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研究新事物

前言

七年就是一輩子,這本書有很多篇文章,每篇都涵蓋了不少的資訊,直接看完然後就丢在哪裡,可能自己最後也沒學到什麼東西,我覺得每篇文章是不是都值得再深入思考一下,是不是可以再多想一想,而不是看過就忘了呢。

這個星期,我沒有把七年就是一輩子看完,七年這本書,我看的确實有點慢了。我打算在讀完并且經過思考之後,再對整本書進行總結輸出。這篇,我隻針對其中的某一篇文章寫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何研究新事物

面對新生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切換模式,在關注優點模式和關注缺點模式之間切換,否則就事實上完全無法面對、徹底無法研究。

在面對新生事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顆好奇心,而不要自作聰明,盲目的使用類比去了解。嘗試從新的角度去思考,有沒有比較新的地方呢。

2010 年前後,Twitter 還算作是“新生事物”,某種意義上它真的前所未有…… 那時候面對一個沒用過 Twitter 的人,給他講述 Twitter 究竟是什麼的時候,他們的一個典型反應是:“那不就是 QQ 簽名嗎?!” 其實在這樣的回饋面前,整個讨論已經徹底結束了,因為這樣的思路是不可能真正了解新生事物的。這樣思考的人,最終也會接受新生事物 —— 在絕大多數人都了解、都采納之後,他們把這種事情當作“想當然”的東西處理,也挺省心罷。
一個故事

就像今年我的畢業設計,我自己做的東西,我個人覺得起碼要得分良好吧,投入了很多時間與精力,而且是自己獨立開發的一個相機內建資料采集軟體。碰到一個光電子專業的老師(我做的是軟體,光電專業是實體專業的一個分支),答辯問我的問題都類似與這種,

“ 你這是不是套用了别人的模闆?”,“ 你為什麼不把裡面的算法寫到畢業論文上?(我當時沒反應過來,我的畢業設計任務書上是不用內建算法的,我試着繼承了一個算法,反而被老師要求,你要把算法寫到論文上)”,“ 你這程式 是不是 别人已經有過樣例代碼,你拿過來修改修改的?這個程式是不是别人已經寫好的?”

對這個老師的結果,自己心裡有些遺憾吧,前段時間還有些氣憤,現在想想,這是别人的處事方式,對方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

行動

人總要接觸一些新的事物的。在接觸到時,我覺得可以做的事情大緻如下。

  • 使用搜素引擎,Google,特定的分類網站,app等了解這種新事物的資訊,狀态,試着去 整理,歸納一下。
  • 找專業人士進行聊天,聽專業人士的講解。盡量多找一些專業人士,看自己對這種新事物的興趣程度,興趣濃厚,那就盡可能多的找專業人士咨詢。
  • 在了解了方面資訊之後,能不能對之前的資訊擷取方式進行優化,重新認識一下這種新事物。
  • 再去不斷的了解。

這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見解,自己要 踐行

總結

以開放的心态,帶着好奇心與了解一個新的事物,同時關注優點和缺點。在接觸新的事物的同時,就是在不斷的學習新的東西。而學習

學習就是用自己免費的時間與精力再加上少量的金錢去投資自己的未來

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