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肉食是人類進化的重要動力,肉食也能強壯一個民族,曆史上的漢朝騎兵就是吃肉的強者,他們就是憑借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誰要是對漢軍騎兵說:“是不是人必須吃這口肉,你才能活?”,估計漢軍騎兵會第一時間用環首刀反駁,并大罵對方是漢奸。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在漢朝和匈奴的對抗曆史上,肉食也是雙方對抗重要的砝碼,吃肉相對較多的漢軍在體力上具有優勢,赢得了“一漢抵五胡”的評價。和現代人的想象不同,漢軍士兵尤其是漢軍騎士才是吃肉較多的群體,匈奴人反而不怎麼吃肉。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匈奴人過得是典型的遊牧生活,看天吃飯,在肉食攝入上非常不足。在蒙古獨立時,蘇聯進行了調研,得到的結論是一個蒙古牧民家庭需要200到300隻羊才能保證不錯生活,此外他們還需要40到50隻馬和牛(遊牧民貧困戶的下限是50到100隻羊),整個漠北高原的供養上限就是20萬戶左右牧民家庭。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幾乎在與此同時(1935年),日本人也對内蒙古等地的遊牧民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内蒙古一個普通牧人家庭一年消耗20到24頭羊,其中10到12頭羊出售換錢改善生活,隻有10到12頭是牧民家庭直接食用的,按照每戶牧民家庭5到6口人計算,一個遊牧民一年其實也就隻能吃兩頭羊、百斤左右的羊肉。這些數字都是20世紀的結果,草原遊牧經濟和匈奴時代大為不同,在匈奴時代,這些數字恐怕要減半(在20世紀20、30年代内蒙等地已經有了大量農業收入,牧民的生活已經大為改善)。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匈奴人的主食不是肉類,而是奶制品和糧食。匈奴人的日常就是把羊奶、牛奶等做成奶制品後食用,這是因為直接擠出的奶經常會被細菌污染,在炎熱的季節幾個小時内就能讓羊奶和牛奶變質,造成嚴重的後果,匈奴遊牧民會把先把牛奶羊奶煮開,發酵後按照一桶奶增添三到四碗水的比例添水制造奶制品。此外匈奴人還有原始的農業,漢代史書上留下了“匈奴複使四千騎田車師”、“遣左右大将各萬餘屯田右地”等記載,今天的貝加爾湖附近也曾發現匈奴人的村鎮和谷物。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匈奴人的肉食來源主要是秋冬季節的牛羊,以及平時捕獵的松鼠、兔、狐、貂、獾和各種鼠類。匈奴女子也靠采集植物根莖、野果、野菜、菌菇給家庭增加副食,匈奴人的人均肉食攝入量并不高。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和匈奴人比起來,漢軍士兵的夥食就豐富多了。漢軍士兵最主要的夥食補貼是粟米,标準是一天四升米,一個月21公斤,漢軍外出執行任務時,主食标準會提高到每天六升米,一個月30公斤粟米。此外漢軍家屬的部分夥食也由政府包辦,“執胡燧卒”富風的老婆君以每月就從漢朝政府手中拿原糧二石一鬥六升的補貼,他的兩個女兒每個月也從政府手中拿一石六鬥六升和一石一鬥六升的原糧補貼。漢軍士兵的收入月薪360文,基層軍官遂長月薪是六百錢到九百錢,而邊境地區的肉價則豬肉和羊肉20文錢一斤,牛肉40文錢一斤,敦煌的豬肉價格有一斤九錢的低價,肉價最便宜時甚至有三錢一斤的超級價,漢軍士兵僅僅是憑借工資收入買肉都可以輕松超過匈奴人。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此外漢軍還在邊境地區自己養豬放羊,哨所中有專人負責“治羊圈”,肩水金關的烽塞關城遺址内也發現“有成排的馬、牛廄,豬、羊、雞圈等十餘處”。漢朝人也有打獵的傳統,不光西北六郡子弟和定襄、雲中、五原等邊境居民“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好射獵”,就連内地農業經濟發達的颍川、南陽也“其俗誇奢,上氣力,好商賈漁獵”,打獵是西漢人重要的經濟活動。邊境上漢軍士兵自然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打獵過于頻繁,以至于酒泉太守專門發出了“毋令卒得擅道用弩射禽獸”的禁令。漢軍騎兵中的良家子普遍家産在十萬錢左右,他們經常拿到家中的資助,就更不缺肉吃。

漢朝騎士:不讓吃肉的家夥都是漢奸 當年我們就是吃肉多才打敗的匈奴人

漢軍士兵每年的肉食攝取量超過了匈奴人,在作戰中經常打出高交換比,是以才有了漢軍橫掃大漠的驚人戰績。吃肉、吃素隻是個人選擇,但如果某人以道德綁架讓華夏民族不吃肉,那他(她)就是名副其實的漢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