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毛主席通過《七律長征》這首詩,回顧了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征途中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以及紅軍一路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勝利後,各個笑逐顔開的場景。

紅軍為什麼會開始長達兩萬五千裡長征呢?這裡我們還得講到一個人,他就是李德。由于李德在軍事指揮中犯了“左傾”錯誤,導緻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撤離根據地,隻能進行遠征以擺脫困境。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國民黨的圍剿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大規模侵略中國。國難當頭,共産黨提出的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建議遭到國民黨人蔣介石的反對。

他固執己見,始終堅持“攘外必須安内”,具體做法是不允許軍隊和群衆參加抗日鬥争,還對紅軍革命根據地發起了多次圍剿。第一次至第四次圍剿都在毛主席、朱德等人的指揮下被粉碎了。

1933年,沿着中央蘇區的邊界,蔣介石發動了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他想讓這一站成為共産黨人的最後一站,是以對共産黨加大了進攻力度。

蔣介石任命自己為總司令,調集了一百萬軍隊,并且向美國、德國、法國采購了150架戰鬥機和其他許多軍事裝備和物資。

共産黨方面,毛主席由于在“左”傾教條主義者的排擠下,失去了對黨的上司權,而這個階段對紅軍實行軍事上司的正是李德。

李德的英文名叫奧托布勞恩,他出生在德國,卻是為蘇聯共産國際工作的奧地利人,是共産國際的一名進階顧問。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一戰時期,李德因參加德國共産黨而遭逮捕。後來,李德找機會越獄成功并逃到了蘇聯。在蘇聯,李德認識了王明,并深得米夫的賞識。

後來,在王明的極力推薦下,李德于1932年被派往了中國,并在第二年以中國中央軍事顧問的身份來到中國瑞金,開始了對中國共産黨進行軍事作戰指導。

李德來到中央蘇區,指揮第五次反圍剿戰争

李德來中央蘇區以後,大家都對這個大個子、高鼻梁的外國人感到很詫異,而且當時有一部分革命上司人也懷疑過他的軍事能力。

不過,軍隊裡有嚴明的紀律,既然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任命李德為軍事顧問,下級們隻能聽從軍令。

蔣介石于1933年發動第五次圍剿,這次圍剿對交通進行控制,以阻止共産黨的運輸,并且加強對蘇區的經濟封鎖。

軍事上,蔣介石推行堡壘政策,以守為攻,想趁機剿滅共軍,他調動了五十萬國民黨軍隊到江西前線。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這時,毛主席一貫采取的“誘敵深入”、“各個擊破”、“運動戰”等作戰思路早就被左傾主義者否決。作為軍事指揮官的李德,要求紅軍“禦敵于國門之外”,和敵人硬碰硬地打。

随後,李德還紙上談兵,對着地圖呆闆地組織陣地防禦作戰,他還在地圖上清清楚楚地标記出每個迫擊炮的固定位置,要求按照他标記的位置來不能擅自更改。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李德的作戰思路非常局限,而且共産黨的軍隊力量和國民黨相比相差甚遠,“硬打”無疑是要吃大虧的。

李德的作戰思路,引起很多下級的不滿。彭德懷生氣地說:

“真是瞎指揮啊,什麼兩個拳頭一起打,我們的兵力一旦分散,如何能對付一個強大的敵軍?

博古什麼也不懂,李德就看看地圖就好了。硝石周邊都是敵軍的碉堡,如果要打硝石,隻能鑽到敵軍的碉堡裡去嘛,簡直是在胡鬧!”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同樣,毛主席等人也不敢苟同,曾極力勸說:

“這樣的作戰方案太過呆闆,咱們紅軍作戰靠的是靈活機動,現在卻越來越被動嘛!

而且咱們的兵力沒有敵軍強大,武器沒有敵軍先進,如何正面作戰嘛!” 而李德卻一意孤行,不肯聽取毛主席的意見,他說毛主席個人改變不了共産國際的決定。

與此同時,李德的作戰思路,還被蔣介石派出的探子探聽了去,消息一出,蔣介石覺得共産黨打碉堡戰很不可思議。

他不禁發出疑惑:共軍裡面不是有很多聰明人嗎,這次為何如此愚昧?下屬告知他,共軍現在來了一個共産國際的新指揮官,蔣介石這才了解。

李德:我感到很抱歉

湘江爆發後,共産黨因李德的決策失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共軍傷亡非常慘重。博古卻說:“我軍付出了重大傷亡,可敵人不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嗎?”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更可恨的是,在圍剿失敗後李德竟然讓共軍倉皇撤退,不采取任何應對措施。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的轉移,不得不開始兩萬五千裡長征。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國中央于1935年召開了遵義會議。

這次會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在于李德在于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李德的作戰方式套用了歐洲的作戰經驗,沒有根據我們的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會上剝奪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指揮權,恢複了毛主席的軍事指揮權,并及時制止了錯誤的思想路線,使得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遵義會議後,李德被取消了所有職位,沒有任何職位的他,開始對自己所犯的重大錯誤進行反思。

他開始明白了,自己當初的作戰思路簡直愚不可及,他說:“當初指揮作戰,我隻是根據蘇聯以往的經驗進行指揮。

我并沒有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包括中國的地形、敵我軍隊力量懸殊、敵我武器裝備懸殊、以及中國人傳統作戰經驗等,是以犯了天大的錯誤,差點危及中國革命,我感到很抱歉!”

遵義會議後,曾讓紅軍損失巨大的李德,他的結局如何?

幡然悔過的李德,跟同紅軍大部隊開始了漫漫長征路。由于他之前的專業是軍事顧問,并不适合實操作戰,而适合傳授軍事理論知識,後來共産黨安排他去紅軍大學授教。

幾年之後,李德回到了德國,他去了德國一家出版社擔任作家協會主席等職務。晚年的李德開始寫書。他所寫的一部分的書都是關于中國的革命,但是裡面的一部分内容扭曲了中國曆史。

李德的事件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做事必須遵守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思想,不能生搬硬套,要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