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相12:田蚡不死,是否會被武帝滅族?

田蚡是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王娡的同母弟弟。年輕的時候并沒有顯貴。然而,劉徹被冊立太子後,母憑子貴,王娡的地位迅速地提升了。景帝去世後,劉徹登基,王娡也被冊封為皇太後。雖然當時窦太皇太後掌握着大權,但是窦太皇太後畢竟年邁,宮中很多事情還得由王太後處理。

窦太皇太後去世,劉徹親政,後宮也由王太後說了算。一直受到打壓的王娡終于得到解放了,她并不滿足後宮管理,而是開始插足政治,為親人謀取利益。其弟田勝和王信都不足以重用,唯有另一個弟弟田蚡可以信賴。

漢相12:田蚡不死,是否會被武帝滅族?

劇照

田蚡就是這樣靠着國舅的身份扶搖直上,一直官至丞相。這個過程和舊外戚窦嬰産生沖突,最終二人交惡。灌夫為窦嬰出面而被田蚡逮捕,窦嬰為救灌夫和田蚡在朝堂答辯,結果反被誣陷,後來,窦嬰就以“僞造遺诏”的罪名被斬首。不久田蚡就得失心瘋,嘴裡整天說“服罪”、“謝過”之類。巫師說是窦嬰和灌嬰二人之間堅守着田蚡,田蚡沒多久就暴病而亡。

田蚡的死和窦嬰他們的冤魂有關嗎?所謂的“服罪”、“謝過”就是對窦嬰所說的嗎?我覺得更應該是對武帝說的。巫師的話也是胡編亂造的,能讓當朝丞相吓破膽相信也隻有當朝皇帝了。為何田蚡能被武帝吓破膽,細細分析,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善于詭辯

田蚡纨绔,但是好學。史書記載他巧于文辭,很早就做了郎官。郎官是皇帝身邊的随從,假如沒點知識怎麼可能呆得住。從這裡可以看出,田蚡的學問還是不錯的。武帝剛登基時,窦太後職權,作為太尉的他和丞相窦嬰共同推行儒術。如果沒有認真研究儒術,他如何了解推行呢?

除了儒家經典,田蚡還過《盤盂》一類的書,這類書相容儒、墨、名、法幾個學派的内容。是以,田蚡不僅巧于文辭,他還能言善辯。正是因為他知識淵博、巧言令色,是以姐姐王太後對他十分器重。

漢相12:田蚡不死,是否會被武帝滅族?

二、傲慢蠻橫

田蚡還沒顯貴的時候,待人非常恭敬,并沒有表現出來傲慢。當他還是郎官時,窦嬰已經是大将軍,是景帝身邊的大紅人。田蚡每次去窦嬰家陪侍飲酒時都跪拜起立像窦嬰的子孫輩一樣。然而,窦太後去世後,劉徹掌權,王太後極力推薦弟弟田蚡,武帝開始時對田蚡也是信任有加。窦嬰就慢慢地淡出了帝國的核心權力圈。這時候的田蚡對窦嬰的态度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窦嬰甚至在田蚡的婚禮上給他敬酒,田蚡都不予理睬,态度極為惡劣。窦嬰的好友灌夫為此大鬧田蚡的婚宴,這件事直接導緻田蚡和窦嬰的沖突,最終兩敗俱傷。假如田蚡能夠把姿态稍微放低一點,可能後面就風平浪靜了。

田蚡對外人傲慢,有時候對兄弟也十分無禮。蓋侯王信是他同母異父的兄長,田蚡有一次宴請親朋好友,王信當時也在場,田蚡讓他南向坐,自己卻東向坐,理由是宰相尊貴,不可以因為王信是兄長,就破壞了禮法(東向坐比南向坐尊貴)。王信隻能忍住不作聲。

三、結黨營私

窦太後去世後,武帝以治喪不力為由把丞相許昌和禦史大夫莊青翟都免了。這兩人都是窦太後任免的,都是聽從窦太後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武帝很明顯是為了找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做丞相,而自己的舅舅田蚡是最好的人選。

自從田蚡做了丞相後,武帝對他信任有加,很多政事都要咨詢田蚡。天下的士人見田蚡受寵就紛紛離開窦嬰而投奔田蚡。田蚡也的确厲害,他推薦的人大部分都得以任用,甚至能把一個賦閑在家的人一下子提拔到兩千石級别的官職。兩千石的官職是非常高的。

田蚡不斷任命自己的親信為朝廷官員,極大地削弱了皇權,這引起了武帝的關注和不滿。有一次,田蚡又向武帝推薦自己的親信為官員,武帝生氣地說:“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經任命完了沒有?朕也想任命幾個官呢。”這句話其實就是對田蚡的警告。

漢相12:田蚡不死,是否會被武帝滅族?

