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對金錢的恐懼

作者:仙魚君

如果你家裡十歲左右的孩子語出驚人:“我要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如果實作不了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上跳下去。”

你會不會受到驚吓并立刻教育孩子一頓?

說出這句話的孩子,就是巴菲特,當時他的這番言論吓到了父親的朋友。可誰能想到:多年後,這個flag成真了呢!

巴菲特的股神之名我們都如雷貫耳,他的成功之路相信很多人都了如指掌: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對金錢的恐懼

從一個有經商天賦的童工開始做起,他用100美元發家,不到17歲就自食其力買下了一座價值4000美元的農場;并在17歲高中畢業那一年,決定創業,但被父親阻攔了。否則,我們現在看到的可能是商人巴菲特,而不是投資家巴菲特。

那,除了巴菲特的投資理财能力,他還有哪些觀念是适用于我們每個人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本巴菲特的人生哲學。

巴菲特的人生哲學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巴菲特,但我們都可以學習他優秀的财富理念和人生智慧。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一書是财經作者張亮所著,他緻力于人物傳記和經管類圖書的創作,多年來大量的采訪和深度調研,為他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對金錢的恐懼

大多數介紹巴菲特的書籍,都會更着眼于巴菲特本人的投資理念和精彩“戰績”;這本書的特别之處在于:對巴菲特幼年的家庭和求學經曆、生活經曆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小小年紀就産生對金錢的執念,不止是由于天賦,還包括幼年因金錢的缺失而帶來的匮乏感,讓小巴菲特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埋下了渴望賺錢的種子。

過度急于賺錢,當然未免走了“快路”,比如他曾在高中畢業後準備辍學創業,這個時候,一個有着人生經驗和足夠權威的父親,引導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除了投資理念,教育和巴菲特多年積累下來的人生哲學,更值得每個人學習。

下面我來說兩個巴菲特一以貫之的生活準則: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對金錢的恐懼

學會恐懼金錢

第一條就是,學會恐懼金錢。

巴菲特與金錢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他癡迷金錢,但也對财富的增長充滿恐懼;他一生資産不斷翻倍,卻是個“吝啬鬼”。

這是因為:巴菲特比任何人都了解金錢的力量:它本無善惡之分,全看把握在誰的手中:它可以帶領人們改變世界,但也可以反噬人的内心摧毀這個世界。

是以巴菲特一邊把追逐金錢視為人生成就感的重要獲得管道,另一方面也會擔憂财富的積累會不會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是以這裡就來到了他的第二條原則:不把錢當錢。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對金錢的恐懼

不把錢當錢

當一個人把目标定為賺錢時,往往會求而不得,因為金錢産生的誘惑會影響他的判斷。

巴菲特的成功,在于他從不把錢當錢,他隻是在用科學的方法去增加一串數字,是以他才能始終保持理性狀态。

這從他的“吝啬”也可以窺見。

巴菲特是一個不懂得享受成功的人,他似乎從來不知道用賺來的錢來補充他的物質生活。

每一個見到巴菲特的人,幾乎都不敢相信站在自己眼前的人是巴菲特,他不修邊幅,頭發亂糟糟,衣衫滿是褶皺;除非衣服破到無法穿的地步,否則他絕不會添置新衣。

在他眼中,金錢似乎是神聖不可亵渎的,任何消費都是一種罪孽,甚至連節食也是在節約金錢。

有一次他拿出1萬美元支票與女兒打賭,如果自己體重增加了就把支票給她;但他實在心疼那1萬美元,他開始節食,甚至不進麥當勞吃自己最喜歡的高熱量食物。

這一切都是源于他對金錢的恐懼,他排斥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為了避免自己淪落,他一直保持着樸素節儉的生活作風。

堅持一生的他,終于做到了隻把金錢的增長看做數字的增長,他隻關心如何讓财富增長而不是消耗财富。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對金錢的恐懼

當一個人開始對金錢産生恐懼時,才是真正認識了财富的奧妙。

小結

看每個傳奇人物的傳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看他的成功如何複制;而是吸取他的人生哲學。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巴菲特,在兒童時期看到那本《賺到1000美元的1000個方法》時,也未曾預料到自己如今的成就。

人生不設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走得更高,看得更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