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提起推動曆史發展的人物,我們就不得不提及秦始皇,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後人早已背得滾瓜爛熟,如數家珍。可是有一個問題,人們始終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秦始皇為什麼一輩子都沒有立過皇後,對此人們衆說紛纭。

年少時的初次心動,最終無疾而終

在諸多史料中都曾經記載過,秦始皇的父親是留在趙國的侄子,在别國受盡了冷眼和不公的待遇。母親則是商人呂不韋送給父親的歌姬。由于父親的緣故,秦始皇在趙國出生,成長。對年幼的他而言,趙國遠遠比那個隻在耳中聽到的秦國熟悉。

在秦始皇長大些後,他的父親為了一家人的前途的安危,在呂不韋等人的幫助下,逃離了趙國,傳回了秦國。而他和他的母親,則被留在了趙國,繼續作為人質。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遇到了第一個令他心動的女子。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在懵懵懂懂,情窦初開的年紀,一切來的都是那麼突然,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年少時的愛戀總是青澀,又充滿期待。秦始皇很快便與那趙國女子互訴衷腸,私定終身。在那段時光裡,他無憂無慮,隻管盡情享受愛戀的美好。

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很快秦始皇便不得不立即動身,跟随母親前往秦國,尋找自己的父親彙合。相戀中的二人隻能分開,從此一個在南,一個在北。隻留下當初的誓言在耳邊回蕩。

來到秦國的秦始皇慢慢地也從一個單純的少年,變成了一個迫于生存壓力,不得不勾心鬥角的謀略高手。從不受寵,沒有任何地位,到成為儲君,掌握權力,消滅别國,一統天下,秦始皇步步為營,履步維艱。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可當他登上皇位,成為天下皇帝後,他與趙國女子之間也再無任何交集。時隔多年,早已物是人非。兩兩相望,早已沒有了當初的信誓旦旦,更多的,是陌生與滄桑。況且秦國當初離間各國,趙國也被秦國打得落花流水,二人之間,更隔着國家利益,更是不可能在一起了。

年少時的愛戀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秦始皇也不例外。為了紀念這位趙國女子,秦始皇派遣能工巧匠建造了極盡奢華,聲勢浩大的阿房宮,正因為這位女子的名字就是“阿房”,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秦始皇這一生都沒有立過皇後,他用自己的方式,紀念了自己的初戀。

曆史上對于阿房女的探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阿房女其實原名黎姜,是趙國敏代公主的侍女。秦始皇在趙國做人質時,二人便早已相識,并且有了一段深刻的感情。後來秦始皇被父親接回秦國,兩人也就再也沒有了糾葛。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敏代公主來秦國和親,成為秦始皇的妻子。而黎姜又作為敏代公主的陪嫁來到了秦國,秦始皇不免又想起了二人在趙國時的淵源,曾經朝思暮想的人,現在就站在自己眼前,怎麼能不激動呢?秦始皇想要将黎姜納入後宮,卻遭到了呂不韋的反對,根基不穩的他隻能作罷。

後來嫪毐之亂爆發,秦始皇徹底清理朝堂之上的毒瘤,自己把握朝政,再也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幹任何事。而他的妻子——敏代公主也在這次動亂中不幸身亡,隻留下了幼子扶蘇。

此時,秦始皇又想起來黎姜,他想立黎姜為後,可是黎姜卻拒絕了。經過漫長歲月的曆練,她早已不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少女了,見慣了爾虞我詐的朝廷,她隻想平平安安将公子扶蘇撫養長大。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長大後的扶蘇,慢慢也看出來了自己的父親與黎姜之間若有若無的情感,扶蘇認為是黎姜霸占了父親,為此父子倆生出了不少嫌隙,可憐黎姜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為了自證清白,她隻好撥劍自刎。而秦始皇在黎姜死後,也心灰意冷,再也不提立後之事。

不立後真的是為了愛情嘛

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君主,秦始皇終生不立皇後,是為了紀念意中人,還是有其他别的考量呢?現代人認為以下幾個原因比較靠譜。

因為秦始皇的後宮佳麗三千,都是來自各個諸侯國。秦統一天下,就使得這些妃嫔的母國城破人亡,子民流離失所。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自己的丈夫,這如何能讓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人們常說,後宮與前朝牽一發而動全身,有着緊密的聯系。作為一國之母的皇後,不論是權力還是地位,都十分顯赫。怎麼能讓其他王國的公主擔此大任?萬一有誰存着報仇雪恨的心思,對于秦國來說,又是一次劫難。

則是受秦始皇母親趙姬的影響。衆所周知,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先是呂不韋的歌姬,他的父親見到趙姬後十分喜愛,便向呂不韋讨要了過來。自從秦始皇的父親死後,趙姬便與呂不韋有着不清不楚的關系。

秦始皇初登帝位,母親趙姬聯合呂不韋把持朝政,與秦始皇處處作對,讓他在執政路上寸步難行。後來的秦始皇羽翼漸豐,好不容易才将權力都握在自己手中,有了母親的前車之鑒,秦始皇對于女性幹政有了極強的防備心,又怎麼可能立皇後呢?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後,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等到

結語

作為一個皇帝,他對中國社會和曆史發展做出的貢獻斐然,我們後人有目共睹。可人人都有七情六欲,秦始皇也不能免俗。

後世對于他一直虛設後位的舉動猜測不斷,議論紛紛。試圖為這位皇帝終生不立皇後找到一個合理恰當的說法。

也許是這位帝王在江山事業上一展宏圖,卻始終在感情方面不得善果,心裡一直有一個放不下的人,又或許是因為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隻想治理好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由于史料的缺失和不全,今天的我們不得而知,真相到底是什麼。隻能依靠一些細枝末節和蛛絲馬迹,進行猜測和判斷。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