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口氣說完俄羅斯

(壹)

說俄羅斯,始終繞不開蒙古人。

13世紀的蒙古像打了雞血一樣異常發育,強勢崛起。将對外擴張觸角伸向歐洲東北部。

1243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伏爾加河下遊地區插支旗,建立了金帳汗國,莫斯科大公國一看蒙古是個硬茬,反抗相當于送人頭,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臣服金帳汗國。

當時俄羅斯地區有許多公國,蒙古人覺得莫斯科大公國聽話,便讓其替他收其他公國的稅,莫斯科大公國乘機把各小公國串珠到了一起,形成俄羅斯的雛形。

金帳汗國後來衰落,莫斯科大公國漸漸坐大,在1480年的時候,伊凡三世擊敗蒙古汗國,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

(貳)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第一代沙皇,俄羅斯進入沙皇時代。

蒙古人直接和間接統治時長240年,給俄羅斯人烙下了擴張欲強的嗜土基因,俄棕熊的性格漸漸形成,張大嘴把周圍的國家鲸吞蠶食吃了個遍,統統沒放過,弱小的國家直接吞并,遇到強一點也要從别國身上扯上一塊領土,就像貪吃蛇不斷吃,沙俄版圖的越吃越大。

一口氣說完俄羅斯

俄羅斯棕熊

從1547年到1917年,沙俄時代經過數百年的擴張,面積達到了2000多萬平方公裡,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的領土巨無霸。

一戰期間,國内沖突重重的沙俄壓不住底下的反抗和怒火。

二月革命爆發,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掀翻在地。

由市民階級組織的臨時政府取得政權,但臨時政府容不下一起打江山的蘇維埃,列甯和勞工士兵代表的蘇維埃随即轉入地下。8個月後,1917年俄曆10月25日,列甯在聖彼得堡發動起義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簡稱蘇俄。

蘇俄尚建立,一戰還未結束,列甯不想摻和一戰亂局,為儲存實力建設蘇俄,決定與德國簽訂和約,退出一戰。

1918年,一戰結束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看蘇俄是一個和自己不同的“異類”,于是英、法、美、日、波蘭國等國以蘇俄單方面退出對德戰争,和沙皇俄國債務問題為由,糾集聯合武裝幹涉,這時候蘇俄國内沙皇舊勢力、地主和資産階級力量不甘心失敗,組成白軍乘機作亂,兩者裡應外合,企圖絞殺蘇俄新政權。但列甯指揮得當,幹涉勢力被蘇維埃紅軍挫敗。

(叁)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1924年1月,列甯逝世。

列甯無疑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他是公認的世界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導師。

列甯逝世後,蘇聯進入斯大林時期。

斯大林這個人是很厲害的,在位30年,他是蘇聯的締造者之一,有鐵腕手段,治國能力和威望是蘇聯國父級别,可以說是全球戰略的頂級玩家。慫恿金日成發動北韓戰争,把北韓戰争玩成陽謀,在遠東吸住美國。在他手裡把蘇聯的工業實力竄上了天,通過兩個五年規劃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功力大增,有了後來二戰對抗德軍的實力,不過斯大林的這一偏科發展重工業模式長久運作,最後成了後來繼承者始終無法擺脫的枷鎖,為後來的蘇聯解體埋下伏筆。二戰前期蘇聯沒有适應德軍的快速打法被逼到牆角,兵臨城下,最後蘇聯軍民在嚴寒中硬撐着竟然奇迹般地逆境重生,反殺德軍,在斯大林作為蘇聯元首在終結法西斯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上司作用。在二戰期間,不忘開疆拓土收割領土,把波蘭、芬蘭部分領土裝入兜裡,讓日本在日俄戰争期間得到的原封不動地吐出來。他逝世時,蘇聯領土面積達到了2200萬平方公裡的,在戰略上具備了和美國扳手腕的實力,為後來的美蘇争霸打下基礎。

