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1955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軍隊建設也正式朝着制度化開始推進。

不過,由于是第一次授銜,軍區的幹部們通常會向少将軍銜以上的人摸底,看看他們對待自己軍銜的态度。

大家都是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很多也不在乎軍銜,他們覺得,比起犧牲的戰友,自己能活着領軍銜,已經是一件榮幸的事情了。

不過也有一些會在乎軍銜高低,這也不算錯,畢竟軍銜是榮譽的象征。

然而,當上級詢問孔慶德對軍銜的看法時,本來打算給他授予中将軍銜,然而孔慶德卻表示:自己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孔慶德

論資曆,他足以授予中将

軍銜并不是上司随便安排的,而是要以事實作為出發點,上司們會結合他們的過往經曆以及貢獻綜合考慮決定。

是以,給孔慶德授予中将軍銜,也是應該的。

1928年,孔慶德為了謀求生路參加了國民革命軍,三年的時間裡,他聽說了紅軍的很多光輝事迹,感覺那邊才是窮人的隊伍。

湊巧的是,他所在營的營長魏孟賢在六安起義,他便如願以償當上了紅軍。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在做出了正确選擇後,孔慶德作戰越來越勇猛,從戰士到連長,他并沒有耗費太多時間,要知道,火線提拔,基本就是敢死隊了,還好孔慶德足夠幸運活了下來。

在王家圍子戰鬥中,孔慶德率領全連戰士奮勇直前,他的腦門上也中了一發土炮彈片,可他卻絲毫不在意,讓衛生員簡單包紮了一下便重新回到了戰場上。

而這塊疤,卻跟随了他一輩子。

在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以後,國民黨發動了“三路圍攻”,孔慶德所在的連隊順利完成了掩護側後的任務,這也讓他受到了上司的格外重視。

和中央紅軍彙合以後,孔慶德也升任至36團團長,在過草地的時候,孔慶德便把自己的馬讓給傷員來騎,自己都不舍得用。

剛剛出草地的包座戰鬥中,孔慶德再一次負傷,一發子彈穿過了他的左胸,最終在擔架上走完了長征的路。

是以,這些在紅軍時期的壯舉,也奠定了孔慶德的地位。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抗日戰争爆發後,陝甘甯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孔慶德成為了129師385旅769團1營營長,他的部隊臨危受命,再次被選為先頭部隊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在那場赫赫有名的“夜襲陽明堡”戰鬥中,3營去襲擊機場,而1營則負責牽制日軍,孔慶德率部順利完成了任務,最終保證了整個行動的順利。

之後,由于日軍的火力太過兇猛,八路軍主要開始打遊擊戰,而孔慶德的部隊也活躍在昔陽、平定一帶,他帶領部隊多次發動突襲,經常讓日軍抱頭鼠竄,措手不及。

期間,有一件非常特殊的工作能展現上級對于孔慶德的信任:護送美國軍事觀察員去晉察冀地區考察。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此事事關重大,關系着八路軍的形象問題,上級非常重視,是以孔慶德也立下了軍令狀,保證按時完成任務。

由于不能帶太多戰士,這次護送行動必須萬無一失,出現一點點失誤都會功虧一篑。

在白天遭遇到敵人的襲擊以後,孔慶德果斷決定走小路,讓所有人都保持靜默行軍,全部在夜間行動,就這樣,他順利把美國觀察員卡爾遜送到了目的地。

卡爾遜在後來還寫下了一本書介紹中國革命和抗戰,書中也詳細提到了孔慶德護送他的這段曆史。

1938年3月那場讓全國為之振奮的“神頭嶺伏擊戰”中孔慶德又出色打了“誘敵戰”,當時769團負責突入黎城,孔慶德的的1營在淩晨就打了進去,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又在天亮之前全部撤出,最終使得追擊而出的敵人掉進了神頭嶺埋伏圈。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1939年1月,敵人加大了對根據地的“掃蕩”,給抗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孔慶德營部的偵察員發現,日軍攜帶有一門山炮,孔慶德得知以後立即挑選30人組建起了突擊隊,攜帶武器闖入日軍駐守的村莊,用大刀砍死所有日軍後順利将山炮拖走。

