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紹三大罪狀,未必影響官渡敗局,兩處不如劉邦,才打爛一手好牌

曆史演義燦星河,老樂鬥膽鼓唇舌。咱們繼續侃三國,品生活。作為影響漢末三國格局的重要事件,官渡之戰即将開始,在第二十四回中,雙方算是為一觸即發的大戰作最後的準備。通過袁曹兩家站前的動向就能看出來,袁紹赢不了。估計有人說了,因為寫書和看書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戰的結局,是以才敢這麼說,所謂的鋪墊和準備,自然也有傾向性。這話有些道理,但袁紹在小說中的所作所為,還是比較符合曆史的,是以,就看袁紹這樣,他就是個很難成就什麼大業的人,又拿什麼在漢末群雄殘酷的角逐中,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袁紹三大罪狀,未必影響官渡敗局,兩處不如劉邦,才打爛一手好牌

袁紹究竟犯了哪些錯誤呢?按照毛批三國的總結,說袁紹有三大罪狀:第一,诓韓馥,欺負公孫瓒,雖然得到了北方的大片土地和資源,但來路不正,實屬不仁。第二,李傕郭汜鬧長安的時候,他卻不敢出頭,這是不義。第三,自己的兄弟袁術拿着玉玺就敢僭越自立,袁紹卻不聞不問,等到袁術快不行的時候,準備投靠他的時候,他又願意幫助這樣的兄弟,這不是不忠嗎?由此可見,如此不忠不仁不義的諸侯,怎麼能被天下所容?應該說,這些傳統的觀點對袁紹評價沒錯,但這卻未必是影響到他後來在官渡之戰失敗。畢竟勝利者曹操,按照這些邏輯說的話,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是以,在戰場上,單純對比這些,還是不夠全面的。那麼,袁紹究竟還有哪些問題,導緻了自己一敗塗地呢?

袁紹三大罪狀,未必影響官渡敗局,兩處不如劉邦,才打爛一手好牌

在老樂看來,毛批在本回中,随後對袁紹的總結,才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而且為了說得更加形象,有理有據,他還特意拿袁紹的缺點跟劉備,準确地說,是跟劉邦對比——同樣的問題,成功者避免了,失敗者幹全了,答案不就很清晰明了了嗎?首先,袁紹太過戀家,本來在一開始有打敗曹操的最好機會,但就因為孩子生病,他心情不好,贻誤戰機。誠然,做父母的擔心孩子天經地義,但是在工作和事業面前,如果徹底為了孩子放棄了事業,就算暫時是個好爸爸,又能怎麼樣?因為袁紹失敗後,連一片瓦都沒能留給孩子,那還算什麼好父親?特别像袁紹這種家庭,他不用抱着孩子四處求醫問藥,家族龐大,手下衆多,又不缺經費,孩子有的是人管,隻有他自己集團的大事小情,才應該由他本人親自拍闆決定。

袁紹三大罪狀,未必影響官渡敗局,兩處不如劉邦,才打爛一手好牌

再看劉備和劉邦,一旦遇着為難,立刻自己先跑路,老婆孩子交給别人照顧,管他是敵是友。雖然這種做法在我們普通人看起來,非常不近人情,畢竟家庭是第一位的,但咱們普通人也遇不上劉備他們那麼大的危險,是以也不至于抛妻棄子。簡單地說,就是家裡有事發生的話,在有人幫忙處理的前提下,我們是不是應該盡量不要影響到自己的本職工作呢?不能說自己的私事遇着點困難,就立刻六神無主,什麼都幹不下去了,以至于耽誤了自己應該為家庭盡責任,更應該幹好的事業,是不是拎不清了?通俗點說,愛家沒錯,但如果連愛家的最基本條件都沒了,讓家裡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都保證不了,就嘴上說愛,管什麼用啊?

袁紹三大罪狀,未必影響官渡敗局,兩處不如劉邦,才打爛一手好牌

其次,袁紹在事業上就算沒有家庭的負累,他也有一個緻命的問題,就是任人唯親,決定全憑個人好惡,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就是多謀無斷。什麼意思呢?郭圖逄紀會順情說好話,是以他們說什麼袁紹願意聽。反過來說,因為他讨厭田豐和許攸,結果田豐的好話聽不進去,對許攸的建議更是油鹽不進,導緻許攸叛逃曹操,丢了烏巢糧倉,糧都沒了,怎麼打仗?這跟劉邦和劉備又完全不同,劉邦的态度是,隻要能幫自己打勝仗,此前有什麼恩怨都無所謂,而劉備則是有一群可以為他忠心效力的手下,甚至我們再看劉備最終在夷陵之戰的失敗,不也是因為一意孤行,為了關羽而拒絕了諸葛亮和趙雲的誠懇建議了嗎?

袁紹三大罪狀,未必影響官渡敗局,兩處不如劉邦,才打爛一手好牌

而在現實中,咱們普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表面上看,他好像特别願意聽取别人的意見或建議,甚至是求助專家學者時也是一樣,當對方說的話不符合他的想法時,他不表态,對下級是暗示讓對方再想想,對比自己強的人則一再追問,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直到下級揣測明白自己的意思了,或者專家被問煩了,說出了符合他心理預期的答案時,這人才會說——嗯,這個辦法好!問題是,如果這樣的話,還要别人幫助幹什麼呢?你究竟是想聽别人的建議呢?還是就想聽别人說到你心裡,卻不管對錯的話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