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瓦爾登湖》:人這一生,最難看清的是自己

作者 | 瑾山月

主播 | 樊登讀書 · 賈落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談到孤獨,你會想到什麼?

美國作家梭羅有句話很經典:“如果我真的對雲說話,你千萬不要見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

今天給大家分享梭羅的散文集——《瓦爾登湖》。

願你與孤獨同行,給心靈安頓的空間和時間。

170多年前,一個28歲的美國青年扛着一把斧頭,來到了瓦爾登湖畔的白松林。

他在這裡伐木建房,開荒種地,開啟了離群索居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與山川星辰為伴、同飛鳥湖魚對話,并用空靈至極的筆觸,把隐居的苦與樂,寫成了散文集《瓦爾登湖》。

而這個與主流社會背道而馳,敢于逆流而上的人,就是“自然主義者”—— 亨利·大衛·梭羅。

梭羅曾說:

一個人隻有朝着他夢想指引的方向前進,努力去過他想要的生活,他才會成功。

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上,每個人奔跑的方向和步調各有不同。

我們隻有跑在自己的節奏裡,才能穩穩地穿過疾風驟雨,走進溫暖的光暈裡。

《瓦爾登湖》:人這一生,最難看清的是自己

梭羅生活的時代,恰是19世紀美國經濟發展的上升期,整個社會向着工業文明大踏步前進。

風起雲湧的年代下,每個人在生活的賽道上你追我趕。

有的人瞅準時機,迅速積累财富,領跑時代;有的人安守祖業,勉強不掉隊;

有的人,回鄉種地,直接放棄追趕;也有的人,無論怎麼努力,都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梭羅,就是被甩在後面的“慢跑者”,永遠跑不到前面的“可憐人”。

哈佛畢業後,梭羅當過報社記者,但稿子始終得不到主編認可;

跟着哥哥辦私學,卻因經營不善而破産;

後來他跟着父親做鉛筆,總算小有成績,但他又主動放棄。

在梭羅看來,不管是當農民、商人、還是老師或者測繪員,都不是他的理想所在。

他不想和别人一樣,為了一所漂亮的房子或者一頓大餐,忍受工作的折磨和生活的逼迫。

結果可想而知,當身邊的人越來越有錢時,梭羅卻越來越窮,甚至連房租都付不起。

每當有人勸他向别人學學吧,梭羅總會義憤填膺地說:

我甯願坐在一隻南瓜上,也不樂意跟你們擠在天鵝絨椅子裡。

我甯願坐牛車來去自由,也不願意搭乘豪華纜車和你們一起呼吸。

在他看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跑出自己的節奏。

1845年,梭羅告别了繁華都市,隻身來到馬薩諸塞州的康科特。

在友人幫助下,他在瓦爾登湖旁的山坡上,擁有了一塊荒地。

在書裡,梭羅坦言他到瓦爾登湖的目的,并非因為這裡的生存成本低,而是為了過上理想中的生活。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每個人的節奏都不一樣。

有人開局得勝,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庸庸碌碌,也有人被淘汰出局。

一個人的夢想、能力、運氣……都可能成為我們與别人拉開距離的那個變量,我們永遠不可能與所有人步調一緻,進退同頻。

通往成功的路上,或許有快慢之别,但隻要你認真對待生活,人生的意義并無高低之分。

誰都不必為别人而活,你隻需踩準自己的鼓點,照樣領舞人生。

《瓦爾登湖》:人這一生,最難看清的是自己

梭羅初到瓦爾登湖時,擺在他面前的,是無數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首先是居住。

他得盡快建起一間屋子,為此他一大早就拿着斧頭鑽進黑黢黢的原始森林,砍倒一根根圓木,再将它們扛到山下。

這些體力活着實讓人吃不消,但梭羅卻覺得壓抑多年的體能被瞬間喚醒,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因為預算有限,又來不及開荒種地,很長一段時間,他隻能吃馬齒苋和玉米粉充饑。

