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步入理性回歸期,下一個爆發點将是基礎工具平台?丨科技雲·視角

職業的變遷很大程度上展現出了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更多職業都在跟随時代起起伏伏。很少有一個職業能像程式員這樣,能夠在短短二十年間更疊三次。這三次更疊,對應着平台的根本性切換。從DOS到Windows,代表着Windows成為PC時代大一統的操作平台;從Windows到Web,折射的是網際網路的興起;從Web到App,則反映的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

AI步入理性回歸期,下一個爆發點将是基礎工具平台?丨科技雲·視角

現在人們正在面臨第四次更疊:過去不管哪一種程式員,都因為技能集過于單一而不足以面對AI所帶來的挑戰,現在我們将再一次面對基礎平台的變更。可以說,程式員決定着基礎工具平台的命運,也代表了未來的技術走向。

平台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未來技術焦點将是API的争奪戰

程式員使用哪種工具,完全取決于該工具所對應的平台究竟有多大商業價值。就像蘋果App Store的興起,反過來就帶動了Objectiv C這類比較生僻的程式設計語言以及獨屬于自己的API。

而每種平台開始運作之初,核心的訴求都是吸引足夠多的程式員在自己的平台上開發應用,這才能形成應用和平台間的正向回報,此前微軟和蘋果兩個公司極度糾結的就是,蘋果總希望Office能跑在自己的系統上,但同時兩者在OS層面又有一定的競争關系。

最終,一旦某個平台成為最終的預設選項,那這個時候程式員反倒沒什麼選擇空間。比如現在為Android或者iOS開發應用,事實上已經沒别的選擇了,過去的選擇已經成為一種必須遵從的規則。從某種意義上,程式員展現的是一個平台從誕生、成長、鼎盛到衰亡的最直接展現。

AI步入理性回歸期,下一個爆發點将是基礎工具平台?丨科技雲·視角

無論任何底層、任何架構、任何系統,最終都要歸結到API,正是基于API,程式員才得以開發出五花八門的各種應用。在未來,誰打造并控制了API,讓API成為特定領域的标準,誰就真的打造了這個領域裡的基礎平台和遊戲規則。

在過去,即使BAT也還沒到達這個層次,BAT所做的事情更像是内容型平台,而非基礎性的工具平台。目前幾個工具型平台,要麼是以Oracle、Amazon、Google等國外大公司所主導,要麼是開源社群在主導。

AI步入理性回歸期,下一個爆發點将是基礎工具平台?丨科技雲·視角

所謂API的争奪并不是會用一些API工具就可以滿足需求,而是說一旦API數目膨脹,變得無所不包,同時這些API的使用自身也成為一種技能時,那不同的API叢集就會變得彼此互斥。通常而言,在同一個品類下面,API叢集并不會有多個,誰把控了API誰就赢得了生态的話語權。

重起爐竈另開張 AI正在呼喚新的工具平台

如果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就可以清晰看到,未來一定會崛起新的巨型工具平台。假設AI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備,那麼AI生态的建構一定不是基于現有任何一種平台,而是需要一種專門為AI量身定做的OS以及開發平台。在這樣的平台上,AI廠商可以更容易編寫AI規則、建立AI應用元件等。

現實的狀況是,AI公司都會擁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并且系統與系統之間較為封閉,導緻效率較低。相對于以往,目前AI賽道上最為有趣的事情是,工具平台很難再像以往,直接把國外已經完成的東西拿過來做深度定制,更多地則要依賴國内公司。

像語音互動這樣的分支,牽涉太多需要本土化的東西,是以工具平台要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設定。新型平台本身也并非純粹的工具,而是更多的和内容等綁定在一起。這些因素堆積在一起,就導緻AI賽道裡缺一個真正的系統級平台企業。

其次在于這種平台注定是一種端+雲的結構,這會讓已有的網際網路公司感到不舒服,很像是自家地盤裡突然來了個闖入者,同時網際網路公司把持着非常多的内容,如果最終的産品是與深度内容相關,而非深度工具化,那麼内容會變成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但這點在“工具本身就是價值”的領域上并不成立,比如最開始的Windows追求的并非是内容,而更多的靠應用來豐富整個工具生态,Office豐富的是辦公場景下的工具,Photoshop豐富的是畫圖場景下的工具。

最後這種平台必須挑戰的是硬體差異化。手機和電腦都近似于标準化之後的裝置,但顯然AI或者其他智能裝置所要涵蓋的場景會更加寬泛,有的場景需要比手機還強的計算能力,有的場景則隻需要手機幾分之一的計算能力。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0-10

本文作者:雲視角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科技雲報道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