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ensorFlow王位不保?ICLR投稿論文PyTorch出鏡率快要反超了

自PyTorch出道以來,不斷有人表示,發現了這樣的趨勢:

“學術圈正在慢慢地抛棄TensorFlow,轉投PyTorch。”

如今,PyTorch 1.0釋出,ICLR 2019也才截稿不久,又是讨論這個問題的好時節。

Reddit上面,有小夥伴用非常低碳的方法觀察了一下,這兩年的論文用的都是什麼架構:

TensorFlow王位不保?ICLR投稿論文PyTorch出鏡率快要反超了

從ICLR 2018到ICLR 2019的投稿來看,TensorFlow、PyTorch和Keras的搜尋結果數發生了以下變化。

TensorFlow 228→266

PyTorch 87→252

Keras 42→56

雖然,三者資料皆有上升,但一年之間PyTorch搜尋結果漲幅接近200%,好像已經對TensorFlow的寶座産生了威脅。

2017年1月19日,PyTorch第一次公開釋出,到今天還不到兩年,何以發展得這般蓬勃?

PyTorch可能比較善良
TensorFlow王位不保?ICLR投稿論文PyTorch出鏡率快要反超了

PyTorch的确有親和力。

一是容易上手。隻要熟悉Python,就很容易和PyTorch玩耍在一起了。相比之下,學TensorFlow就像在學一種新的語言,文法很複雜,尤其不适合新手。

二是許多操作都很簡潔。比如,Tensor和Numpy之間的互轉,可以在PyTorch裡優雅地完成,而在TF裡就不輕松了。

三是debug友善。PyTorch作為動态圖架構的優勢就展現了,像給Python代碼debug那樣。有人說在TF裡debug,還沒有肉眼看一遍來得快。

四是……

TensorFlow王位不保?ICLR投稿論文PyTorch出鏡率快要反超了

總之,對離開TensorFlow擁抱PyTorch的人類來說,TF的槽點不勝枚舉。

不過,研究人員選擇PyTorch的原因,主要是它非常适合小型項目,适合快速的原型設計,諸如此類。

相對而言,TensorFlow就更适合大規模部署,特别是在需要跨平台部署和嵌入式部署的時候。靜态圖會友善部署。

還是離不開TensorFlow?

即便如此,作為研究人員,也還是有理由繼續和TensorFlow在一起。

上個月,名叫Jeff Hale的資料科學家,做過一次

深度學習架構排行榜

他收集了各式各樣的資料,其中一項就是GitHub活躍度:

TensorFlow王位不保?ICLR投稿論文PyTorch出鏡率快要反超了

TF的标星 (Star) 、分叉 (Fork) 、關注量 (Watch) 和貢獻者 (Contributor) 四項名額,對手皆是望塵莫及。

普及率當仁不讓,資源也是最多,許多模型都能找到TF的代碼實作。使用者量大,遇到問題也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法。

成熟的生态系統,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就算有諸多不便,依然是家園。

PyTorch 1.0三大更新
TensorFlow王位不保?ICLR投稿論文PyTorch出鏡率快要反超了

昨天,Facebook在F8大會上釋出了PyTorch 1.0 rc1。這次重大更新,主要包括三點:

· 加了個新的混合前端 (Hybrid Front End) ,支援從Eager模式到圖形模式的追蹤,填補研究和生産部署之間的鴻溝;

· 加了個改進過的torch.distributed庫,讓使用者能在Python和C++環境之間,更快地訓練模型;

· 加了個Eager模式C++接口,來支援那些需要高性能、低延時才能完成的研究。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0-4

本文作者:關注前沿科技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量子位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