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擎朗李通:跨過服務機器人應用之殇,産業鍊是深坑 |【 遠望實戰派】

擎朗李通:跨過服務機器人應用之殇,産業鍊是深坑 |【 遠望實戰派】

**李通 擎朗機器人創始人

師從中科院院士、IEEE Fellow程時傑教授,曾在微軟亞洲工程院 Incubation Team,參與微軟機器人作業系統項目 Robotic Studio 軟體開發。公司成立8 年,一直從事機器人産品研發和銷售,有長期機器人産品銷售盈利經驗。 **

讀各種新聞報道,刷微網誌頭條,世界仿佛已經進入智能時代。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層出不窮,智力也相當感人,特别在一些綜藝節目上,幾乎已是強人工智能的表現了。

但真正觀察我們的生活場景,實際普通人見到的卻沒幾個。因為概念好實作、營銷噱頭好包裝,但機器人要實作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應用,卻要跨過千難萬坎。就好比車展上看到的概念車,與實際買到的量産車永遠不一樣,道理相通。

不光我們普通人是外行看熱鬧,當初創投圈也有很多人對服務機器人産業錯判了形勢。擎朗機器人創始人李通回憶說,大約是2015年整個人工智能火起來以後,一開始大家對服務機器人都抱着很高的期待和熱情,認為這事兒做起來特别簡單。

甚至有投資人跟他說,現在有這麼多人在做服務機器人,意味着技術馬上就不重要了。頂多再過一年,就要進入拼銷售、拼管道關系的時代。

可後來等了2、3年以後,才發現服務機器人的爆發遠沒有預想那麼快,大多産品仍停留在PPT或停留在Demo機上。因為從技術成熟度、核心元件的穩定性到産品的實用性,以及供應鍊和成本控制,這裡面的坑太多了,很多從業者根本跨不過落地應用這道門檻。

看不清這個産業的爆發點在哪裡,又讓有些投資人從一個極端掉入了另一個極端,變得過分悲觀。這也是李通後來與很多機構溝通時,被問及最多的問題:你們的服務機器人到底什麼時候能夠普及?整個産業的轉折點在哪裡?

李通的回答是:沒大家想的那麼慢, 這個點在今天已經來臨。

https://v.qq.com/x/page/f1352jleil5.html

Part 1

服務機器人的爆發臨界已經到來!

擎朗已與很多大型連鎖商家合作,這些合作方在采購或租用你們機器人時,是把機器人當作營銷噱頭,拿來吸引顧客?還是說真正能從替代人力成本這個角度出發?

李通:說起營銷噱頭,大概在2015年的時候,你知道那時的餐飲機器人都賣給誰嗎?四線城市的小老闆。對于那些大型餐飲集團,他們連問都不會問,因為測試後發現根本滿足不了人力需求。反而引入的都是那些自己開飯店的小老闆,就是你說的吸引顧客到店的噱頭。

但是今天這一波服務機器人的選用熱潮,基本上都是餐飲連鎖巨頭在參與。像我們已合作了海底撈、辣府、香天下、高老九、辛香彙等餐飲連鎖。這些餐飲集團品牌,是不需要拿這個做噱頭的,因為他們本來就不缺客流量,更不會指望一個機器人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流量。

他們更看重的是服務機器人本身能否減少或替代一些人工成本。這正是為什麼我說,服務機器人爆發點已經到來了。因為最簡單的一點,現在賬能算過來了。這些大型餐飲集團在采購機器人時,都會經過成本核算。服務機器人能夠在他們的連鎖店去普及,是真的能替代一些勞動力了。

擎朗李通:跨過服務機器人應用之殇,産業鍊是深坑 |【 遠望實戰派】

拿海底撈來說,他們雖然是一家集團,但推行的是店長負責制。是以要不要引入機器人,是各地店長說了算。我們現在已經在北京和上海周邊鋪了25家海底撈的普通門店,正是因為産品的口碑在店長圈子裡得到了認可。

這其中更深層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招工難。員工的留職率,一直是店長的重要KPI考核之一。因為真的很難留人。是以哪怕這些服務機器人不能替代他們全部的工作,隻要能替代其中的一部分,他們也都很願意去用它。

你要知道,現下年輕人的工作意願發生了明顯轉變。特别是90後00後們,根本不願意去從事單體力的重複性工作,是以給了服務機器人大量的應用空間。當然還有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如果今天我們還像印度、越南這樣經濟剛剛起步,有很大的人口紅利,有充分的适齡勞動力,那麼機器人的機會也沒有那麼大。

Part 2

機器人商業化落地之難

從事服務機器人産業多年,最大困境和挑戰是什麼?