這還是129師在華北繳獲的第一門山炮,劉伯承聽說以後都非常高興,這就叫做“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在進攻遼縣的戰役中,孔慶德的右手又一次被炮彈炸斷,由于傷情嚴重,他也被火速送往129師醫院治療,好在經過大家的努力,孔慶德的手還能用。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到了1942年,革命根據地進一步擴大,軍隊的人員也得到了補充,上級決定抽調有經驗的幹部去加強地方武裝,而此時的孔慶德也被任命為第三軍分區司令員,那會的條件也比較艱苦,孔慶德一邊指揮生産,另一邊又要指揮作戰。

到了1943年,他也升任為司令員,一直到抗戰結束。

可以說,抗日戰争時期是孔慶德成長最為迅速的過程,憑借着這份履曆,在開國之後授予将軍軍銜就已經沒有問題了。

在解放戰争期間,孔慶德的表現也更為優異。

在蔣介石剛剛撕毀和平協定以後,孔慶德便立即帶領麾下的第四旅開赴前線,從隴海路一直打到巨野,把敵人打得抱頭鼠竄。

在1947年的定陶城戰役中,第四旅南渡黃河,将逃出定陶的敵軍全部殲滅。

在“挺進大别山”的戰略部署下,他們更是忍痛銷毀了大量重型武器,輕裝便行,一路開赴到淮河北岸的華店地區。

第二年,國民黨軍主力從豫南等地抽兵北上,孔慶德也親自指揮28旅攻打樊城,一路解放了襄陽,抓獲了國民黨15綏靖區長官康澤。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康澤

到了1949年2月,軍隊有了重大調整,桐柏軍區變成了解放軍58軍,孔慶德便開始擔任軍長的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他便作為首批高幹學員來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走到了這裡,身經百戰、數次負傷的孔慶德永遠會被曆史銘記。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如此輝煌的履曆,卻隻要個中将

1955年,中南軍區的幹部部部長劉興元給孔慶德打了一個電話,簡短介紹了關于幹部評定軍銜的一些條件。

劉興元最後詢問了孔慶德對于軍銜的意見和想法。

可提到這些,孔慶德卻說:“首先也感謝組織上對我的肯定和關心,不過作為一名從戰争時代走出來的幸存者,能夠趕上授銜和授勳就已經非常幸運了,無論給我授予什麼樣的軍銜,我都會非常滿意。”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劉興元在聽到這些話以後,還是想聽聽他的具體意見,可孔慶德卻說:“無論給什麼我都能接受,能授予個校官就不錯了,大校或上校中校都可以。”

孔慶德後來也回憶起來這些往事,他始終認為當時并沒有開玩笑,雖然這些事情關乎着自己的榮譽,也不可能沒有想法,可孔慶德卻從另一個角度在思考這些問題。

他在戰争中幾次受傷,無論是彈片砸中額頭還是子彈穿過肺部,隻要運氣再差一點,他都會犧牲在革命的道路上,可如今,自己還能活着看着新中國的成長,這已經是非常榮幸的事情了。

而且,從人生的軌迹來看,孔慶德有這種想法,确實也能代表着一批人。

他是從山東曲阜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中成長出來的,因為實在是沒有其他活路是以走上了參軍的道路,他的思想也從“報家仇”轉變到“解放人民”,并把他當做畢生的目标。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他說:“在黨的上司下,我的思想不斷堅定,經曆了兩過雪山、三過草地,也經曆了槍林彈雨,數次重傷都大難不死,然而很多同志都倒在了勝利的前夜。”

從這些話便能看出,這些想法出來以後,肩上的軍銜便不再重要,與這些相比,理想才最為重要。

而且,主動降級的故事,并不是在授予軍銜的時候才有的。

比如孔慶德在紅軍時期就當上了師長,不過在抗日戰争爆發以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大家為了實作最重要的目标,都不計較個人得失,幾乎人人都選擇“自降三級”,那會也根本不用做什麼說服,大家心裡都有底。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在新中國成立後,大家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也根本不需要在乎這些,一個階段的目标實作了,得失并不重要。

