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思享原創,侵權必究。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陪孩子在電影院看了《雄獅少年》,有些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主角是一個從小熱愛舞獅的少年,但是他并無天賦,也沒怎麼努力,就稀裡糊塗地成功了。當然這個“成功”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引号。因為被開場和反派“鬥獅”的女主角所激勵,而去參加正式舞獅比賽的少年,第一場正式比賽就被“省略”掉了。

他的師父為了家庭沒有帶隊參賽,最後又被師娘說服,好不容易趕到賽場,比賽卻已經結束了。然後主角團隊拿出了一場入場券,成就了師父參加舞獅大賽的夢想。

但是誰能想到,雄獅少年的舞獅夢想,在真正的舞獅決賽中,不是靠精湛技藝、頑強意志和熱烈激情,而是靠師父的腳臭來熏倒大多數比賽對手,殺出重圍獲得勝利呢?

更令人費解的是,女主角在開場舞獅之後,突然就消失了1個小時,如此寡淡的情節設計,是如何激勵雄獅少年奮勇向前、攜手共進的呢?

是以,很多網友實際上并沒有看出影片所宣揚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滿屏隻看到了奇奇怪怪的“小眼睛”,還有借腳臭來獲得勝利的“歪招”。

作為中國人,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和意志,堂堂正正地獲得一場勝利,真的就那麼難嗎?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01 夢想。

少年阿娟算是個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外出打工,隻能和家中的爺爺相依為命。

但是影片的設定是父母在廣州,阿娟在順德,相距隻有23公裡,你說這能算是“留守兒童”嗎?

顯然,父母在外地打工的收入有限,還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結果阿娟不但長得瘦瘦小小,學習成績也不太行。是以阿娟表示自己的夢想是從順德到廣州去看父母,我真是一點兒也不奇怪。

但後來我還是被震驚到了,因為在舞獅少年團在準備參加舞獅比賽的前夕,阿娟打工多年的父母卻突然回家了,而且父親還癱瘓了。

按照常理來說,難道孩子不應該留在家裡幫助母親照顧父親嗎?顯然阿娟的想法和我們完全不同,雖然他曾經擁有一個去廣州看父母的美好夢想,但是在父親癱瘓回家以後,他選擇了直面現實生活,追尋自己去廣州生活的“半個夢想”去那兒打工。

至于剩下“睜眼看父母”的想法,等舞完獅子再說吧!

再看少年阿娟的夥伴們,比如阿貓,初登場就是一副無家可歸的落魄模樣。家裡條件差,也沒人管教,這樣的孩子不可能在學業和生活獲得成績,更沒有在長輩的指點下規劃生活和掌控人生的能力。

阿貓說,“自己什麼也不會,什麼都不想做。”因為自己不但長得醜,還是個廢物。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而表面上憨厚可愛的阿狗(這都是些什麼名字……),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目标就是為了“吃”。這讓我們想起周星馳《少林足球》裡的胖子,隻要看到食物就會瘋狂,不管味道怎麼樣,是否幹淨衛生,全都塞進口中。

我就想問一句:他是豬嗎?

顯然,導演和制作,想要通過“留守少年”阿娟、“頹廢少年”阿貓和“吃貨少年”阿狗,再加上一個“昔日獅王”鹹魚強,營造出一種類似于《少林足球》中“落魄師傅帶領頹廢弟子,鹹魚翻身、勇奪桂冠”的戲劇性和喜劇性效果。

隻可惜,曾寫過《燃野少年的天空》(豆瓣評分4.5分)的編劇裡澤林,顯然缺乏能夠将劇情和情節寫得滴水不漏、完美自洽的能力。而且如果你看一眼簡介“隻身來到海南複讀的老狗,結識了一群臭味相投的“鹹魚少年”,遇見了一群參差不齊的“雜草少女”,缺乏自知之明的他們,要一起參加舞動奇迹大賽”。

沒錯,簡直和《雄獅少年》如出一轍!

是以,你以為《雄獅少年》是在講幾個卑微少年通過舞獅這一愛好,在落魄老頭的帶領下,朝夢想進發的勵志故事,實際上,這部影片在劇本、情節和設定上,大幅度地參考了作者的上一個劇本,然後将主角們放到廣東人的生活背景下,眼睛拉長,就說這是在講一些廣東少年的舞獅夢,也是中國孩子的愛國夢。

不管怎麼說,我覺得有點過分。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02 現實。

實際上,《雄獅少年》和《燃野少年的天空》隻是試圖向喜劇大師周星馳“緻敬”,按照《少林足球》的設定和路子,演繹出一個“鹹魚翻身”、逆襲人生的例子。

隻可惜,不過是東施效颦而已。

因為這部影片的設定,看似很現實,實際很魔幻。

比如少年阿娟,父母在外地打工,希望孩子能靠努力學習來改變自身命運。可是,就阿娟那樣的生活環境,再加上後來父母回家,父親癱瘓,靠讀書學習就能逆襲人生嗎?至少我們在影片中,根本就沒有見過阿娟讀過一次書。

