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可夫彈盡糧絕時,每天僅有幾枚炮彈,為何仍主動進攻?

1941年9月30日,德軍中央集團軍對莫斯科發起沖擊。此前德軍被視為不可戰勝的神話,因為1年前,他們剛剛用1個月吞并了号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他們從法國那裡得到了3200多輛坦克,結合自身的2800多輛坦克,成為了世界上坦克數量最多的國家,在蘇德戰争爆發初期,占據了對蘇聯的全面優勢。

依靠裝甲兵的強大機動性,德軍初期在波蘭境内擊潰百萬蘇軍;1941年7月份他們完成了對烏克蘭基輔的合圍,蘇聯兩大元帥布瓊尼和鐵木辛哥乘坐飛機倉皇撤退,65萬蘇軍被俘虜,一名上将戰死。

但是9月份,德軍在莫斯科會戰遭到了來自蘇聯軍民的頑強反抗,德軍在占據巨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被莫斯科軍民攔在了首都之外。

要說這場莫斯科保衛戰,當時的蘇聯幾乎是在絕望之際爆發出來的全力一擊。根據蘇聯元帥朱可夫的記載,莫斯科人把幾乎所有的糧食都拿出來供應軍糧,婦女、兒童一起上前線,在一個月的時間裡,25萬婦孺挖出了300萬立方米的土方,修築了幾十萬米的防禦工事,城中的工廠裡,幾乎全部的工業都開始生産戰争物資。10月份到11月份,莫斯科工廠裡生産出來的各種物資猛增34倍。

朱可夫彈盡糧絕時,每天僅有幾枚炮彈,為何仍主動進攻?

德軍中央集團軍古德裡安大将所部的第二裝甲集團軍惱羞成怒,為了能夠破壞莫斯科内生産補給的能力,在12月初不惜一切代價的向莫斯科城内沖去,結果雙方均損失慘重。德軍未能進入莫斯科,古德裡安以及德軍中央集團軍總司令馮·博克元帥在幾日内被解職。莫斯科保衛戰結束後,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1300輛坦克,25000門火炮,15000多輛汽車和技術裝備。

至此,德軍中央集團軍一大半的重武器被摧毀,随着冬季的到來,被迫進行戰略防禦。

戰場本身就發生在蘇聯境内,是以蘇聯的損失驚人:首先蘇聯人幾乎把所有能夠充作戰争資源的物資都用到了10月、11月、12月對德軍的阻擊中,到了1942年1月份,蘇軍甚至已經找不到一片可以用來生産飛機的鋁,找不到适合生産炮彈的鋼材和銅,整個莫斯科在11月份每天能生産數萬枚炮彈,到了1月份因為缺乏原材料,有時隻能生産幾枚炮彈;蘇軍損失總人數與德軍相近,都在50多萬左右,但是平民的傷亡人數遠超這個數字,由于戰火彌漫而無法統計(《德黑蘭協定》簽署前,美蘇兩國上司會談内容)。

朱可夫彈盡糧絕時,每天僅有幾枚炮彈,為何仍主動進攻?

正如1965年,蘇聯政府在無名戰士墓上所刻的----

“你的名字無人知道,你的功績永垂不朽”

這樣的情況下,1942年1月,最高統帥部詢問朱可夫是否可以進行反擊。然而朱可夫認為可以,前提是需要非常多的物資和軍隊人數補充。他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隻能給他補充一些預備隊戰士,以及少量飛機,坦克和炮彈短期内無法到位。

在朱可夫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描述,當時的彈藥狀況供應如下:

1942年1月上旬,主戰的82毫米迫擊炮彈供應量為計劃的1%,炮彈為20%,50毫米迫擊炮彈供應量為2.7%,120毫米迫擊炮彈供應量為36%。至于火箭彈等,更是一枚都沒有,庫存也早就打完了,朱可夫隻能把火箭兵調到後方。最高統帥部承諾在2月份補充316節火車皮物資,卻連一節火車皮都沒有到位。

朱可夫回憶稱,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遵照最高統帥部的訓示,對德軍發起了反擊。在1942年的進攻階段,蘇軍每門大炮一日一夜隻準發射1--2枚炮彈,窘境可想而知。尤其是在進攻階段,沒有大炮的掩護,大批的戰士将倒在對手機槍下。

一些二戰愛好者對于為什麼慘敗莫斯科的古德裡安撤職之後,接任的莫德爾等人能夠擊敗朱可夫的“火星行動”存在較大争議,有人認為莫德爾軍事才華似乎遠在古德裡安之上。但事實上,當時存在的客觀事實卻是,蘇軍的反擊本身是有氣無力的,他們已經在1941年的秋天和冬天,耗盡了最後的重火力和精力。

既然沒有力量發起反擊,蘇軍最高指揮部和朱可夫為什麼還要發起反擊呢?要知道,這種戰争對有生力量的損傷是巨大的。

在《會議與思考》中,朱可夫的解釋是“壓力之下德國不得不向仆從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他們輸送新的兵團和補充物資,進而使這些國家的内政更加惡化”,這種解釋是否有道理呢?

蘇聯這種“虛弱的反擊”給德國造成的前後對比其實是巨大的,從三件事可以對比得出結論---德軍的狀态其實正如朱可夫所言:

1942年英國著名将領蒙巴頓指揮了一場在法國迪厄普地區的登陸作戰,結果迪厄普當地人根本沒有迎接這些準備“光複法國”的盟軍,導緻加拿大和英國士兵損失慘重,登陸以失敗告終。為了表彰迪厄普人,希特勒獎勵了當地人300萬法郎。

這是德軍占領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等地的多數人民在戰争之初的普遍态度,此外羅馬尼亞等仆從國,都是心甘情願的為德國服務,提供資源、原油甚至軍隊。這些國家的人民想法很實在:不論國家還在不在,但是戰争越遠越好。正由于蘇軍這種與敵同歸于盡的态度,讓德國不敢絲毫懈怠,隻好開始加大對仆從國資源的掠奪。

朱可夫彈盡糧絕時,每天僅有幾枚炮彈,為何仍主動進攻?

到了二戰中後期,荷蘭已經遍地餓殍,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回憶,當時隻是兒童的他,也隻能吃郁金香根莖維持生計,因為社會資源幾乎都被用來與蘇聯死磕了,當時隻有幾歲的赫本以及像她一樣的小孩,都已經開始不顧生死,為反法西斯力量傳遞情報;安東内斯庫元帥主政的羅馬尼亞,也受不了德軍的掠奪,不久後發生了政變,逮捕了安東内斯庫,建立了親蘇政府,德軍損失了幾乎和最後的石油來源(羅馬尼亞大油田)。如果蘇聯首先考慮自身力量萎縮,放棄與德國拼命,德國後方各國的忠誠度會越來越高,很快更難戰勝德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