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作者:聽話的貓雙子座

近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釋出了最新版——第 15 版緻癌物報告,新增了 8 種化合物。在這份最新報告中,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确人類緻癌物。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圖源:NTP雜志

随之,「美國将幽門螺旋杆菌列為明确緻癌物」上了各大平台的熱搜榜。

在正式科普前,先做個疾病名稱的小科普:這個名詞的規範寫法應該是「幽門螺杆菌」,不是螺旋哦~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言歸正傳,為什麼幽門螺杆菌被列為明确緻癌物會引起廣泛熱議?它真的那麼可怕嗎?感染了會有什麼症狀?如何檢查自己是否感染?如何預防感染呢?今天,小荷醫典帶你一文解讀!

一、什麼是幽門螺杆菌?

幽門螺杆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菌,一般生長在胃中。

感染者幾乎均會發生慢性活動性胃炎,在此基礎上部分患者可發生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極少部分患者可發生胃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胃癌、胃MALT淋巴瘤)。幽門螺杆菌胃炎已被定義為一種感染性疾病。

幽門螺杆菌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根據《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内容顯示,我國的幽門螺杆菌感染率約為50%,也就是說:幾乎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杆菌。

二、被列為緻癌物是不是很可怕?

其實,這并非幽門螺杆菌第一次被列為緻癌物,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将幽門螺杆菌定為I類緻癌因素。

但是要澄清一些概念,世界衛生組織列為I類緻癌物,是指證據的強度是I類,并不是緻癌效應的強度,是以I類緻癌物≠一定緻癌。實際上,酒精是I類緻癌物的第一位,幽門螺杆菌是第四十位,同時常見的緻癌物還有鹹魚、太陽輻射、煤煙等。

因為幽門螺杆菌被認為是胃癌的元兇之一,又被列為明确緻癌物,很多人會覺得如果感染了就很可怕。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感染幽門螺杆菌≠一定會得胃癌,更不等于已經得了胃癌,是以感染幽門螺杆菌不必恐慌。定期做好體檢篩查,如果是幽門螺杆菌陽性,那麼盡早治療根除,就可以降低胃癌的患病風險。

三、感染了幽門螺杆菌有什麼症狀?

很多人都有幽門螺杆菌感染,但一般不會引發症狀或出現其他問題,是以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杆菌,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發現。

但有時感染後可引起病變、産生症狀,比如: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小腸的起始部分)潰瘍、胃癌。

如果感染後産生了潰瘍,常見的症狀有:

  •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 少量進食後即産生飽腹感;
  • 惡心、嘔吐、食欲減退;
  • 可能出現大便呈深色或黑色。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圖源:小荷醫典

四、感染了幽門螺杆菌,會不會傳染家人?

幽門螺杆菌可能會傳染給家人。

幽門螺杆菌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以下幾種方式有可能也會感染:

  1. 如果碗筷清洗不幹淨,殘留有幽門螺杆菌,就可能會感染。
  2. 感染患者與其他人接吻時可能會傳播。
  3. 飯前、便後不洗手,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杆菌。
  4. 感染幽門螺杆菌的人,可通過唾液和呼吸污染枕頭、毛巾、杯子等生活用品,造成感染,是以應盡量分開使用生活用品。

五、有沒有針對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檢查?

有。目前,針對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檢查包括:

  • 血液檢測
  • 大便檢測
  • 活檢:通過内鏡取少量胃黏膜組織,進行檢測。
  • 呼氣試驗:即讓受檢者飲入一種特殊液體後檢測其呼出的氣體。也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檢查方式。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注意哦,目前幽門螺杆菌是無法在家完成自測的,無論哪種檢查,都需要在醫院或專業機構完成。

六、感染了但沒有症狀,需要治療嗎?

對于一般人群來說,如果沒有症狀,根據個人意願,也可以選擇暫時不予治療。

但是對于一些高危人群來說,即便沒有任何症狀,也要治療,比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抽煙;長期服用非甾體藥物者等。

但是從預防胃癌的角度來講,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治療。因為:

  1. 在沒有發生萎縮性胃炎之前根除,幾乎可完全阻斷腸型胃癌的發展路徑;
  2. 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傷害,一旦感染,100%會有胃黏膜損傷;
  3. 很多胃病并沒有明顯的症狀,包括胃癌的前期也沒有特異性症狀;而根除幽門螺杆菌可以有效預防。

近幾年胃癌篩查相關指南推薦:

35歲以上,幽門螺杆菌感染者,不管有無症狀,都應做一次胃鏡檢查;

40歲以上,不管有無症狀,都建議做一次胃鏡檢查;

其後,根據胃鏡檢查及活檢病理情況再确定胃鏡複查時間。

我們既不要誇大幽門螺杆菌的害處,也不能忽視它的緻癌風險,即便是1%的風險,放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100%!是以對于胃癌來說,幽門螺杆菌感染是唯一目前能夠确認的、最可控的一個因素。如果在感染初期治療的話,就能大大降低胃癌的風險。一般認為,18-40歲根除,收益最大。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圖源:圖蟲創意

七、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

理論上講很簡單,隻要不讓這種細菌進入口中就可以預防。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到餐具定期消毒、實行分餐制、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換牙刷、多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飲用受污染的水等,這些是預防該菌感染的關鍵措施。

此外,父母與兒童的餐具也應分開使用,更要摒棄用嘴對嘴的方式給嬰幼兒喂食或将咀嚼後的食物給孩子吃的習慣。

根除後的患者一樣也要注意預防日常親密接觸造成的再次感染,是以,家人一同治療是避免互相傳染、再次感染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 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 等. 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 [J] . 中華消化雜志, 2021, 41(4) : 221-233.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 全國幽門螺杆菌研究協作組, 劉文忠, 等.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J] . 中華消化雜志,2017,37 (06): 364-378.

醫學編輯:高繼農

内容策劃:Duffy

醫學稽核:李星星

内容出品:小荷醫典

被列為明确緻癌物的幽門螺杆菌,到底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