這裡順便插一下美蘇争霸:

二戰結束後,美蘇脆弱盟友關系不再需要冠冕上的禮儀。他們把世界看成一個山頭,一山不容二虎。由于意識形态的不同,雙方互看對方不順眼,誰也不服誰,彼此都視對方是異類,拉隊伍對抗,形成東西方陣營。克格勃和中情局互派間諜,互相鬥法;看到蘇聯一個又一個航天器上天,美國眼紅加不服氣,舉國之力來了個高難度的阿波羅載人登月,力壓蘇聯一頭。看到美國造出原子彈,蘇聯鉚足勁上産量,直到雙方核平衡;北韓戰争和越南戰争,蘇聯暗中使絆子,又供裝備又軍事指導,讓美國狼狽不堪;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美國從中使壞,養大學拉登,激活遊擊隊,坑苦蘇聯。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如1962年古巴危機,要不是赫魯曉夫最後時刻認慫,險些引發核戰争。總之,冷戰期間,兩個大塊頭一切以消耗對方實力為目的,不遺餘力。

斯大林之後是赫魯曉夫,赫魯曉夫無論在治理國家的戰略上和戰術上明顯和斯大林差了個台階。上台是一陣亂操作,全盤否定了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亂。零基礎扶起了中國工業體系,又和中國鬧翻,失去了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對蘇聯原本不完善的經濟體系可謂損失巨大。和美國争霸,古巴危機時底氣不足,讓蘇聯蒙羞。赫魯曉夫的改革始終沒有走出斯大林模式,蘇聯的經濟也沒有大的起色,最後被勃列日涅夫在其外出度假期間抄了後路,黯然離場。

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進入強盛時期,國力達到美國的六七成,核彈數量超過美國,“勳宗”一朝和中國的關系也差到了極點,雙方在1968年在中國東北的珍寶島發生過流血沖突。在美國入侵越南期間,不斷給北越供血,消耗美國國力。在1979年,蘇聯重工業和軍事實力達到巅峰,“勳宗”趟了阿富汗這趟渾水,這場10年的戰争,蘇聯國力被“帝國墳場”拖得不輕。“勳宗”勃列日涅夫超長待機了18年,勃列日涅夫時期實行上司幹部終身制,蘇聯内部特權利益集團形成,蘇聯由盛入衰,蘇聯體制開始僵化。

此後蘇聯進入老人執政時期,連續上場了2個老态龍鐘、病入膏肓的老人,安德羅波夫執政15個月離世、契爾年科執政13個月離世。

這時候的僵化的蘇聯漸漸顯露出沉舟病木之态。

蘇聯搞經互會,初衷是對抗馬歇爾計劃,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抱團玩,是由蘇聯和東歐國家組成的閉環封閉系統,特點是非市場性,無法高效配置資源,西方技術封鎖,無法得到先進的新技術,漸漸地遊離于世界經濟體系之外,搞到最後與世界發展脫節,面對國際價格大變動沖擊,适應和招架不了,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局。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集體經濟體制僵化,蘇聯生産的商品落後于世界水準,在國際上賣不出去,掙不了外彙。

蘇聯農業的産量一直提不上去,一直缺糧,缺口需要在國際上買糧食,70年代碰上高油價,外彙多有錢采購糧食,不過高油價掩蓋了潛在的糧食危機。1989年和1990年全球糧食歉收,國際糧價大漲,國際油價下跌,外彙收入驟減,蘇聯的外彙所剩無幾,沒有錢從國際上買糧,等米下鍋的群衆,一頓不吃都餓得慌,蘇聯群眾的肚子都填不飽了,糧食方面動搖了統治根基。

