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動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中國旅遊報

2022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工作報告摘編

會議主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和訓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總結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任務。

2021年工作進展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訓示批示。文化和旅遊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履職盡責、奮發有為、開拓進取,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邁出新步伐。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悟真理魅力、體悟思想偉力。

堅持把學習貫徹這一偉大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特别是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和訓示批示精神。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會傳達學習21次、101項,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研讨7次,組織編輯《習近平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摘編(2021年版)》等學習材料。各地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研讨和交流活動。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文化和旅遊部對49件批辦件逐一分工、逐一推進,32件已落實或取得階段性成果,17件正在辦理中。完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訓示批示精神督查長效機制,及時跟蹤問效、確定落實到位。

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

文化和旅遊部将黨史學習教育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舉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習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班、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專題理論研讨等活動,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專題組織生活會、專題黨課、“兩優一先”表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發放等工作,深入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求實、務實、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各地文化和旅遊廳局也開展了特色鮮明的學習教育活動。廣大文化和旅遊工作者積極利用文藝作品、革命文物、紅色旅遊等特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增加了曆史自信、增進了團結統一、增強了鬥争精神,達到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的。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大大提升。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落實有力,文化安全工作機制更加完善,重大風險研判應對工作不斷加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中央巡視整改等工作有序推進。精準運用“四種形态”開展監督執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文化和旅遊系統風清氣正局面得到鞏固,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有力提振。

積極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演出等重大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牢牢把握慶祝建黨百年這一主題主線,各項宣傳展示工作有聲有色,特别是舉全系統之力、創作排演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将建黨百年文藝創作推向高潮。援疆、援藏工作穩步推進,對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縣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和黃河、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編制取得積極進展。服務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共建“一帶一路”等文化和旅遊活動豐富多彩,冬奧主題舞台藝術和美術作品陸續推出,冬奧城市文化活動、北京2022冬奧文化全球行活動等廣泛開展。

築牢疫情防控防線,文化和旅遊工作者的責任擔當得到充分展現。

服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嚴格落實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動态調整文化和旅遊場所開放政策,更新疫情防控指南,推動“限量、預約、錯峰”常态化,建立健全跨省旅遊“熔斷”機制、啟動旅遊熱點防疫預報機制。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幫助市場主體用好用足普惠性扶持政策,出台針對演出企業、旅行社等市場主體的纾困助企政策,啟動旅遊服務品質保證金改革試點,開展中小文化和旅遊企業服務月活動,打出暖人心、強信心的組合拳,築牢增後勁、促發展的好基礎。

堅持守正創新、奮發有為,推動各領域工作取得新進展。

重大文藝工程項目深入實施,優秀舞台藝術和美術作品不斷湧現,文藝評論常态化工作體系初步建立。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雲建設項目啟動實施。命名27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183個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群衆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考古工作成果豐碩。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深入實施,文物安全形勢和儲存狀況持續改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準持續提升,泉州申遺獲得成功,博物館和社會文物改革發展系統推進,文化創意産品開發切實加強。全國古籍資源分布和儲存狀況基本摸清,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名單公布。國務院公布第五批32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文化和旅遊部認定保護機關445家。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深入實施,各地建立非遺工坊近1100家。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建設彰顯集聚效應。新型文化業态和消費模式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熱度持續升高,智慧旅遊、文明旅遊深入推進。文化産業和旅遊業首次納入國務院督查激勵範圍。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有序推進。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逐漸建構。“體檢式”暗訪評估常态化開展,“不合理低價遊”等市場頑疾得到有效遏制。中老(撾)友好年、中希(臘)文化和旅遊年、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等活動成功舉辦,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浙江餘村、安徽西遞村入選首批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歡樂春節”“美麗中國”“東亞文化之都”等品牌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休閑灣區建設穩步推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設進展順利,台灣青少年中華文化傳承計劃順利實施。

着力強化宏觀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各項組織保障工作切實加強。

《“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和10部專項規劃編制出台,各地也結合實際出台了地方規劃。文化和旅遊部全面深化改革上司小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年度任務圓滿完成。文化産業促進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管理條例立法和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有序推進,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知識産權工作得到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紮實推進,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表彰反響強烈。财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重大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标準化和科技創新工作成效明顯。

2022年工作思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

2021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

●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态,貫通産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強調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準,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強調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财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曆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強調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特别是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黨上司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

●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曆史方位。要深刻把握民族複興的時代主題;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複興的曆史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要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要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要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弘揚行風藝德,樹立文藝界良好社會形象,營造自尊自愛、互學互鑒、天朗氣清的行業風氣。在給中國國家話劇院藝術家回信時指出,80年來,你們始終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秉承延安建院初心,赓續延安紅色血脈,積極踐行藝術為民崇高使命,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藝術家們在舞台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獻,創作了許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做到了德藝雙馨。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緊扣時代脈搏、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守正創新,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總書記還指出,畫家要出好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衆、多接地氣,真正去琢磨,用心去體會。要有深厚的人民情懷、中華文明情懷。

