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院院士譚鐵牛:人工智能發展需要理性務實

人工智能經曆62年發展,風雨兼程,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專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得到廣泛應用。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譚鐵牛在參加人工智能創新論壇時指出,人工智能将對生産力和産業結構産生革命性影響,并推動人類進入普惠型智能社會。

不過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直處于高位,也會有低谷,這是客觀規律。盡管目前,智能機器人、認知專家顧問、機器學習、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熱門技術與領域正處于期望膨脹期,但在譚鐵牛看來,通用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的整體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不能”。

譚鐵牛提醒,人工智能現在缺的不是熱情,而是“理性務實”。“要理性分析我們的現實需求,理性設定發展目标,理性選擇發展路徑,務實推進各種計劃、規劃的實施。”

譚鐵牛還分享了關于人工智能後續發展的幾點思考。

他認為,誠然人工智能的春天剛剛開始,但其發展不應隻被當下熱點一葉障目,例如目前頗受追捧的深度學習,未必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唯一甚至必由路徑。故而,加強基礎紮實的原創研究是要務。

以此為準則,我國應建構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态。對此,譚鐵牛提出建構人工智能的“新核高基”:“新”指新型開放創新生态,如軍民融合、産學研融合等;“核”指核心關鍵技術與器件,如先進機器學習技術、魯棒模式識别技術、低功耗智能計算晶片等;“高”指高端綜合應用系統與平台,如機器學習軟硬體平台、大型資料平台等;“基”指具有重大原創意義和技術帶動性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如腦機接口、類腦智能等。

要想實實在在收獲人工智能帶來的紅利,首先應保證其安全、可控、可靠發展。“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倫理問題研究及風險管控方面相對滞後。”譚鐵牛強調,“這種滞後局面與我國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階段不相适應,并可能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一大掣肘。”

記者獲悉,由譚鐵牛任項目負責人的中科院學部咨詢項目《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日前已正式啟動,并已于前期形成調研初步結果。

譚鐵牛還建議推動共擔共享的全球治理。“我國應該發揮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包括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标準和安全标準的國際共性問題研究。”

此外,關于人工智能引發的隐私問題、安全問題以及系統本身的安全問題,目前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譚鐵牛舉了個網絡安全的案例:現在很多家庭裝有網絡攝像頭,有些是為了觀察老人或孩子情況,有些為檢視是否發生入室偷盜。但是一旦攝像頭被黑客入侵,那麼這個家就變成了“透明空間”,有可能被24小時直播。

“這其中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法規監管不到位的問題。”譚鐵牛指出,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問題暫不嚴重,但更應引起高度重視,未雨綢缪,“需要相關各方坐在一起,形成合力,展開面向未來的綜合研究。”

“既然開始步入智能化社會的新時代,人工智能也已經帶來各種挑戰和可能的隐患,那麼我們确實需要未雨綢缪,確定人工智能的正面效應。”譚鐵牛再次強調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0-7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專知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