不少附近的村民勸他别在這兒住了,說一個人離開了面包和豬肉,根本沒法活。

但梭羅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即使隻吃粗玉米粉,他照樣可以體格強健。

事實上,對梭羅真正的考驗,不是餓肚子,而是瓦爾登湖的冬天。

這裡的冬天長達三四個月,大雪天裡,梭羅的小屋冷得像個冰窖。

但他有的是辦法,他爬進滿是積雪的林子裡将枯木扛回家,晝夜點着爐火,還拿灰泥加厚了牆壁。

整個冬天很少有人拜訪,每個寒冷的晚上,梭羅就一個人守着跳躍的火苗,靜聽屋外的風聲。

他似乎從橫掃山脊的風中聽出了音調,它們像一首首悲壯的史詩,他似乎看見長裙飄飄的女神,落在瓦爾登湖的鏡面上翩翩起舞。

就這樣,梭羅像苦行僧一樣,在他的理想國裡愉悅地活着。

曾有不少人勸他去謀一份“正當”職業,哪怕去農場打雜也好。

但梭羅說:

“我更想去山野裡漫無目的地撿撿漿果,我本來所求的就不多,何必去做不喜歡的事,讓自己殚精竭慮呢?”

瓦爾登湖艱苦的日子,非但沒有擊碎梭羅的初心,反而給予了他更強的意念,讓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一旦下決心為自己而活,就會在千難萬險中保持一份從容樂觀的心态。

他們會在自己的節奏裡,走得不慌不亂,不急不躁。

既不會被外界嘈雜的聲音吵亂了心智,亦不會被眼前的困境吓得繳械投降。

不管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要迎接命運的挑戰。

我們需要做的,是養育出一顆堅強的心,激勵着自己勇敢地走下去。

《瓦爾登湖》:人這一生,最難看清的是自己

在書裡,梭羅聲情并茂地向我們講述了他第一次在瓦爾登湖劃船的情景。

那是一個夏天的清晨,他撐着一葉扁舟,蕩漾在如鏡的湖面上。

蕩至湖心時,梭羅仰卧下來,不知不覺間,他竟睡着了。

醒來時,發現湖水已将船推至岸邊。

他說,他的心像鳥一樣自由,似睡非睡間,感覺命運之神在夢境裡閃現。

瓦爾登湖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梭羅卻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安靜與愉悅。

他在這裡的每一天,都會接到大自然的邀請。

有時是一陣夾着花香的微風,有時是一隻害羞的蘆葦鳥,有時是一隻迷路的傻兔子。

每當梭羅走進森林,他都感覺原始的生命力被喚醒,整個人神清氣爽。

在《瓦爾登湖》中,梭羅還為我們演奏了一曲“傍晚之歌”。

夜色四合時,先是從地平線的遠處,傳來哞哞的牛叫。

緊接着,犬吠、鳥鳴伴随着風聲、水聲飄蕩而來。

這曲大自然的交響樂,讓梭羅在孤寂的夜晚,也并不寂寞。

在書裡,梭羅禁不住大發感慨:

“我的心自由了,歡樂和幸福填滿了我的小屋。”

在自由心境下,梭羅開始冥想和哲思,向外觀察天地萬物,向内探索人心本性。

他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随筆,還結識了不少有識之士。

瓦爾登湖的日子,已然将梭羅重塑。

他不再是一事無成的“失敗者”,而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棵向下紮根,又不忘天空的雲杉。

梭羅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村上春樹的一段話: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無論别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人隻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感受到真實而恒久的幸福。

如果我們總是亦步亦趨地複制别人的生活,即使成功了,也是放棄自我的委曲求全。

我們不要在受盡委屈後,再突出重圍尋找自己。

我們要從一開始就看清自己的心,摒棄外界的幹擾,為自己謀劃一條理想之路。

《瓦爾登湖》:人這一生,最難看清的是自己

曾有位讀者看完《瓦爾登湖》後緻信梭羅,表示想追随他的腳步,去野外獨居。

沒想到梭羅果斷拒絕,并告訴他:

“每個人應追随着自己的心,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這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一樣的人。

我們隻有走好自己的路,在自己的節奏裡,才能過好這一生。

正如泰戈爾所言:

“最好的事情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是以不必慌張趕路,按自己的節奏,步履不停地走過每個今天。”

點個「在看」,看清自己,勇敢地飛過崇山峻嶺,像一隻自由的鳥,飛向你的山峰。

欄目主理人 | 徐徐來

排版 | 鄭向北

音樂 | 相信

《瓦爾登湖》:人這一生,最難看清的是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