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會彈琴的媽媽如何指導孩子練琴?

聽很多琴童媽媽這樣說:“孩子一上琴凳事就多,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忙得你團團轉。”

“孩子彈錯了,不認賬,叫我彈幾下給他聽,這可讓我傻眼啦。”

面對孩子們給我們出的一道道難題該如何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呢?

一、不妨露一手

不會彈琴的媽媽如何指導孩子練琴?

讓孩子欽佩你現在不少家長正是苦于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習音樂,總想彌補這分遺憾,才讓自己的孩子補上這個“缺”,可偏偏讓“機靈鬼”将了一軍,這可為難了苦心的父母。

其實,學琴并不分年齡大小,不同的年齡學習鋼琴有不同的優勢。如果說孩子學琴手指靈活,反應快,那麼,大人學琴了解力強,自我控制力強,易于上手,易于消化,不妨在陪孩子上完琴課後自己也動手試着摸摸鍵,你會發現學習音樂并不可怕。

若你能用右手彈上一個旋律,讓孩子給你彈左手的伴奏,這時,你和孩子都會發現兩個的默契配合“玩”這架鋼琴還真有趣,合手彈出的旋律比單手練時要好聽、和諧,于是,媽媽産生了自信,孩子對媽媽會更加欽佩:瞧,跟媽媽一塊彈琴該多麼高興啊!

二、你在暗中“監視”

樹立自我形象

不會彈琴的媽媽如何指導孩子練琴?

孩子學琴一階段後,媽媽常會發現自己的眼和耳已跟不上孩子練琴的速度,于是,媽媽放棄了。

“我不懂,你自己彈。”模仿大人的言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你自己都不懂還要我練?”将媽媽一軍也在情理之中。應該開導孩子:“媽媽有許多大人的事要做,若我能像你一樣每天練,一定會比你彈得好。”要樹立自我的威信,同時也要告訴他,“媽媽的手在幹家務活,耳朵可是豎得高高的聽着你彈琴呢!”孩子需要大人對他的注意力,千萬别把他的存在忽視了,給他鼓掌,給他畫個五角星,像老師一樣給他一個好評價。他會很認真地把 每天練習當回事,因為有媽媽在欣賞他彈奏的音樂。

三、沒有媽媽的耐心

就沒有孩子的恒心

不會彈琴的媽媽如何指導孩子練琴?

彈琴的過程是鍛煉人的毅力和耐力的過程,不少媽媽自己缺乏耐心,孩子學琴自然也會半途而廢。

對孩子來說,初次“玩”琴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一架龐然大物竟能一會兒發出雄獅般的咆哮聲,一會兒發出小鳥般明亮的歌唱聲,那黑白鑲嵌的鍵盤在一雙小手自由自在的奔跑中竟能發出各種各樣動聽的聲音來,太有趣了。可是,一旦正式坐上琴凳,一雙小手被牢牢地看管起來,從每個關節到手指每個動作都必須規規矩矩,失去了自由,那種美好的新奇的感覺煙消雲散。更可惡的是玩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看電視的權利被剝奪了,唉,多沒勁啊!

于是,想方設法找對策,拖延時間為上策。這時,特别需要的是耐心,耐心地啟發,耐心地鼓勵,若遇到樂句中較難的“卡口”,必須把這小節拿出來單獨練,反複練上十來遍直至順手為止。對合不上的節奏,放最慢速度一個個音對上後合,不要洩氣,多鼓勵孩子,讓他增強自信心。有時大人可在高八度區域試着和他一塊練一下,大人的耐心無疑會影響孩子,使他能堅持下去,擺脫困境,克服畏懼心理。

當他通過了“雷區”,一定會非常高興和自信的,此時媽媽的陪伴和參與是最大的動力。不會彈琴的媽媽沒關系,但缺乏恒心和信心是不行的。學琴的目的不光是為了開發孩子智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會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韌的性格将伴随他未來的學習。

是以,作為媽媽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才能正确地幫助指導孩子,達到學習音樂的真正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