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色戒》裡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原型與張愛玲有關

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2007年獲得第64屆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一時間在世界華人文化圈,名聲大震。這是一部根據作家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在張愛玲的諸多短篇作品中,有一個叫《色·戒》的無間道故事,據說這個短篇她前前後後寫了三十年。故事内容大約如下:美麗性感、氣質柔美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或許是感動于對方願意為她一擲千金的慷慨,又或許是出于情欲,愛上了一個自己曾立誓殺之而後快、陰險冷酷、蒼老猥瑣、變态無恥的漢奸易先生,甚至不惜為保護漢奸而葬送了自己和同志們年輕的生命。

當然,如果《色·戒》沒有被李安拍成電影,估計知道這個故事的人不會太多。張愛玲是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寫情愛、傷感、彷徨、小資那是信手拈來,但這種陰森恐怖的敵僞特務鬥争的内幕怎麼會被她知道,進而寫出這麼''真實''的故事?

秘密就在她的老公身上。張愛玲有一個叫胡蘭成的漢奸老公,此人當時正在汪精衛僞政府任職。張愛玲從胡蘭成的嘴裡聽到了一些捕風捉影的片段,然後結合她和胡蘭成的情感經曆,創作出了一段''愛恨糾結''的故事。雖說情節基本上都是虛構的,但主角還是靠譜的。

故事中抗日女志士王佳芝的原型是鄭蘋如,被色誘的漢奸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邨。

《色戒》裡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原型與張愛玲有關

鄭蘋如的父親鄭钺,早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後追随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母親木村花子,是日本人。木村花子則夫唱婦随,随鄭钺來華參加革命活動。也就是說,鄭蘋如不僅出身革命家庭,還是中日混血。當時中國有一份叫《良友》的畫報,其在中國的影響力大約類似《時代周刊》之于世界。而鄭蘋如曾經是《良友》的封面女郎,其姿色不用多說,自然是當時的一流美女。

1937年,受家族和時局的雙重影響,19歲的鄭蘋如出于愛國熱情而被陳立夫的堂弟——國民黨中統上海地區負責人陳寶骅引入國民黨的中統特務組織,擔任中統上海區的情報員。在中統的刻意安排下,演技出衆的鄭蘋如佯裝成涉世未深的少女,與中統預定的獵物漢奸丁默邨''不期而遇'',于婉轉低回、顧盼嬌吟間,已将丁默邨迷住。一來二往,火候已到,鄭蘋如邀請丁默邨到家中一叙。因為中統計劃在鄭家附近動手,除掉這個大漢奸。面對超級美女含情脈脈的邀請,尤其是到家中一叙這麼旖旎誘惑的邀請,恐怕以一般男人的意志力,還真是無法拒絕。

《色戒》裡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原型與張愛玲有關

按理說,老色鬼丁默邨更沒有理由拒絕。可他還是在轎車就要到達鄭蘋如家時,突然改變主意,掉頭而歸。老特務就是老特務,雖好淫色,但更重視自己的小命。第一次不成功,隻能繼續努力。此時,鄭蘋如的頂頭上司,從陳寶骅換成了張瑞京。張瑞京指令鄭蘋如想辦法将丁默邨引到上海一家皮貨店——西伯利亞皮貨店,他已在那裡安排好了殺手。可就在這一切布置妥當後,張瑞京因叛徒出賣,被漢奸特務頭子李士群抓了。李士群出身中統,和張瑞京本是舊識。熟人相見,張瑞京倒也爽快,未等用刑就全招了。出人意料的是,不知道李士群出于什麼居心,竟然未将此事張揚出去。他不僅把張瑞京保護起來,而且還派出狙擊手來到西伯利亞皮貨店附近埋伏,看來李士群丁默邨這兩個漢奸有沖突,欲置對方于死地。1939年12月21日下午,丁默邨被鄭蘋如拉進西伯利亞皮貨店。鄭蘋如裝作走到一旁挑選皮衣,和丁默邨拉開了距離。狙殺丁默邨的最好時機出現了!可就在這一刹那,憑借混特務多年的直覺,丁默邨好像預感到了什麼,突然以''閃電俠''博爾特奧運百米奪冠的氣勢狂奔而出。

《色戒》裡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原型與張愛玲有關

他的車就停在路邊,沒有熄火,司機時刻準備接應,車門當然是敞開的。丁默邨三蹿兩跳就已沖進車裡,高喊開車。槍聲響起的同時,車已經飛馳而出。機會轉瞬即逝,中統和他的冤家對頭李士群派來的殺手都空手而歸。丁默邨脫險後,擦掉一頭冷汗細細一想,自己光顧西伯利亞皮貨店是出自鄭蘋如的建議,可殺手竟然就埋伏在了那裡,如此隻有一種可能,鄭蘋如和殺手是一夥的。接下來,鄭蘋如順理成章地被捕。日本人本來想用鄭蘋如的性命要挾其父鄭钺出任僞政府的職務,但正直的鄭钺一口回絕,顯示了一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操,那是自己女兒的性命啊!為了國家,舍掉了親骨肉,實在是了不起。在刑場上,鄭蘋如大義凜然,神情平靜,顯示了一個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她對劊子手說出了最後一句話:幫幫忙,打得準一點,别把我弄得一塌糊塗。在女兒犧牲後,鄭钺一病不起,于1941年年初抱恨而終。鄭钺死後三年,鄭蘋如的親弟弟鄭海澄在重慶保衛戰中駕機與日寇搏擊于長空,壯烈犧牲。又過了半年,鄭蘋如的未婚夫、空軍上校大隊長王漢勳犧牲。真是可歌可泣的滿門忠烈!

抗戰勝利後,丁默邨被國民政府逮捕,1947年被執行槍決。

這就是《色戒》中,人物原型的故事,令人慨歎,令人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