李通:落地!這是困擾産業的最大一個痛點。機器人相關的創業項目真的非常多,包括大名鼎鼎的Boston Dynamics。外界看起來十分炫酷,但記住,大家對外展示的隻是一個Demo。

實際上真正商業化落地的時候,你會發現想象與現實之間有很大距離。不管是它的實用性、它的成本、它的可靠性都有距離。

這其中最大的難題是供應鍊。因為本身行業不成熟,是以沒有專門針對服務機器人的供應鍊,一切隻能在發展中摸索,導緻這裡面的“坑”就特别多。

我舉個身邊的例子,來說下一條完善的産線供應鍊有多重要。我有個微軟的前同僚,在做酒店機器人項目。他們的産品設計得很好,但一直沒法進入商業領域去銷售,隻能做幾個Demo。為什麼呢?

我們不談他們的整個供應鍊好不好,隻說機器人電機驅動這塊,一直就做不好。機器人運作一個月左右,驅動或電路闆就會莫名的燒掉。是以最長出去展示一個月,機器人就得回來返修。換句話說,你供應鍊中任何一個環節不到位,都落不了地。是以服務機器人真正能夠商用化,拼的是整個供應鍊系統,這是真正的壁壘。

另外一點就是,如果沒有成熟的供應鍊,你的很多核心部件就要去定制,僅手闆打樣開模具價格就高達上百萬,是以最終會導緻成品的成本很高,這也是阻礙落地的一大障礙。

但你們卻做到了同類産品成本的1/3 – 1/5,怎麼達成的?

李通:很簡單,自己做供應鍊。

打個比喻,我本來是想內建造汽車的,掌握底盤發動機這些核心技術就行了,但後來發現連車輪子都得自己造。因為你如果不去造車輪(比喻某些核心器件),比如說買了一個輪子,最後發現你這個車根本就不能跑,或者跑不穩,或者說跑的價格貴到讓别人不能接受。

**

是以對于機器人廠商,本來初衷是做系統內建商,最後卻做出了一套供應鍊系統,成為了一個供應鍊廠家。這是特殊的曆史時期造成的**。

也就是在服務機器人這個行業特别早的一個階段,作為先行者你隻有2個選擇,要麼自己把坑給填了,要麼就等着供應鍊成熟再做這件事情。作為創業者你能等嗎?

這也是有時外界會覺得,你們擎朗從研發出原型産品到商業化突破,怎麼過了那麼長時間。因為從事機器人創業,把産業鍊這個大坑給填了,讓技術真正商業化,得到客戶認可,能夠給他們的業務帶來一些幫助,包括讓他們算過來成本賬,這個過程真的是挺難的。

當時在浩哥(遠望資本合夥人程浩)投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樣機其實早已經能夠落地了。但為什麼直到今天才開始往外批量鋪貨?因為這中間經曆了數次産品疊代,才完成流水線生産。包括浩哥來我們這開董事會,他是知道的,每次關于産線拉一個List,都會有幾百條問題。

這是很吓人的。但你不經過這些,其實你是沒辦法落地的。是以有時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說這兩家公司的産品差不多,但實際上的話差太多了。像我們的單台機器人産品,在商場中已經穩定運作長達2年多時間,測試距離4000公裡。有了這樣成熟可靠的表現,我們才敢開啟大規模商業化。

反過來看,從自建整條供應鍊體系,到對B端行業的深刻了解,包括具體落地,做出符合商家場景的實用性算法這些。換任何一個團隊,不管他們再牛,都需要很長、很痛苦的摸索過程。

擎朗李通:跨過服務機器人應用之殇,産業鍊是深坑 |【 遠望實戰派】

Part 3

有趣的場景應用:進駐賭場

實際商業落地後,有哪些意料之外的應用場景?

李通:進入澳門博彩,是我們團隊之前沒有想到過的場景。這點非常有意思,博彩業是澳門的支柱産業,一般酒店内的賭場都非常奢華,人流量大,同時閑逛的人也多。有時從業人員給客戶叫的飲料,都被閑逛的無關人員給拿走了。是以他們選擇了我們的服務機器人配送方案,直接以封閉艙的方式送到客戶身邊。

這點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當你的機器人被大衆看到之後,他們就會和自己的實際需求場景聯想在一起,進而創作出一些你自己可能沒想過,但又很實用的場景。現在有了這個成功案例,接下來我們可能就會做第二個、第三個賭場。樂觀地說,全球賭場很多,也很有錢,光做賭場配送機器人,我們就可以IPO了。

說到與澳門商家合作,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願景,就是要把服務機器人賣到更多的歐美國家去。道理很簡單,他們那邊的人力更貴,出海這塊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接澳門訂單的原因。

因為在國内,我們已經有了海底撈作為餐飲客戶實施的标杆。而澳門客戶,實際上是一個面向國際市場的标杆。就連Google都會通過廣告宣傳,他們用了我哪些人工智能技術。因為澳門賭場和酒店業其實是面向全球的。

是以說簽下一些頭部客戶,有了示範效應,再去大面積普及,這已是我們在國内驗證成功的一套營銷打法。未來我們在國際上也要複制這樣一個過程。接下來我們重點工作,就是在全國各地建立銷售中心和售後服務中心,就像美團一樣去擴城。

Part 4

做服務機器人一定要賣标品

在全國各地都要建立銷售和售後服務中心,從生意角度來講,會不會比較重?

