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魯迅曾說:“青年永遠是革命的,革命永遠是青年的。”

革命先烈就像一盞燭燈,點燃自己,隻為發出照亮前路的光芒。近日革命曆史劇《覺醒年代》自熱播以來深受喜愛,該劇展現出了革命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史,引發廣大觀衆們的關注和思考,革命烈士陳喬年的感人事迹在觀衆腦海中揮之不去。

“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這句是陳喬年的臨刑遺言,當下成為了網絡點選率最高的曆史流行語之一。在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這段時間裡,合肥的延喬路格外引人注目,“延”和“喬”是取自陳延年和陳喬年的名字。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如今的合肥大道在這兩位英名光輝的照耀下,愈加繁榮昌盛。

這兩名英勇的革命烈士,正是偉大覺醒領袖之一陳獨秀先生的兒子。他們雖然出生在動蕩不安的亂世,卻刻苦求學,傳承父親的英勇志氣,為了國家的革命事業,為了華夏兒女,不惜獻出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至死不渝的追求真理成為了他們心中唯一的人生信條。

在那個年代婚姻大事必須由長輩做主,金榜題名的陳獨秀被安排與安徽統帥的千金高曉岚共同步入婚姻殿堂。

據史料記載,陳獨秀的一生中共與四個女人結緣,高曉岚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高曉岚出生于書香門第,是端莊溫婉的大家閨秀,與陳獨秀算是門當戶對。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然而陳獨秀在革命道路中越走越遠,二人從新婚的互相喜歡逐漸變成了水火不容的狀态。

妻子高曉岚整天為陳獨秀的人身安全擔心,阻止陳獨秀投身革命事業,然而陳獨秀不顧妻子反對,幹脆離開了家,隻剩高曉岚一人獨自帶着孩子們生活。

陳獨秀的發妻高曉岚為他誕下5個子女,其中長子陳延年、次子陳喬年、長女陳玉瑩以及小兒子陳松年得以撫養成人。

兄妹4人從小一起長大互相幫扶,感情很深。

陳氏兄弟非常了解母親的痛苦,又聽說父親與姨母高君曼私奔,是以對他們的父親陳獨秀感情淡漠甚至有怨恨之情。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随着逐漸長大,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二人共同來到上海求學,家境貧苦的他們省吃儉用,一邊打工賺錢補貼家用,一邊以懸梁錐刺給的精神刻苦求學,夜裡隻能在殘破的舊地闆上入睡,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也隻有單薄的衣衫包裹瘦弱的身體。

高君曼見到面色枯燥的兄弟二人心生憐意,想把這兩個孩子接回家中,卻遭到陳獨秀反對。他認為婦人之仁不利于少年成長,隻有親曆艱苦才能自創前途。

據陳獨秀生前好友鄭超麟回憶說,陳氏兩兄弟就像清教徒,壞穿的壞。他們與父親陳獨秀的書信來往中,不像平常人那樣互稱父子,而是稱對方為同志,就算多年不見,也沒有絲毫的情感激蕩,就像兩個平淡的路人,在椅子上坐下面面相觑也隻是談工作。

1927年,陳延年以中國共産黨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身份在上海被當時的警備司令楊虎包圍,随即被捕入獄。7月4日陳延年被敵人押赴刑場,宣布罪狀,執行典刑。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在敵人的呵斥之下,陳延年誓死不跪,絲毫不向敵人屈服。國民黨反動派見此情況,強行将陳延年壓倒。身材消瘦面容黝黑的陳延年慘死于亂刀之下,破舊的衣衫浸滿了鮮紅的血液。

陳延年享年29歲,孤身一人的他将全部心思投入革命事業,始終沒有娶妻,遠在安徽老家的姐姐陳玉瑩和年幼的弟弟陳松年聽聞這個不幸的消息後匆忙趕到上海為陳延年料理後事。

殘忍的是敵人任憑他們姐弟二人哀求也不讓他們看陳延年的屍體一眼,無奈的姐弟二人隻能在陳延年犧牲之地焚上幾炷香,撒上一杯酒,當街崩潰痛哭。

陳延年的死讓陳喬年痛苦不堪,對敵人憎恨,他決定要用行動為大哥報仇。盡管陳家人非常擔憂此刻陳喬年的處境,他也不會放棄革命事業。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在法國留學期間,陳喬年深受無政府主義理論的影響。然而在實踐中,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和腐朽,他逐漸對無政府主義感到失望,甚至認為這種理論是革命的阻礙。

他逐漸緻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向着真理和信仰靠近。根據史料記載陳喬年經常和他的朋友們探讨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甯的共産主義著作,在互相的讨論和學習中,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陳喬年被槍決前留下一句遺言,姐姐精神崩潰,母親傷心而亡

1928年身為中國共産黨第五屆中央委員的陳喬年在上海龍華楓林橋畔被國民黨殺害,享年26歲。

根據電視劇覺醒年代的情景還原,陳喬年在獄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盡管酷刑使他滿身鮮血,他也絕不透露任何革命資訊給敵人。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在執行槍決之前陳喬年留下一句醒世遺言:“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時隔不到一年,陳家痛失兩子,陳喬年去世的噩耗令安徽老家的母親高曉岚一病不起,傷心而亡。

那一年陳松年隻有18歲,他和姐姐陳玉瑩趕到上海之後仍然沒有見到陳喬年的屍首,陳玉瑩悲痛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心中再也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刺激,頓時精神失常情緒崩潰。

弟弟陳松年安排好陳喬年的後事之後,想盡各種辦法籌集錢款為姐姐治病,然而終究陳玉瑩還是随着二弟陳喬年去了。

陳喬年在上海時與進步青年史靜儀成為革命伴侶,然而陳喬年在他被捕之時并不知道史靜儀懷了他的骨肉,在他犧牲後不久史靜儀便生下了一個女嬰。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組織上為確定這對母女的安全,将史靜儀送到莫斯科進行學習,女兒陳鴻被送到革命互濟會。不久之後,上海形勢嚴峻,靜儀徹底失去了陳鴻的音訊。

11年之後史靜儀回國,仍然沒有放棄尋找女兒,但始終沒有消息。1969年史靜儀臨終前将尋找女兒的重任托付給了妹夫楊千如。

楊千茹費盡心思在上海文藝報發表刊文尋找陳鴻。終究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在福州找到了66歲的陳鴻。

由于當年命運坎坷,陳鴻被一對夫妻收養,已經改名為苗玉。或許是冥冥天意,或許是命運安排,苗玉和父親走了同樣的道路,還成為了傑出的新四軍女兵。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陳家後人對苗玉一見如故,史靜儀尋找了一輩子的女兒終于被找到,也算是給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陳家兄弟一絲慰藉。

革命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陳家後人享受到了,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享受到了。如今逐漸繁榮昌盛的祖國,屹立于世界之巅,是對革命英烈們最好的報答。

百年以前的他們,背負着中華兒女全民族的希冀,努力沖破黑暗,隻為點亮黎明之光。

陳喬年犧牲後,胞姐傷心而亡,18歲弟弟忙後事,獨女1994年才找到

作為後輩的我們雖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科技時代,也不能忘記曆史的峥嵘歲月,那是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盛世,作為共産主義接班人,應秉承志氣,堅定信仰,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繼續奮鬥。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