●強調就像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那樣,文藝工作者也要深入生活搞創作,文藝創作的高原、高峰要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

●強調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要有“畢其功于一生”的精神,要一輩子堅守,而不是“畢其功于一時”,隻有這樣才能出優秀成果。

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謀劃好、開展好、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召開黨的二十大,是今年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要聚焦這一要事、突出這一主線,統籌部署推進各項工作,努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貢獻文化和旅遊力量。

●要組織好主題性文藝創作和演出演播、展覽展示等活動。

●要組織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

●要組織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各項工作。

●要組織好文化和旅遊市場專項執法保障行動。

要堅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

這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曆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學論斷,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要深刻把握這一新任務新要求,切實落實到文化和旅遊工作中去。

●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要鼓勵創新創造,更好适應新時代新變化。

●要立足擴大内需,推動形成強大國内文化和旅遊市場。

●要加強中外交流合作,推動文化和旅遊領域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

●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上融合發展。

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與文化和旅遊發展。

目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影響,國際局勢中的不穩定不确定因素進一步增加,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内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文化和旅遊工作行穩緻遠、再開新篇。

●要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和年度工作計劃落實。

●要着力克服疫情影響、推動行業恢複發展。

●要着力為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纾困解難。

●要毫不放松落實疫情防控要求。

●要做好安全生産工作,維護好意識形态安全和國家文化安全。

2022年工作主要任務

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和訓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擁護“兩個确立”、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以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着力點,努力創作優秀文藝作品、提供優秀文化産品和優質旅遊産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要高舉思想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奮進新征程、奮鬥新時代,關鍵要靠旗幟引領方向、彙聚力量,要靠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要深刻認識“兩個确立”的極端重要性,堅定不移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面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深刻了解其中蘊涵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内涵,深刻把握其中貫穿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感悟其中展現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實踐力量,自覺做這一偉大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誠實踐者。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和訓示批示精神,轉化為具體舉措、展現到具體工作中。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從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中增長智慧、增進團結、增加信心、增強鬥志。

要以創作為核心任務、演出為中心環節,推動文藝創作生産繁榮發展。

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做好主題性文藝創作、演出、展示等工作。完成好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重大文藝演出、中共中央國務院春節團拜會文藝演出等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創作工程項目策劃實施,緊貼人民需求、緊扣時代脈搏,創作更多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廣為傳唱、流傳後世的優秀作品。着眼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加強相關選題策劃和儲備。要辦好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堅持“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和“創新、開放、精品、共享、融合”辦節原則,突出新時代、新風貌、新氣象,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内涵,突出三地聯辦特色,集中呈現近年來創作的優秀作品。完善文華獎、群星獎評選辦法和獎項設定,修訂《文華獎章程》,組織好評獎活動。統籌辦好全國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越劇、評劇、豫劇、晉劇等節慶和音樂、雜技、美術等展演展播展示活動。實施戲曲公益性演出項目。加強文藝理論研究,健全文藝評論工作體系。加強藝風藝德建設,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崇德尚藝,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要以提升效能為重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上水準。

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标準化均等化,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遴選和推廣一批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典型案例。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穩步實施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雲項目,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辦好公共文化和旅遊産品采購大會。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辦好廣場舞展演、“村晚”示範展示、大家唱群衆歌詠等示範性群衆文化活動。加大青少年、老年人、農民工等群體文化權益保障力度,提升公共文化場所為老服務水準,利用公共文化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養。推進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常态化,引領廣大志願者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

要加大文化遺産工作力度,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落實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重點任務。實施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籌備召開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加大考古發掘、研究力度,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推進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課題攻關,用更加充實的考古成果實證中華民族曆史、建構中國文化基因理念體系。守牢文物安全底線,實施好文物平安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國家文物資源大資料庫。加強革命文物、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積極推動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升博物館展陳水準,組織開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建立。推進文化文物機關創意産品開發機制創新和試點建設。做好古籍保護工作,加快古籍數字化建設和活化利用,配合中宣部召開全國古籍工作會議、制定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和2021—2030年國家古籍規劃。推進古籍類文物定級工作。開展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推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機關動态管理。推進國家級文化生态保護區建設。繼續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教育訓練計劃、非遺記錄工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等工程項目。制定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加強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辦好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購物節、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遺博覽會等活動。

