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俄時的落後農業國,二戰時的廢墟,前蘇聯如何變成了超級大國?

蘇聯為什麼能在短短二三十年就成為世界上跟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呢?

一,沙俄時代遺留的紅利。

沙俄雖然是個農業化國家,但沙皇在19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廢除農奴制度的政治改革,沙皇這樣做,顯然是受到了時代潮流的左右,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是盡量保證農奴主的利益下進行的,但積極意義依舊不能小視,不僅解放了生産力,也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公平,在資本主義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亞曆山大二世是個很明智的君主,他很清楚被倒逼改革的危險,是以毅然減少了貴族集團小利益,維護帝國的大利益。

農奴制的廢除,搬掉了通向資本主義道路上的絆腳石,為以後的蘇聯實作工業現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俄羅斯民族非常聰明。

俄羅斯雖然是歐洲最落後的國家,但俄羅斯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迄今為止,蘇聯和俄羅斯一共有24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大多是數學、實體學和化學領域;他們的好多發明都改變了世界,推動了科技發展程序。

而為人類做出重大成就的科研成果,相當一部分是在沙皇時期打下的基礎。其中有電磁理論的創始人、實體學家彼得列别傑夫,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門捷列夫、吞噬細胞發現者伊利亞·梅奇尼科夫亞曆山大和''條件反射''現象的發現者巴甫洛夫。

如果沒有這麼多勤奮、刻苦又非常聰明的科學家,蘇聯的經濟建設根本不可能在那麼多的時間取得那麼驕人的成就。而一個擁有這麼多優秀科學家的國度,不成為強國倒是見鬼了。

沙俄時的落後農業國,二戰時的廢墟,前蘇聯如何變成了超級大國?

三、制度在前期有一定優越性。

蘇聯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集體所有制。這種制度的優點在于,可以集中力量把大事,把各種資源調配好,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這種制度的最大特點就是高效,可以在短期内做出決策,用行政手段搬掉一切障礙,集中資源,統一思想,進行突擊建設,重點建設。

比如修一條鐵路,資本主義國家,從提出議案到辯論、表決審批再到撥款施工,可能要經過五年時間,而蘇聯的體制下,上司一句話就OK了。

美國的醫保搞了幾十年都沒有成功,而在蘇聯的話,幾小時就拍闆了。

社會主義蘇聯還有一個最大的長處,有着叫人難以置信的凝聚力,能夠動員群衆,調動全民積極性,讓大家在特定的時期内,不講條件、不說報酬,隻講國家和民族利益,無條件的奉獻;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犧牲小家為大家。

蘇聯雖然建成了超級大國,這個超級大國卻有着屬于自己的特色。

沙俄時的落後農業國,二戰時的廢墟,前蘇聯如何變成了超級大國?

特色一、虛無的超級大國。

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一切資料都是保密的,好多經濟增長都是玩數字遊戲,說白了就是浮誇。

即使是先進武器,也往往是虛無缥缈的。蘇聯紅場閱兵,就曾經用稻草做成洲際飛彈,蒙住了美國人。

沙俄時的落後農業國,二戰時的廢墟,前蘇聯如何變成了超級大國?

特色二、掠奪小國建立起的超級大國。

蘇聯成立後,軟硬兼施把很多地區兼并進來,動用行政手段掠奪他們的資源,為蘇聯的工業發展不講代價的付出。而那些加盟共和國對此敢怒不敢言。那麼多加盟共和國的資源為蘇聯的經濟發展,工業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蘇聯對東歐國家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保加利亞也采取同樣的手段進行掠奪,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特色三、餓着肚子搞飛彈的超級大國。

為什麼世人把蘇聯叫做超級大國,并非是蘇聯的綜合國力達到了那個水準,而是蘇聯的軍事實力能跟美國叫闆,達到了超級大國的标準。而蘇聯能跟美國叫闆的主要資格就是尖端武器,核武器。

蘇聯實行的是先軍政治,為了軍事的軍隊優勢,不惜血本投入資金搞科研,研制尖端武器。而倒黴的則是蘇聯人民,他們無奈地說:衛星上天,肚子癟癟,核彈爆炸,吃啥沒啥。

權貴階層占據了蘇聯的絕大多數資源和财富,貪腐問題十分嚴重,普通百姓的生活卻難以保障。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段子了解一下蘇聯人當時的生活困境:一個蘇聯人去買面包,看到前面排隊的人太多,一怒之下就說,我不要面包了,我去把老斯幹掉。過了一會又回來了,别人問他咋回事。這貨說,别提了,那邊排隊的人更多。

由此可見,蘇聯的超級大國跟真正的超級大國不是一個概念。

沙俄時的落後農業國,二戰時的廢墟,前蘇聯如何變成了超級大國?

所謂的蘇式超級大國,就是純粹的軍事超級大國,而不是科技超級大國和經濟超級大國。蘇聯時期,人民生活水準不行,軟實力差的太多,富的隻剩下核武庫了。這樣的超級大國,說白了就是吹起來的,就像建立在沙灘上的樓閣,經不起風吹任何雨打。

蘇聯前期的發展,得益于它的制度,但蘇聯的解體,也同樣是因為它的制度。

任何一種制度都是在不斷完善的,時代變了,制度也要完善、改變,與時俱進。而蘇聯上司人墨守成規,在老路上原地踏步。

當東方巨龍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放的時候,蘇聯人還在墨守成規,因循守舊。人民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創造性受到限制,過不上好日子,有利因素變成了不利因素,為蘇聯解體埋下伏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