那會,全國的6個軍區月漸漸改化為12個大軍區,孔慶德也奉命前往武漢軍區參與組建工作,分擔軍事訓練的任務,上級也最終确定,還是授予孔慶德中将軍銜,就算再怎麼要求降級,校官實在是有些過分。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考慮到軍銜制度化剛剛推進,孔慶德也沒有再推脫,最終接受了肩膀上的将星。

1955年12月15日這一天是孔慶德将軍畢生難忘的。

哪一天,武漢軍區舉行了授銜典禮,地點便在武漢市委禮堂中,李先念副總理專門出席了典禮,大約有一千多人參與了這場盛大的聚會。

李先念在台上嚴肅地宣讀了授銜和授勳的指令,他代表毛主席向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授予了上将軍銜,代表周總理向孔慶德和譚普仁授予了中将軍銜。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李先念

其實,在那通電話之後,孔慶德便把軍銜的事情給抛到腦後了,在這一天之前,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會被授予什麼樣的軍銜和獲得什麼樣的勳章,他也從來沒有打聽過。

他回憶說:“在聽到自己被授予了中将軍銜以後,我有點意外,不過更多的是驚喜和激動。”

那一天,孔慶德邁着軍人的步伐走上了台,敬禮的時候也格外用力,那枚金燦燦的中将肩章和幾枚勳章,也讓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量。

典禮結束後,大家穿上新式禮服拍照留影,當晚還在漢口勝利飯店舉辦了歡慶晚宴,此時的他,再次想到了那些因為犧牲而無法出席活動的戰友,想到了這些年的風風雨雨,心裡也思緒萬千,他頻頻舉杯,也算為舒緩情緒。

在三年以後,孔慶德還真的擁有了一次“降銜”的機會。

1958年,武漢軍區召開了黨代表大會,當時毛主席也來到了武漢視察工作,期間,主席接見了全體代表,孔慶德正巧站在前排,還和毛主席有了一次握手的珍貴合影,這也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

黨代會作出了一系列決定,其中還包括響應毛主席的号召,下到基層下連當兵,會議中的18位将軍個個都表了态,主動申請下連。

當年10月底,孔慶德脫掉了中将軍服,佩戴上了列兵符号的士兵章,那一年,他已經46歲了。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大家一起火車轉汽車來到了河南的某個軍區,師裡的上司趕緊趕了過來,要給各位上司彙報工作,可大家卻說:“我們是來當兵鍛煉的,不是過來蹲點的,我們手上也沒有指揮權,你也不用彙報了。”

這段時間裡,所有人都沒有受到特殊照顧,和普通戰士們實行“五同”制度,結果,當地部隊的連長不放心讓孔慶德将軍站崗,還特意安排了幾個人偷偷保護着孔慶德,在被發現後,孔慶德也顯得無可奈何,幹脆申請去炊事班做飯。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來到了炊事班後,無論是淘米煮飯還是正面發馍,孔慶德可以說是樣樣在行,一旁的小戰士都感到非常奇怪,孔慶德回答說:“當兵不會做飯那能行,紅軍期間,我們都是自己弄飯吃。”

這些事情也足以看出,孔慶德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中将而感到高人一等,他也始終将自己的初心放在第一位。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1983年,孔慶德按照大軍區正職待遇退休,在退休以後,他經常都在關心着國家軍隊的建設情況。

而且,孔慶德将軍也是一位出名的長壽老人,活了100歲。

上級拟授此人為中将,他卻表示:我當中将不夠格,給個大校就行了

參考

[1]侯紅志. 孔慶德生死護送美軍軍官卡爾遜[J]. 檔案記憶,2017(08):21-23.

[2]張炜. “鐵嘴将軍”孔慶德的百歲人生[J].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5(03):45-48.

[3]孔慶德,鄭珠濱,高飛. “能授校官就很不錯”[J]. 福建黨史月刊,2009(13):16-1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