要統籌傳統業态轉型更新和新型業态發展壯大,推動文化産業提質增效。

實施文化産業數字化戰略,加快培育壯大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數字藝術等新型文化業态,加強數字文化産業國際标準應用推廣。出台推進線上演播産業發展的政策檔案,持續打造線上演播、智慧劇場和沉浸式體驗示範項目。推進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及試點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建設。開展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建立驗收和新一批國家級園區、基地申報。出台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政策檔案,支援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工作。推動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建設,完善全國文化和旅遊投融資項目庫,加快設立中國文化和旅遊産業投資基金。深化文化産業國際合作,發揮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作用,面向國際市場打造“佳節好物”等品牌。辦好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産品交易博覽會、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展會。

要深化旅遊資源開發,推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制定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配合中宣部開好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推進會。推進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建立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名錄。積極推動世界級旅遊景區、度假區和世界級旅遊城市建設,打造文化底蘊厚重、中國特色鮮明的旅遊品牌。實施好《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21—2030年)》。豐富旅遊産品供給,推出一批國家級旅遊休閑城市和街區、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等旅遊産品,開展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生态旅遊示範區評定複核。推動自駕遊、冰雪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研學旅遊、海洋旅遊等業态創新内容、提質更新,繼續加強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建設。推出更多定制化旅遊産品、旅遊線路,開發體驗性強、互動性強的旅遊項目,更好滿足大衆旅遊特色化、多層次需求。實施國家智慧旅遊建設工程,推進智慧旅遊“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計劃,推動智慧旅遊場景應用落地見效。加大旅遊推介力度,辦好中國旅遊産業博覽會、全國旅遊公益廣告作品遴選暨展播活動。

要堅持培育、監管兩手抓,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繁榮發展。

出台促進鄉村民宿高品質發展政策檔案,制定等級旅遊民宿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旅遊服務品牌建設培育、信用經濟發展試點,探索劇本殺、電競酒店、雲服務等新業态新模式管理試點工作。持續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治、教育、警示等多種手段,推動治理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加強演出經紀機構、演出經紀人員、演藝人員管理和行業自律,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推進《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娛樂場所管理辦法》修訂。健全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體系,加強信用監管、品質監管,提升資訊化監管水準。大力倡導文明旅遊。完善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健全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推進執法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統一着裝,舉辦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加大市場執法力度,推進打擊治理跨境賭博等重大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文化和旅遊市場系列專項整治,常态化開展“體檢式”暗訪評估,督辦重大案件、維護市場秩序。

要統籌文化傳播和旅遊推廣,加強對外和對港澳台交流合作。

服務黨和國家外交工作大局、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深化對外和對港澳台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繼續完善中外文化和旅遊合作機制,深化雙邊、多邊務實合作,推進政府間文化協定和執行計劃簽署。聚焦文化數字化、文化遺産保護、大衆旅遊、智慧旅遊、綠色旅遊等重點領域,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相關規則制定,推廣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建好用好世界旅遊聯盟,推進總部建設。實施“一帶一路”資訊共享計劃和青少年使者交流計劃,培育絲綢之路文化之旅品牌,繼續加強絲綢之路國際聯盟建設。實施好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亞洲旅遊促進計劃。持續打造“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等品牌項目,提升東亞文化之都影響力。舉辦2022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亞洲之光國際藝術節等大型活動,集中做好黃河文化對外推廣。加強與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做好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有關工作,繼續打造“藝海流金”“情系中華”等傳統品牌,舉辦香港國際旅遊展、澳門國際旅遊(産業)博覽會、海峽兩岸台北夏季旅展等展會活動。

要提升文化和旅遊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深化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確定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推動落實《關于高品質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 推進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強化法治思維、樹牢法治觀念,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法治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加快推進文化産業促進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管理條例立法和文物保護法修訂等項目,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法、旅行社條例修訂。加大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編制發展規劃、創新體制機制,深入實施各項重大人才工程項目,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人才培養選拔,開展好各類教育訓練,加強藝術教育、旅遊教育行業管理。強化社會組織管理,積極服務文化和旅遊工作大局。加強調查研究,推進行業智庫建設。提高财政保障和财務管理能力,積極推動在建重大工程項目有序實施、“十四五”規劃項目盡快落實落地。提升标準化工作水準,推出一批國家标準、行業标準。健全制度機制,完善統計标準,規範和改進旅遊統計工作。

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堅定不移堅持黨對文化和旅遊工作的全面上司。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各項建設。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學習教育常态化,建立“我為群衆辦實事”長效機制。推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完善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探索黨建和業務關聯式評價機制。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推進“四強”黨支部建設,擴大高知群體和優秀青年骨幹黨員發展比例。深入開展中央巡視整改工作“回頭看”。保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工作,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堅持不懈糾“四風”樹新風。(編輯:楊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