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培根随筆讀後感600字

常言道:“世界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培根在此書中談及的倫理觸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說理透徹,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而這本書裡包含着的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我特别喜歡他在《論友誼》一章中的一句話:“語言猶如展開的挂毯,心象意念都顯示在其圖案之中,而思想猶如為打開的挂毯,。心象意念隻是裹在裡面”他談到,正是友誼開啟理智,正是友誼讓人們可以亮出自己思想,友誼可将感情風暴驟雨變成麗日和風,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變成朗朗白晝。他寫道“一個人的了解力和判斷力總是浸泡在自己的偏好和習慣之中。是以朋友的建議和自己的主張有着極大的差異,是以以人為鏡有時候難免不合實情,是以最好的藥物便是朋友的藥石之言”真正的朋友往往會提出公正而客觀的建議,幫助你更好的認識自己,發展自己。

他在《談讀書》中也說道:“讀書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盡信書中之論,亦不可為己言掠辭奪句,而應應該斟酌推敲,鈎深緻遠。有些書可以淺嘗辄止,有些書可以囫囵吞棗,但有少量書必須細細咀嚼,慢慢消化。換言之,有些書可以隻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緻浏覽,有少量書須通篇細讀并認真領悟。”古人說“學皆成性”即“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生活中,我們讀的書就像吃的飯,會長成我們的血和肉,成為我們的一部分,這個時候,就需要練就一雙慧眼,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修養。

他在《論愛情》中談到的一句話讓我記憶頗深,他寫道“如果有人不得不接受愛,但卻能将其擺在适當的位置,使之與人生的重要使命截然分開,那這人就算把愛情處理的最為妥當。”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楊貴妃的美麗,是那樣動人,牽人心弦,唐玄宗也同樣這樣覺得,沉迷于熱戀之中怎能治理好國家?最後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而衰,和楊貴妃的受寵不無關系。其實不隻是愛情,生活中還有太多和愛情占據着同樣地位誘惑人的東西,有時候如果我們不得不接受它,也要學會将它共處,和自己的本職分開,切忌不可因情而枉費時間。

在《論習慣和教育》中,他談到“人的思維多取決于性格上的傾向,其言論都取決于被灌輸的趨勢和主張,但其行為卻多取決于他們長期養成的習慣。”“習慣可主宰人的生活,那世人必須努力培養良好的習慣”“毋庸置疑,形成于青少年時期的習慣最為良好,我們把這種習慣成為教育。”像孔子也曾談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這不僅讓我深刻反思,我們在學校,在家裡,老師,父母要求我們做的事不就是要我們養成習慣嗎?這也就是所談到的教育。有一句話說“選最佳的生活道路,習慣會使那條路走起來輕松愉快。”習慣,就是通向成功的快車,而教育,是在告訴我們如何登上這輛車。

簡潔、幹練、精緻,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有讓人拍手稱快的絕句,又有讓人深深反思的警句。這就是培根先生的作風,一個智者的筆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