阿娟甚至在另一個女阿娟的鼓舞和指引下,選擇了不讀書去舞獅。

可想而知,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個如此家境的孩子不但不用功讀書,還要去胡鬧折騰,辛苦在外打工的父母能答應嗎?那肯定少不了打罵責罰、痛哭流涕和相擁而泣吧。

當然你可以說,電影的時長隻有104分鐘,不可能把所有情節和設定全部塞進去。

但是,既然《雄獅少年》是一部“表達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的影片,那麼在一個被父母寄托厚望,必須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寒門貴子”放下書本去努力舞獅的情節中,是否應該貼合一下實際,演繹一些父母的不了解和孩子的困惑迷茫呢?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或許導演和編劇可以說,阿娟是個“留守少年”,阿貓是個“頹廢少年”,阿狗是個“吃貨少年”,你看他們三個有一點兒學習上進的樣子嗎?

我們從他們細小而狹長的小眼睛,仿佛看透了一切。

雖然我們在現實中從未見過像阿娟的朋友們這樣“阿貓阿狗”的孩子,但我們都見過廣東人吧?

在這部利用了“舞獅”元素來描繪廣東人生活的勵志動畫裡,我們隻看見作為反派的舞獅團踩獅頭、欺負人,市場裡的小攤小販都在欺負“昔日獅王”鹹魚強。不管是舞獅少年還是舞獅師父,都生活在徹頭徹尾的社會底層,卻還要受到其他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欺負,這真的是我們眼前的現實社會嗎?

事實上,在2021年2月底,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就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标準下的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而且截止2020年11月30日,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辍學學生就已經由60萬将至831人。請問,在這樣的可喜形勢下,廣東地區會出現像“頹廢少年”阿貓和“吃貨少年”阿狗這樣極度貧困、隻知道無所事事和飽食終日的孩子嗎?

依我看,這些情節設定根本就不符合當今中國的現實!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03 舞獅。

縱覽影片,很容易給予觀衆如下印象:

阿娟的夢想很善變,阿貓阿狗的處境很荒誕,廣東的生活環境很惡劣。

是以說,網友圍攻和诟病《雄獅少年》的,絕對不隻是主角團全是“細長小眼睛”的問題。在這部電影裡,包括阿娟、阿貓和阿狗,以及鹹魚強的所謂“舞獅夢想”,在很多觀衆的眼裡,根本就是一個荒誕無稽的玩笑。

而主角阿娟反複無常的“夢想”更是讓觀衆大跌眼鏡,剛開始是從順德到廣州去看父母,可等到父母回家卻又執意要去參加舞獅大賽。可既然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又為何在舞獅大賽奪冠以後,又開始了平淡無奇的打工生活?

或許你要說,這可能是類似筷子兄弟拍攝的《老男孩》中的那一場短暫而炙熱的夢想。可是拜托,我們的“雄獅少年”還年輕,正是勤學苦讀、拼搏上進的年齡,怎麼可能隻是站在舞台上走了一遭,就轉身而回,心甘情願地“隐居”在市井街頭,甘當一個普通打工仔?

我感覺這根本不能算是夢想,頂多算是個“突發奇想”!

況且,影片取材于廣東佛山的“舞獅文化”,卻在設定和情節上充滿了各種荒誕無稽。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比如說人物設定,舞獅其實是一門非常複雜難以掌握的技術活兒,任憑你有再高的天賦,沒有十年八年的基本功,讓一個“昔日獅王”鹹魚強進行了“十天特訓”,技術就能突飛猛進,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者,舞獅子需要力氣和身體,單憑主角團那些瘦削單薄的小身闆兒,肯定是舞不起來的。

更關鍵的是,專注挖掘舞獅題材的《雄獅少年》主創團,卻不肯花費兩分鐘時間去網絡搜尋一下廣東舞獅的傳統,就開始大肆投資拍攝動畫了。

據悉,廣東醒獅一般以黃、紅、黑為三種主色,黃獅稱為“劉備獅”,代表仁義;紅獅稱為“關公獅”,代表着忠義;黑獅稱為“張飛獅”,象征着勇猛,是以舞獅比賽中的鬥獅,一般都是黑獅。

再者,如果“雄獅少年”們真的實作了自己的舞獅夢想,繼而在舞獅大賽中奪冠,成為一支“頂級舞獅天團”,那麼一年到頭都會被各方邀請去表演,靠興趣賺大錢,又何苦去上海打工呢?

是以,即便有媒體稱《雄獅少年》是一部“表達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的影片,但是作為觀衆的我們其實心知肚明:

“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

《雄獅少年》的“小眼睛”是審美問題嗎?票房和口碑證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