四、貪得無厭

其實,田蚡能力是有,但這個人最大的弱點就是貪,這正是他的貪心慢慢地把他推向滅亡。

田蚡非常喜歡修建房子,他的住宅是所有官員和諸侯中最漂亮的。可是他還沒滿足,甚至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盤劃給自己擴建住宅。考工官署是武器庫,田蚡連武器庫都打主意,武帝知道後呵斥說:“你何不把武器庫也取走?”換而言之:你是想造反嗎?這其實是對田蚡再一次敲打。

田戡不僅喜歡漂亮的住宅,他還喜歡肥沃的土地。公元前132年,黃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嚴重水災。他家的封地在北面,是以他極力反對河道修回北面,以緻工程推遲二十多年,很多農民是以流離失所。

漢相12:田蚡不死,是否會被武帝滅族?

田蚡還喜歡别人家的土地。窦嬰兒子犯罪,田蚡出面解救了窦嬰兒子。事後,田蚡派門客籍福向窦嬰索要城南的田地。窦嬰為之十分氣憤,拒絕了田蚡的要求。籍福原來是窦嬰的門客,對窦嬰有着感激之情,是以,他就勸田蚡放棄索要窦嬰的土地。可是田蚡和窦嬰已經産生了隔閡。

後來,田蚡和燕王女兒舉辦婚宴,窦嬰和灌夫也參加了他們的婚宴。由于田蚡等人無禮對待窦嬰,灌夫看不過去,就大鬧婚宴。田蚡就以以下犯上為由捉捕了灌夫。

為了營救朋友,窦嬰向武帝申請和田蚡在朝堂上進行辯論。說到辯論,田蚡自然不怕。武帝更開心,他樂于看見朝廷兩股勢力火拼,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這辯論的确精彩,剛開始隻是說灌夫喝酒鬧事要不要懲罰。田蚡卻舉報灌夫其他犯罪行為。窦嬰見田蚡說其它事情,就開始揭發田蚡和諸侯勾結,而田蚡直接說窦嬰不滿朝廷,有造反之心。灌夫犯罪事實很快坐實,窦嬰有造反嫌疑被武帝扣押,而田蚡造反之事卻沒有實質證據。後來,窦嬰說有先帝遺诏需要面見武帝,可是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诏。是以,灌夫被滅族,窦嬰以僞造遺诏罪被斬首。

漢相12:田蚡不死,是否會被武帝滅族?

看似田蚡在辯論中大獲全勝,實質是兩敗俱傷。由于窦嬰雖死,但武帝對田蚡也心感不滿。對于窦嬰揭發田蚡勾結諸侯王的事,武帝雖然沒有掌握證據,但也引起武帝的重視了。行為不幹淨的田蚡自然心生恐懼,假如武帝追查,真相大白隻是遲早的事。大臣勾結諸侯王是滅族的,田蚡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心理防線崩潰而最終精神失常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那田蚡是否有勾結諸侯王呢?還真有。這次把田蚡和諸侯王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土地,而是金銀财寶。淮南王劉安謀反被武帝察覺,武帝派人前去捉獲。劉安自盡,但在審訊下人的時候了解了到一件事。這件事在《史記》中有記載:淮南王安謀反覺,治。王前朝,武安侯為太尉時,迎王至霸上,謂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賢,高祖孫。即宮車晏駕,非大王立,當誰哉!”淮南王大喜,厚遺金财物。田蚡的話我簡單翻譯一下:“現今陛下沒有太子,您最賢德,又是高皇帝的親孫。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

田蚡說這話的時候,武帝才十七歲,劉安已經四十歲了。這無疑是詛咒武帝無子、早亡。按照武帝因巫蠱而廢陳太後滅太子的做法,田蚡無論出于什麼目的說這話都會被武帝滅族的。最後武帝了解情況果真說:“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田蚡的死,死于貪心,假若他能有所收斂,或許有所善終。也幸虧他死得早,不然,整個家族被他所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