1985年,蘇聯迎來了了最後的終結者---戈爾巴喬夫。戈氏沒有力挽狂瀾,反而在推波助瀾,戈氏也看到了蘇聯的病入膏肓,奈何他不具備起死回生的能力,亂開了一大堆不對症的藥,推出一些改革虎頭蛇尾的失敗改革,給蘇聯帶來更加的困難。相當于在蘇聯這輛老車快開到懸崖邊上時,用力轟了一腳油門,将蘇聯推向了最後的深淵。

蘇聯本身是多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強盛時組合可以維持,經濟不行了,各個加盟國自然動起分家的心思,都想着一鲸落萬物生。俄羅斯體量最大實力最強,看各小的加盟國是拖油瓶,急于甩掉包袱,不想被拖累。有些加盟國如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想裂土為王,從省長到總統,于是一拍即散,蘇聯抖了抖身,解除安裝了15個加盟國,主體瘦身成俄羅斯。

蘇聯一群老一派作為最後的捍衛者,嘗試挽回蘇聯走向解體,發動八月政變(8.19政變),不過高開低走,沒有成功。

1991年12月25日,存在了74年的蘇聯轟然倒塌。

(肆)

說了這麼的,我們對蘇聯做一個總結:

從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蘇聯的曆任上司人的能力在一代代不斷下滑,戈爾巴喬夫沒有為蘇聯成功續命。

蘇聯的解體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蘇聯一直沒有糾正自己的工業偏科,蘇聯始終沒有認真地發展經濟。

把經濟結構失衡做到了極限,成了瘸腿的巨人。蘇聯後期各種弊病顯現。

蘇共一直沒有自我革新,脫離了人民的蘇聯,蘇聯解體時,人民在觀望沒有挽留。

美蘇冷戰期間,美國明裡暗裡布了很長時間的局。比如嚴格限制蘇聯與西方體系技術交易,聯合沙特在石油上壓價,斷了蘇聯靠石油賺外彙的财路,在軍備競賽上帶偏蘇聯,在軍事上使勁燒錢,讓蘇聯在工業領域作為一個偏科生一條道走到黑。

蘇聯存在的曆史74年,烈火熊熊地燃燒,又驟然熄滅。其興也勃焉,其亡亦迅焉。

蘇聯這個曾經存在于我國北方的龐然大物就像一面鏡子,蘇聯所犯的一切錯誤都給中國起到了避雷躲坑的反面教材作用。

(伍)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主政俄羅斯,完成了資本主義改制。葉利欽以為俄羅斯換了馬甲會被西方接納,沒想到西方希望綿裡藏針。

那幾年,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在西方面前依然是一個異類,為了進一步削弱俄羅斯,西方政客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灌迷魂湯,讓其自費武功,各種忽悠,使勁放血,蘇聯的家業不斷流失,冒出來不少寡頭,俄群眾受凍挨餓,受盡屈辱。俄羅斯成了病貓,俄軍沒有了蘇聯紅軍的氣勢如虹,竟然拿不下車臣叛亂分子,打得自己氣喘籲籲。

葉利欽在治國方面明顯玩不轉,身心俱憊的他選擇退場,退場前做了他唯一對的事---標明了普京。

普京沒有讓經曆多年混亂的俄羅斯民族失望,上台後迅速收拾了葉利欽的爛攤子,鎮住了場子,穩住了局面,俄羅斯迎來了政治強人普京時代。

普京在政治上玩得很溜,遊刃有餘。打掉了不聽話的寡頭,打赢了車臣戰争,2008年和梅德韋傑夫操作了“車王易位”,在總統和總理之間來回切換。

普京在2000年到2008年,任内趕上國際高油價,俄羅斯攢了一些家底,加上個人魅力,俄群眾對普京好感度爆表。

2014年,普京将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半島納入俄版圖,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嚴苛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經濟是以縮水不少。近年來,北約不斷東擴,牆角挖到了烏克蘭,讓俄羅斯醒悟到自己和西方國家根本不是一路人,轉而走向東方。

普京還在主政俄羅斯,曆史還在繼續,我們對俄羅斯的未來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