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檔案及目錄管理

Linux檔案及目錄管理

1.Linux檔案目錄樹

/:根目錄,linux檔案系統的最頂端和入口

bin:存放使用者二進制檔案(如:ls,cd,mv等),實則/user/bin的硬連結(相當于Windows系統的快捷方式)

boot:啟動linux時使用的核心檔案,存放核心引導配置檔案

dev:存放裝置檔案

etc:存放系統配置檔案

home:使用者主目錄

lib:動态共享庫,作用類似于Windows裡的DLL檔案,實則/user/lib的硬連結

lost+found:檔案系統恢複時的恢複檔案

media:可解除安裝存儲媒體挂載點,例如U盤、光驅、移動硬碟等,linux會把識别的裝置挂載到這個目錄下

mnt:檔案系統臨時挂載點

opt:額外安裝軟體所擺放的目錄

proc:系統記憶體的映射目錄,提供核心與程序資訊

root:root 使用者主目錄

run:臨時檔案系統,存儲系統啟動以來的資訊,當系統重新開機時,這個目錄下的檔案應該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統上有/var/run目錄,應該讓它指向/run

sbin:存放系統二進制檔案,超級使用者root可執行指令,實則/user/sbin的硬連結

srv:存放服務相關資料

sys:sys 虛拟檔案系統挂載點

tmp:存放臨時檔案

usr:存放使用者應用程式

var:存放郵件、系統日志等變化檔案

2.檔案目錄及權限

2.1 用指令 ls -alh列出目前主檔案所有檔案或子檔案夾的詳細資訊

ls -alh

第一列:檔案類型和權限。第1個字元表示目錄[d]、檔案[-]、連結檔案[l]等;後9個字元3個為一組,表示檔案所有者、該使用者組和其他使用者的讀[r]、寫[w]和執行[x]的權限,或沒有權限[-]

第二列:對于檔案是連結數,對于目錄是第一級目錄數

第三列:檔案所有者

第四列:檔案所屬使用者組

第五列:檔案大小。預設機關為B,加參數h機關為k

第六列:檔案最近修改時間。過于久遠則會顯示年份

第七列:檔案或目錄名。名以 . 開頭表示為隐藏檔案或隐藏目錄

2.2 修改檔案目錄或者權限

改變檔案所屬使用者組:chgrp

chgrp [-R] 使用者組 檔案或目錄 ...

[-R]:遞歸修改該目錄下所有檔案和目錄;

改變檔案所有者:chown

chown [-R] 使用者 檔案或目錄

chown [-R] 使用者:使用者組 檔案或目錄

改變檔案權限:chmod,權限設定可以使用數字或符号:讀[r]:4、寫[w]:2、執行[x]:1、無權限[-]:0;

chmod [-R] 權限數字之和 檔案或目錄

設定filename的權限為-rwxr-xr-x:chmod u=rwx,go=rx filename

為所有使用者對filename增加寫入權限:chmod a+w filename

去除所有使用者對filename的執行權限:chmod a-x filename

3.常用管理指令

3.1 ls(檢視檔案與目錄)

檢視檔案與目錄 ls [-adhlSt] 目錄

-a 列出所有檔案,包括隐藏檔案

-d 隻列出目錄

-h 顯示易讀的檔案大小

-l 列出檔案屬性權限等資訊,簡寫 ll

-S 以檔案大小排序

-t 以檔案修改時間排序

3.2 cp(複制檔案與目錄)

cp [-afipr] 源檔案 目标檔案

-f 強制操作(force)

-i 如果目标檔案已存在,覆寫時會先詢問操作

-p 連同檔案屬性一起複制,可用于備份檔案

-r 遞歸複制目錄

3.3 mv(移動或重命名檔案與目錄)

mv [-fiu] 源檔案1 源檔案2 ... 目标檔案

-f 強制操作

-i 移動前會進行詢問操作

-i 如果目标檔案已存在,并且源檔案比較新,才移動

同一目錄下執行mv會對源檔案進行重命名

3.4 rm(移除檔案與目錄)

rm [-fir] 檔案或目錄

-f 強制删除 危險

-i 删除前會進行詢問操作

-r 遞歸删除 危險

3.5 mkdir(建立空目錄)

注意:

當使用-p選項時,前面的父目錄已經存在,系統也不會顯示錯誤資訊。但注意使用-p一定檢查目錄拼寫是否正确,否則建立的目錄會亂七八糟。

當建立空目錄時沒有用-m指定權限時,建立目錄的預設權限與umask有關。

3.6 rmdir(删除空目錄)

原文位址

https://www.cnblogs.com/MessiXiaoMo3334/p/11343337.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