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後代刻意隐瞞身份回大陸故居,一個小細節,被管理人員認出

1996年春,蔣介石生前最愛的孫子,48歲的蔣孝勇查出食道癌晚期,這個春天,将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抹綠。

蔣孝勇有一個未了心願,不多的時日裡,他想回大陸奉化溪口掃墓。

開始,家人不斷勸他放棄回大陸,惡性良性腫瘤不斷惡化,經不起長途跋涉的遠行。可他固執的認為,不管多危險,都要走這一遭。

蔣孝勇思鄉情重,源于他祖父的疼愛。他的童年,是蔣家最落魄的時候。

小島上的島主,心情不好時,隻要聽到孫子蔣孝勇喊三個字:“爺爺好,”立馬像換了個人,可見,他在老蔣心中的分量了。

他從小知道爺爺一生最大的功績,也明白爺爺和父親暮年最大心願,就是大陸故鄉。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死而有憾。

(1949年蔣介石最後一次祭母)

從1949年敗退台灣後,至死不能回大陸一步,臨終交代,棺木暫不落地,想葉落歸根。

等待回大陸安葬的遺願,難為着蔣家幾代人。

在多方的努力下,蔣孝勇心願終于實作了。于是,家人的陪伴下,他踏上艱難的回鄉路。

作為蔣家後人回大陸,心裡無疑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過去那些年大陸對蔣家口誅筆伐,而台灣也是“反攻大陸”之聲響徹雲霄。淺淺的海峽隔斷的不僅是鄉愁,也是曆史記憶。

随着時間流逝,大陸人對蔣家态度有了很大變化,從“蔣匪”到如今的抗日領袖。

1996年秋,全家從台北飛往北京,因當時兩岸來往不似現在密切。

蔣介石後代刻意隐瞞身份回大陸故居,一個小細節,被管理人員認出

官方安排,此行是鮮為人知的旅行。國台辦給浙江方面隻簡單的說“台灣來的客人”。

蔣孝勇一家人和大陸遊客一樣,買了門票,跟着導遊,遊覽一個個景點。

第一個景點是蔣母墓道。蔣孝勇深情地看着墓碑,想起了爺爺蔣介石的遺願,想起了至今仍離地而厝台灣慈湖寝陵裡的浮棺。

等機會葬于他的母親身邊長久陪伴,蔣孝勇眼圈紅了,不能替爺爺完成心願,他很難過。

第二個景點是豐鎬房。這是他父親蔣經國兒時住的地方。

導遊講解時,蔣孝勇操一口甯波話,和導遊自然交談起來,導遊不可思議。

原來,蔣介石蔣經國在台灣,生活中依然講老家方言,蔣孝勇是打小熏陶。當導遊問他是否是老鄉時,蔣孝勇隻是幸福地笑了笑。

蔣介石後代刻意隐瞞身份回大陸故居,一個小細節,被管理人員認出

當導遊對着蔣經國全家福,跟蔣孝勇講解蔣家的曆史時,他發現正對着自己的這位台灣遊客,跟照片裡的人像極了!

導遊的驚訝,引起了豐鎬房的管理人員的注意,上前舉着照片看了又看,十分确定,他們就是蔣介石的後代。

因為是不公開的一趟旅行,意外被認出,蔣孝勇轉身走開了。留下身後興奮的議論。

蔣孝勇兒子蔣友柏傳記中,有這樣一段動情的描寫:

“我知道,父親這一刻身體顫抖了。仿佛一股暖流穿過。我此刻何嘗不想停下來?何嘗不想代父對管理人員和導遊說:‘是,我就是這房子主人的後代!’強忍着激動的心,我沒這麼做。扶着病重的父親,慢慢走出了這個生命原點的家。”

蔣介石後代刻意隐瞞身份回大陸故居,一個小細節,被管理人員認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