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1949年2月20日淩晨,曾在美國接受過教育訓練的國軍少尉楊寶慶,駕駛着一架C46型運輸機,選擇了起義。他飛行的目的地是北平,但最終,卻被迫降落在了唐山的一片河灘上,他的門牙也被撞掉了幾顆。

此外,令人意外的是,他駕駛的這架飛機上,裝滿了4.6噸銀元,整整一機艙,後來據推算,一共有17萬枚左右。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那麼楊保慶是何許人也呢?他為什麼選擇駕機起義呢?一機艙的銀元又是怎麼回事呢?楊寶慶的家人最後得到了怎樣的安排呢?

1923年,楊寶慶出生在冀中一個農民家庭裡,

在當時,因為連年戰亂的緣故,楊寶慶一家生活得十分艱難,如果風調雨順還好一些,如果遇上災年,一家人連吃飯都是個嚴重的問題。

1937年,還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楊寶慶成為“盧溝橋事變”的曆史見證者之一。當時,日本的侵華野心已完全暴露,華夏大陸戰火四起,楊寶慶一家人與當時的許多家庭一樣被迫四處逃難。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到了河南的親戚家以後,發現親戚家也過得很艱難,根本無法解決楊寶慶一大家子人的食宿問題,于是父母就把這個安穩生活的希望留給了楊寶慶,把他一個人留在了親戚家,走之前還囑咐他要好好的學習,多聽話,不要擔心父母。年幼的楊寶慶滿眼淚水望着父母踏上回家的路,那裡充滿了未知和險惡,他的心裡特别的恨日寇的侵略,害得他不能和父母團聚,國仇家恨的種子在心裡萌芽,他發誓要親自上戰場去打敗侵略者。

親戚待楊寶慶親如骨肉,在她的全力支援下楊寶慶得以在亂世中繼續學業。

他在城裡一邊賺錢一邊念書,總算念完了高中,那時候是1941年,國家危亡的時候,楊寶慶決定去報考軍校。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當時空軍軍官學校正在招生,他原本隻是想參加陸軍,現在有了參加空軍的機會,楊寶慶大喜過望,毫不猶豫就報了名。

靠着聰明勁,他順利通過了考試,成為空軍軍官學校第16期的一名學員。楊寶慶先是到昆明學英語,後來到印度拉赫爾學校接受飛行訓練。但由于美國不承認印度的“學曆”,他在印度短暫學習3個月以後,就到美國學習飛行技術,在美國他開始學習駕駛初級教練機。

1944年初,21歲的楊寶慶學成回國時,搭乘的是一艘小貨船。沒有料到,這艘小貨輪在太平洋上行駛時,被一艘日本驅逐艇盯上了。小貨船不得不在赤道附近來來回回地穿梭了3個多月,在“迷魂陣”中才把日本人甩掉。

最後,楊寶慶經由印度

加爾各答

,抵達重慶

白市驿

機場。

回國之後,楊寶慶被配置設定在重慶中美混合團第3中隊任少尉飛行員,駕駛B—25轟炸機,直接參與對日作戰。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了!楊寶慶欣喜若狂,終于不用再打仗了啊,他要離開軍隊,剩下的日子就好好和家人團聚,蓋一座房,種幾畝田,老婆孩子熱炕頭。

楊寶慶沒有想到,戰争遠沒有結束。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抗戰勝利後僅半個月,楊寶慶就不得不去空運10大隊102中隊報到,駕駛C-47型運輸機,馬不停蹄地為東北戰場輸送國民黨軍隊。

楊寶慶忍不住扪心自問:“自己苦練航空技術,本是為了報國。抗擊侵略者,保衛祖國的領空安全才是心之所向。怎麼現在淪落到了為打内戰服務的境地呢?”

1946年,随其所在的空軍部隊調至北平的楊寶慶認識了輔仁大學的女學生劉毓璞,兩人情投意合,很快喜結連理,并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

然而,由于國民黨空軍上尉飛行員劉善本駕駛了一架新B-24轟炸機投奔延安,拉開了解放戰争時期總共有110位飛行員駕機起義的序幕。

即使不想打内戰,但作為一名軍人,楊寶慶也隻能服從指令。不過讓楊寶慶想不到的是,他一門心思的盡忠,卻始終沒能得到信任。為了防止飛行員投奔解放軍,蔣介石一方面讓特務機關加緊對飛行員的監視,一方面又把所有的飛行員家屬全部送到台灣,名義是說對他們進行保護,實際上是把他們當成人質,防止飛行員起義。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1948年10月,楊寶慶的家人也都被送到了台灣。或許是因為水土不服,也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吓,楊寶慶的兒子剛到台灣就生了一場大病。楊寶慶聽到這個消息後萬分焦急,要知道他本就不想和同胞作戰,如今更是想趕快回家看看。但他的申請始終得不到準許,這讓他對此更加的失望。此後楊寶慶被派往南京,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各地不斷往返,運送軍隊和物資,幫助國民黨撤退。

