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見低碼:在價值中審視

摘要:低代碼技術給企業帶來的價值展現在多個次元。整體而言,可總結為三大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價值。這裡從支撐企業創新、支撐企業應對需求變化和支撐企業的彈性營運三個角度來描述。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遇見低碼:在價值中審視》,作者: 靈活的小智 。

低代碼技術給企業帶來的價值展現在多個次元。整體而言,可總結為三大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價值。這裡從支撐企業創新、支撐企業應對需求變化和支撐企業的彈性營運三個角度來描述。

低代碼技術适合以低成本的方式支撐批量的借鑒式創新。高代碼技術适合以高成本的方式支撐打造獨特競争力的領先式創新。

企業創新看重結果,即投入産出比。要擷取獨特競争力的創新,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但更多組合式創新是通過借鑒别人的成功經驗來擷取的,需要降低投入成本,才能讓企業敢于嘗試,短頻快地試錯并調整業務。

低代碼技術的本質就是抽象并固化各種常見模式,通過編排組合這些模式來快速建構應用,以達到降本提效增值的商業目标。是以低代碼平台更适合快速複制已有模式來的借鑒式創新。

低代碼平台對創新的支撐作用,主要展現在三大方面:

降本:包括降低人力成本和外購花費。使用低代碼技術來建構應用,同時降低了對開發團隊人數和技能要求,自然人力成本得到大幅下降;另外使用低代碼技術可快速量身定制目前業務所需的應用系統,減少對成品軟體的依賴。

提效:低代碼平台可以提升應用建構的效率,包括縮短學習周期、提高開發速度、減少重複造輪子。低代碼平台還可以加速整個應用生命周期,簡化打包部署更新等環節,提升應用演進速度。

增值:低代碼平台一方面能更友善地挖掘已有系統價值,包括聚合已有系統能力和利用已有系統資料;另一方面能給建構的應用增加額外價值,包括提升應用品質(如增強安全性和可靠性)、給應用附加能力(如自動裝備AI能力);再一方面可參與到低代碼平台生态中,擷取直接商業價值。

來自市場需求的變化,會落地為業務場景或功能的變化,進而導緻在建構中的應用系統的需求變化,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下,業務也會有不一樣的可變性,低代碼提供的支撐手段也不同:

遇見低碼:在價值中審視

面對各種應用場景下的業務變化,低代碼平台能幫助企業做到更快的響應和更低的投入。

低代碼技術在支撐企業的業務連續性上有很大的作用。我們把企業的彈性營運了解為企業的業務連續性,即在抵抗風險方面的韌性。業務連續性可以展現在三個方面:

企業業務是否能抵抗外部風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與IT系統相關的風險如抵禦安全攻擊、承受超預期的業務量;也有來自外界社會的風險如新冠疫情、負面輿情。這些影響可能會讓企業業務受到沖擊,進而陷入“疾病”狀态。低代碼技術在抵禦以下幾個方面上有很好的表現:

安全:相比傳統開發技術,低代碼技術能給IT系統帶來更好的安全性。特别是雲服務模式的低代碼技術,已經在實體層、網絡層、系統層、應用層都做了層層防護,如安全防火牆、作業系統加強、密鑰管理、防越權防CSRF攻擊等等。而在業務應用層面上,低代碼技術通過聲明式安全設定來幫助實作業務層安全,如聲明密碼字段、聲明敏感資訊、聲明資料分域等,而無需應用開發人員編寫安全相關代碼。

另外,低代碼技術在保護知識産權上也有很好作用,如設定開發者IP白名單、應用加密打包,安裝應用需要LICENSE等。

并發:低代碼技術能應對大并發量和流量起伏。特别是雲服務模式的低代碼技術,底層采用的是基于K8S的彈性分布式架構,可以水準擴充和彈性伸縮。低代碼技術在引擎層使用了多種緩存技術和性能負載技術,可以讓應用開發人員無需懂并發和性能技術就能開發出高性能高并發的應用。

但是,低代碼技術在特定場景下的短期流量爆炸方面,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因為不同業務場景所需要的短期高并發架構是不一樣的,例如同是秒殺,針對快銷品訂單和座位票訂單的架構是不同的。低代碼技術提供的是固化通用的架構模式,對特定場景的支撐有限。

可靠性:雲服務模式的低代碼技術,具備故障檢測、自動恢複、資料備份恢複、備援架構等能力,無需應用開發人員關注就可提供高可靠性保障。

企業業務是否能長久持續經營,不會因某種不可抗力導緻業務終止。例如遇到自然災害,或資金鍊斷裂,或核心供應鍊斷裂等。

容災:雲服務模式的低代碼技術,具備異地容災能力。

可接入:支援管理和開發人員随時随地接入環境,如新冠疫情期可遠端開發。

可替換:幫助企業統一技術棧,減少對單個應用提供商依賴。但對低代碼工具本身的依賴也會帶來可持續性風險。

企業業務是否能持續增長和演進。例如技術淘汰、系統老舊、人員更新不足等原因,很可能會導緻業務停滞不前。

應用:低代碼技術開發的應用可持續演進更新。低成本創新更帶來業務的持續成長。

技術:低代碼平台工具本身會持續演進更新,保證平台所建構的應用具備技術先進性。

團隊人員:使用低代碼技術的團隊人員,可朝業務架構師、産品設計、系統分析等方向持續發展。

低代碼技術仍在發展初期,在實際的推廣和應用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

1.低代碼技術目前還在初級階段,技術和能力上都還不夠成熟和全面,很多現有産品還不能覆寫端到端的業務場景。很多客戶在研究試用一些低代碼平台後,認為隻能建構簡單複雜度的應用,不能建構核心支撐系統,進而把低代碼平台當做一種輔助開發手段,而非主要生産力工具。

2.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很強的頂層業務架構設計能力,才能實作全局共享激發創新的目标。但大部分傳統企業缺少業務架構設計能力,導緻把低代碼平台僅僅作為項目的開發工具。是以在很多項目中未能發揮出低代碼平台的真正價值,最終呈現的提升效果不夠亮眼。

3.低代碼技術缺少業界統一規範,也難以建構統一規範。不同廠家的低代碼平台産品的能力和使用方法都完全不同,是以開發者的經驗難以跨平台利用,更難以實作開發的應用在不同低代碼平台之間遷移。這導緻了低代碼技術相比高代碼開發語言和IDE,其生态繁榮速度緩慢。而且各廠家隻能發展自己的生态,生态圈之間難以互通。

低代碼不是銀彈,也不是神藥,在發展初期,它不可避免的面臨着許多問題和挑戰。但它的确代表着下一個IT時代的趨勢,并正在各種實際應用場景中散發着它的魅力。當我們使用低代碼為企業創造價值時,也是在擁抱下一個IT時代。

點選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