聲。

随後,或許是作者為了做對比,文章立即話鋒一轉,稱贊起了索尼2017年釋出的重磅産品《地平線:零之曙光》,認為該遊戲将女主角埃洛伊描繪為聰明、機智的角色,而不是成為男性欲望的棋子、受害者和對象。

還沒完,文章接着還斷言2022年發售的《地平線2:西部禁域》——也就是那個把埃洛伊扮演者Hannah Hoekstra變成中年大媽的續作——有望改變其它開發商“對女性形象的膚淺認識”,甚至有助于吸引更多女性玩家進入主機遊戲領域。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看到這,GameLook還在納悶作者為何把《地平線》的成功與角色形象進行強綁定時,沒想到他/她後面還在“輸出”,并自稱是遊戲愛好者,玩過像《古墓麗影》、《原神》這類主流遊戲,但這些遊戲的女性大多數穿着暴露,讓自己“很不舒服”,像埃洛伊這樣的角色太少。

文章最後,作者還細心地給予了改革建議,認為大型遊戲廠商應該做出表率,多招一些女性員工,提高女男比例。無論是遊戲内還是遊戲外,女性的遭遇都是“可恥的”,希望“最新一輪的輿論能刺激開發者改變這種文化”。

在一向高舉女權和政治正确大旗的歐美市場,原本GameLook以為這篇文章會像他們表面說的那樣呈現輿論一邊倒的局面,但沒想到評論居然翻車了。

“ZZZQ的車速,我快跟不上了”

從推特評論區來看,熱評已經被持反對意見的玩家占據,大部分人認為作者的眼界過于狹隘,對其他遊戲中擁有聰明才智,個性鮮明的女主角閉口不談,反而隻談埃洛伊,好像埃洛伊成了第一個脫穎而出的女角色。

在熱評中,一名玩家表示實際上許多遊戲受歡迎的角色都是女性,來反駁文中所說的女性長期被作為“男性欲望的棋子、受害者和對象”。另外,文中對女性角色的觀點非常具有誤導性和未經查證。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有些玩家則化身為“陰陽師”,建議作者在讨論女性角色的同時,也應該一同處理一下“物化男性”的問題。随即貼了一張《戰神》主角奎爺的肌肉圖,引來不少網友附和。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實際上,不少玩家跟GameLook一樣,對文章為何把《地平線》的成功與角色形象進行強綁定有不少疑惑。有網友就認為,(遊戲取得成功)性别并不是重點,遊戲的過程才是。也有人可能受夠了歐美那套說辭,直言“閉嘴”。

在衆多反對聲中,也有存在支援文章的評論,認為《地平線:零之曙光》的成功,讓埃洛伊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角色。

部分态度中立的網友也建議沒必要在政治正确問題上過多糾結,最好不要玩讓自己“不舒服”的遊戲。有些人則把該話題延伸到了近年來歐美遊戲圈的狀況,認為中國和日本遊戲能占領全球市場,正是因為他們的遊戲沒有讨論這些。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情緒先行,理性靠邊

文章引起的争議固然客觀存在,而抛開政治正确的話題去觀察此次事件,不難發現文章所包含的許多漏洞和錯誤,才是導緻争議的最根本原因。

正如推特網友指出,埃洛伊并不是第一個女性遊戲主角。并且從近年來上線的遊戲來看,女性也并非都是男性欲望的棋子、受害者和對象。

作為論證的例子幾乎随手拈來,比如同《地平線:零之曙光》同期發售的、由BioWare開發的《品質效應:仙女座》中,就有一位能力出色、值得信賴的女主角;又比如綠美迪開發的3A遊戲《控制》,主角同樣是女性。

換個角度來看,文章所言的觀點也幾乎經不起推敲,像把遊戲成功的因素與角色的形象挂鈎,甚至延伸到“為了正确而改變扮演者原本的面貌”,一旦遊戲成功還能借此為自己的觀點做論證,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發現,倘若如今遊戲成功真要依靠“把主角變大媽”這種方式,乃至不要制作像“成為男性欲望的棋子、受害者和對象”的劇情,那《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又為何會成為2017 TGA最佳年度遊戲?

彭博發“女權文章”敲打遊戲企業,結果被國外玩家罵慘了

要知道,《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中,雖然遊戲名是以女主角塞爾達公主命名,但諷刺的是她從來沒有在核心系列中成為過可控制的角色。塞爾達公主在遊戲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被綁架、被詛咒、被囚禁、變成石頭——以及等待被林克拯救。

再者,若真如文章作者所說,《地平線:西部禁域》一旦成功會吸引更多女性加入到主機遊戲中,那新入坑的玩家究竟是真的喜歡遊戲内容本身,還是像為了某種正确而購買?而這種行為是否又會影響對該作品遊戲性的客觀評價?

在西方美術傳統中,古希臘雕塑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斷臂的維納斯》、《擲鐵餅者》等展現人體美的著名作品,常常被外界解讀為是對理想主義、人性美的追求。但放在文章的視角下,恐怕多少沾點“不正确”。

《編輯部的故事》中有這麼一句話:“裸體一旦成為藝術便是最聖潔的,道德一旦淪為虛僞,便是最下流的。”是以,遊戲廠商隻需勇敢去做自己認為正确的事,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語所困擾,畢竟最終的成績仍然是靠玩家用腳投票。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産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