1949年2月18日

楊寶慶

抵達西安執行任務,在

西安機場

,他遇到了同樣執行飛行運輸任務的

姐夫

趙連景

。楊寶慶向姐夫傾訴了自己對國民黨的不滿和失望,以及對解放區的向往。兩個人坐在一起分析了各種情況,趙連景說:“我看國民黨窮途末路,已經再難有轉圜的餘地了。我贊同你去解放區,加入共産黨,你先走一步,我看看情況也來。”兩人商量到半夜,楊寶慶最終下定決心駕駛飛機起義,投誠共産黨。接着楊寶慶把身上的錢都給了趙連景,讓他幫忙帶到台灣自己的家裡。楊寶慶對姐夫說:

“我要是不死,到了北平我就會盡快通知你,再請你幫忙把我家人帶出台灣。如果我出了意外,就不要告訴他們。”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在2月19号淩晨2點時分,楊寶慶在他姐夫指導之下,開了一架C-46的運輸機直接起飛。此前楊寶慶是沒有接觸過這類型的戰機,不過他憑借着經驗很快就掌握了這架飛機的基本操作。

由于楊寶慶是私自開走飛機,也就是說他飛上天之後是沒有任何指引的,沒有地面塔台的聯絡,他就像蒼蠅那樣亂飛,隻能靠着經驗往北平飛去。

當晚的天氣不是很好,到處都是濃霧,楊寶慶的飛行航線也逐漸偏離,在油耗盡之時就強迫降機。

沒想到楊寶慶陰差陽錯地降落了在自己的家鄉河北,他降落的時候已經被強大的撞擊力把他

摔得半暈,有人聽到他用含糊不清的聲音說:

“我可回家了!”

後面是一些村民把他從駕駛艙裡面救出來送到醫院。

随後,當地解放軍的首長就到醫院進行詢問詳細情況,經過了解才知道楊寶慶是國民黨的飛行員

還有人打開了機艙的艙門,然後吓了一跳。好家夥!機艙裡“銀光閃閃”,全都是銀元,多得數都數不清。後來統計,足有17萬枚,共4.6噸。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楊寶慶受了些輕傷,醫生處理後很快就沒事了。楊寶慶此後被送到了他日思夜想,想要來到北平。在南苑機場,楊寶慶見到了那位在唐山送他到醫院的首長,對方看到他,很驚奇,知道他不是我們的飛行員,詢問他那些銀元是不是他的私人财産,如果是的話,可以安排人員将銀元還給他。

楊寶慶笑着說:“那不是我的,飛機也不是我的。”那些銀元都是國民黨準備送往台灣的财産,他們卻沒想到會讓楊寶慶帶走,并且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楊寶慶在北平安頓下來之後,立即給台灣的妻子發了電報,詢問“老二的病好了沒有?”

這是他們事先準備好的一句暗語。妻子劉敏璞收到這封電報後,知道丈夫已經成功到達北平,于是開始着手準備離開台灣。

劉敏璞不是一般女子,她曾在輔仁大學求學,有見識也有膽識。她利用台灣到青島運貨的運輸機,在丈夫朋友們的幫助下,帶着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從國民黨政府的眼皮底下逃出台灣。

來到青島後,面對封鎖線的阻攔,劉敏璞租用自行車帶着兒子和侄子輕松通過封鎖線。

經過多日輾轉,劉敏璞一行四人來到已經解放的濟南。她一個人走進濟南軍管會,見人開口就說:“我丈夫叫楊寶慶,是剛起義的飛行員!”

1949年4月,劉敏璞終于在濟南與丈夫楊寶慶重逢。後來,她跟随丈夫一起加入人民空軍,并留在航空處擔任會計一職。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1949年8月,新中國成立了第1支飛行編隊,而楊寶慶也成為了這支編隊中的一員,一個月後,楊寶慶接到了一個讓他激動萬分的指令:

“10月1日将舉行開國大典,到時候飛行編隊将駕機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等黨和國家上司人的檢閱!”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留給他們隻有兩個月的時間,但問題卻很多,機型很雜,人員大都是起義來的,不僅要短時間内排練隊形、建構默契,還要搭載實彈應付老蔣可能發動的襲擊,但他們還是克服了重重的困難,在10月1日那天,貢獻了一場完美的飛行表演,鼓舞了全國人民,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晚,飛行員們被安排在北京飯店就餐,而最讓楊寶慶難忘的是,他們居然跟毛主席和開國元勳們共進晚餐!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1950年春,為支援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進軍康藏地區,楊寶慶奉命參加空運隊執行空投任務,榮立二等功。

1951年11月,楊寶慶再次奉命調到牡丹江,作為3名教員之一,參與教育訓練新中國第一批55名女飛行員。

1956年,楊寶慶從空軍某運輸機師轉業到四川省重工業廳工作。1963年調中國機電公司,1985年離休。

1949年,國軍飛行員駕駛飛機起義,機艙裝4.6噸白銀,結局如何?

1988年的時候,楊寶慶又當選為了四川省的政協常委,他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而是在為祖國強大的職位上一點點地奉獻自己,發揮自己的餘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