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熱烈祝賀武安3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周蘇霞、龐民奇、薛彩富名列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的《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武安市文廣旅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工作,積極挖掘本地非遺文化資源,組織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截至目前,武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111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3項,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5項,代表性傳承人8人;邯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24項,代表性傳承人20人。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均居邯鄲市前列。

《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

傳承人名單》

武安市非遺傳承人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周蘇霞,1968年出生,1984年畢業于武安戲校,主攻青衣、花旦。河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武安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

周蘇霞生于梨園世家,父親是平調落子的老藝人,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武安平調落子情有獨鐘。十四歲考入武安戲劇學校,主攻青衣、花旦。在杜銀芳和李愛華老師的精心培養下,她勤奮刻苦、努力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她嗓音嘹亮、音色圓潤、演唱委婉細膩,扮相俊美。畢業後,安排到武安縣青年劇團,在平調落子老藝人黃太的(藝名“水仙花”)言傳身教下,成功地演出了武安平調《桃花庵》《鍘趙王》武安落子《借髢髢》等劇目。1988年,到武安市平調落子劇團工作。在杜銀方和李愛華老師的指導下,成功地主演了武安平調《三上轎》崔秀英一角,受到了老師和專家的一緻好評。她的演唱藝術日臻成熟,先後主演了《斬楊景》《盤坡》《吳漢殺妻》《姐妹皇後》《借髢髢》《老少換》《送閨女》等三十多部平調落子劇。由她主演的平調《丢官記》榮獲河北省第三屆戲劇節一等獎,受到了我國著名戲劇編導藝術家楊蘭春的高度評價。2001年,落子小戲《送閨女》在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比賽中,榮獲金獎。

2003年,調入武安市文化館工作。使她博采衆長,将其它劇種的表演技巧和演唱風格,融彙到平調落子中,在唱腔和表演上,創出了自己的風格。2006年5月,正式拜平調落子表演藝術家李魁元為師,成為李魁元的入室弟子;從此,更加潛心學習平調落子,學習李派藝術。當年,在李魁元老師和邯鄲電視台導演趙鄲的指導下,成功地錄制了《周蘇霞平調唱腔專輯》,并向社會上發放。2007年,落子小戲《二嘎蛋還鄉》,榮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大獎。2012年,武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首次搞平調落子音配像,她成功地為老藝人韓小芝演出的落子《呂蒙正趕齋》劉瑞蓮配像;為李魁元演出的平調《盤坡》王寶钏配像。2013年,在大型平調落子劇《武安人》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一号“王玲芬”。2016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确定為“燕趙文化之星”。

多年來,周蘇霞深入校園、社群、企業對平調落子愛好者進行指導;在武安電視台主辦的《跟我學》欄目中,傳授平調落子演唱技藝;在文化館平調落子傳習所常年免費教育訓練戲曲愛好者;培養戲曲學員200餘人;部分學員已成為武安各個文藝團體的骨幹力量。為傳承和弘揚武安平調落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武安落子《借髢髢》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武安平調《盤坡》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武安平調落子《武安人》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龐民奇,1974年9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市東通樂村人。

東通樂賽戲是将祭祀、賽戲和多種民間藝術形式集于一體的大型表演,古老的賽文化,内容豐富、形式獨特、氣勢恢宏,引起國内外賽文化專家學者的關注。

龐民奇的父母是賽戲主要傳承人,自幼受家庭藝術熏陶,與賽戲結下不解之緣。1984年,剛滿十歲的龐民奇随母親參加本村的“大賽劇團”。

在父母的精心培養下,龐民奇練功刻苦,學戲認真,博采衆長,很快掌握了賽戲的表演技巧。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八仙慶壽》中的老壽星,《吊黑虎》中的趙公明,《大國稱》中的諾諾,《激張飛》中的張飛,《刺曹操》中的馬超,《八義》中的屠岸賈等。每個人物都表演的淋漓盡緻,極富個性,深受觀衆們的喜愛,具有廣泛的影響。

多年來,龐民奇從未停止過對賽戲的研究,他積極搜集整理該村原來保留下來的賽戲都本和面具,在原有的基礎上添置賽戲服裝和道具。每年不定期的經常組織賽戲愛好者排練演出,傳授賽戲表演知識和基礎功夫,其中本人親自傳授的弟子龐常禮、龐善良等都可以在台上熟練的演出并成為了優秀的賽戲演員。

近年來,東通樂賽戲吸引了不少中外戲劇研究學者前來觀摩、考察,其中有中國戲曲研究所、中央戲劇學院以及日本、南韓的學者,東通樂賽戲還曾在國家級、省級電視台播映展示,其在國内外的知名度與日俱增。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賽戲《吊黑虎》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賽戲《大國稱》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賽戲《激張飛》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薛彩富,1967年7月出生,武安市西萬年村人,1984年畢業于伯延高中, 1988年參加工作至今,獨立行醫開診所,主攻拔火罐、針灸。

薛彩富出身于中醫世家。曾祖父薛治國,生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民國初年到張家口宣化南關街開設“義順堂”診所,主攻拔火罐和針灸,探索出一套獨特的“薛氏火罐療法”,成為宣化名醫。祖父薛堯和二祖父薛舜,随父學醫,子承父業。薛堯将其技術傳與自己的兒子薛倉的,薛倉的在20世紀60年代為鄉村醫生,一生行醫,醫術高明。薛彩富自幼受到祖父、父親的影響,對中醫中藥、拔火罐、針灸針刺情有獨鐘,父親薛倉的把多年來積累的臨床經驗和技藝毫無保留的傳給了她。

薛彩富如今在武安市東關街開診所,以自己精湛的技藝“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她把祖傳秘方與當今國内先進的拔火罐技藝相結合,通過采用坐罐法、推罐法、刺血(刺絡)拔罐法、藥罐法等多種拔罐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火罐療法,很好的傳承了祖輩的“薛氏火罐療法”。

“薛氏火罐療法”經過五代人,100餘年的繼承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藝。利用“子午流注”的規律拔火罐。人的髒腑經絡、氣血陰陽在日、月、年等時間周期節奏中,必然發生适應性變化。根據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盛衰開合的時間節奏、時相特性等,因時、因病、因人,有效內建和優化中藥處方、針灸、針刺、拔火罐等中醫手段,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對豐富我國中醫中藥事業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在人民群衆衛生保健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制拔火罐時用的中藥貼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薛彩富向女兒傳授拔火罐技藝

祝賀!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各種各樣的火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