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25個整編師長隻有一人願救張靈甫

1947年3月下旬,顧祝同指揮山東境内的25個整編師45萬人的兵力對山東解放區發起了重點進攻。這45萬又被分成了三個機動兵團,兵團司令分别是湯恩伯、王敬久和歐震,其中以湯恩伯第一兵團的實力最為強大,下轄10個整編師25萬餘人。為了避免被解放軍分割包圍,顧祝同采取了“密集靠攏,穩紮穩打,滾筒前進”的方針。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25個整編師長隻有一人願救張靈甫

這個作戰方針雖然穩妥,但卻大大拖慢了行軍速度,每天還走不了十裡地。湯恩伯對此極為不滿,譏諷顧祝同“畏敵怯戰”。由于敵人太過密集,我軍一時找不到找不到穿插分割的戰機。為了使敵軍放膽前進,我軍主動示弱,放棄了一些根據地。這樣一來,顧祝同手下那幫将領們紛紛上報戰功,到最後一統計,居然“消滅了”七八萬華野主力。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25個整編師長隻有一人願救張靈甫

顧祝同深受鼓舞,認為華野已遭受重創,無力再戰,于是指令部隊全速前進,兵鋒直逼華野指揮部所在地坦埠。為了搶頭功,湯恩伯撇下王敬久和歐震,率第一兵團跑在了最前面。而第一兵團中又以張靈甫的整編74師行動最為迅速,和擔任側翼掩護的李天霞及黃百韬拉開了數十公裡的距離,成為突出的孤軍。粟裕敏感地抓住了這一戰機,以5個縱隊的兵力将整編74師包圍在了孟良崮地區。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25個整編師長隻有一人願救張靈甫

被包圍後,張靈甫拒絕了部下突圍的建議,決心以自己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在孟良崮地區和我軍決戰,來個中心開花。老實說張靈甫這個決定還是很有膽略的,也有一定的可行性。當時在山東境内的國軍共有45萬人,大部分部隊距孟良崮并不遠,而華野僅有27萬人,負責打援的也隻有4個縱隊。如果外圍國軍拼死救援張靈甫的話,戰局還真不好說。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25個整編師長隻有一人願救張靈甫

但張靈甫卻高估了他這幫同僚,25個整編師長中僅有一個人願意全力救援74師,這個人就是時任整編第11師師長的胡琏。胡琏和張靈甫不僅是陝西老鄉,還是黃埔四期的校友,日後又都成了老蔣的嫡系愛将,手握重兵。在講究派系的國軍内部,胡琏和張靈甫的私交非常好,二人以兄弟相稱,惺惺相惜。是以當得知張靈甫被包圍後,胡琏才願意傾力相救。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25個整編師長隻有一人願救張靈甫

除了胡琏外,其他24個整編師長誰也不肯盡力救援張靈甫。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為了儲存實力,在國民黨内部,實力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自己的部隊拼光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是以這些人不願意為救張靈甫拼命。第二個原因是張靈甫和同僚關系太差,許多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話。張靈甫平時為人十分驕橫,當上整編74師師長後更是狂得不行,除了老蔣,誰也不放在眼裡,是以和同僚的關系十分緊張。盡管老蔣一再嚴令,但這些人誰也不願意拼死向前,最終導緻了整編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張靈甫也兵敗身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