李通:你認為美團是不是一個很重的生意?确實服務機器人需要一個本地化的服務。這是一個缺點,但也是個優點。

缺點是,你真的是要全國各地去鋪這樣一個本地化的銷售團隊和服務點。優點在于,你跟你的客戶可以持續産生一個粘性,持續的提供服務,持續的收費,就是To B業務裡面的鋼柱效應。

但你們簽約客戶都是項目制的,會不會實施成本很高,為規模化帶來難度?

李通:首先,我并不認為這是項目制。我跟你的認識正好相反,我認為這是産品制。就是我們在海底撈、辣府、香天下等賣的不是一個個項目,賣的是一個一個标準産品。

隻是說它需要做一個短暫的施工,就像你賣一個空調給店鋪,你也需要一個短暫的施工一樣。但是不能說因為你派人去施工了,你說安裝空調它就成了一個定制項目。

是以說我們現在賣的全部是标品。那怎麼來和項目制區分呢,這裡面主要是對施工來講,有兩個要求:

第一,對去施工的員工,不能要求技術水準太高。你不能說每個施工點都要進階工程師去,那确實很難規模化。我們的服務機器人普通從業人員就能搞定。相當于那些大家電廠商一樣,派安裝師傅去就可以了;

第二,就是說你的施工時間不能太長。隻要滿足這兩點,我們覺得就OK了。

目前這兩點我們都已經做到了,也就是通過高度的标準化,做到了很低的實施标準,很低的實施難度。

實際上說到底我們做的就是移動,是做無人機器人配送的。我們的産品都是可批量化生産的标品,即一個通用的可移動機器人平台,搭載不同的功能性外殼結構,來針對不同特定場景進行服務。

Part 5

創業要憑些運氣

創業者,往往是當你跳身到汪洋時,才發現四周是一片漆黑。聊聊你們經曆的抉擇和痛苦時刻?

李通:最難熬的有兩段,一是公司成立大概兩三年的時候,大概是在2014年左右。當時我們剛解決了如何養活自己的問題。然後我們就想未來到底要幹什麼,想找到一個能夠值得長期努力發展,并且有前景的方向。

那時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方向,教育的、創客類的、高仿真的,包括家庭陪伴的、掃地類的、積木的都想過。這其實是一個很痛苦的階段,就是你需要去抉擇,在未知中標明一個方向。後來我們選擇要做商用服務機器人。

确定要做移動這個方向之後,接下來的痛苦就是說,當時沒有任何人在技術上能夠做到。特别是一開始,我們想當然認為這個技術是可以做到的。但當你真的去應用的時候,才發現你原來設定的這個技術方案是做不到的。

特别沒有人在之前做成功過。沒有人在這種複雜環境下,真的能夠做到長期穩定的運作。從來沒有過。這個時候你就很痛苦了,這就不是一個工程性的問題,明白嗎?

舉個例子來講,像家庭和教育類的人形機器人,包括積木機器人,其實你做不做的出來,這是個工程量的問題。就是說,你不會懷疑說它做不出來,隻是說做得好和不好。但是我們這個東西屬于,你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得出來。

因為Demo是很容易做的,但是你真的商業化使用,到底有什麼方案才能在這麼複雜的情況下能夠長期用,你真的不知道,完全沒有概念。越做越深,越做越覺得這個難,越做越覺得後脊背發涼,怎麼選的這個方向?很大的一個坑,很深一個坑,是這樣的感覺。

有沒有動搖過?

李通:那肯定動搖過,那個時候真的很難熬。特别機器人産業,跟硬體相關,又要結合很多未知的技術。不像以前做移動網際網路,你可能嘗試了一兩年,然後通過很火的一個IP就能快速起來。機器人産業是你選擇了一個方向,可能要用4、5年才知道結果,那到底還要不要一條路走到黑?

是以說如果說你沒有這個心理準備的話,其實你就不要在這個行業創業。你看國内做得好的幾家機器人公司,沒有一個說是很短時間來做這個行業的。大多創業者都是已經這個行業裡積累了十幾年經驗。這個行業就是需要這麼長時間的一個積累。

但我們是幸運的,雖然也經曆過要不要放棄的靈魂拷問。最終堅持下來後,卻在戰略上選對了一條巨頭無暇環顧的賽道,我們現在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頭部。

反觀當時,還有很多創業團隊技術能力很強,團隊背景非常優秀,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做雷射掃地機器人。他們的選擇對不對呢?

從行業上來講,是對的。整個掃地機器人面臨着一個更新,從沒有導航變成有導航。這就像手機從功能機變成智能機的重大變革,讓産品實用性大大增強。是以說他們做相關創業項目,不能說錯,因為從大勢上是對的。

但是這些團隊沒有考慮到競争對手,他們沒有考慮說大勢雖然對,但這是不是他們能做的事。你要考慮這個行業前有科沃斯這樣的巨頭,後邊有小米這樣的新貴。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哪怕你技術做的強一點,你沒有品牌,沒有供應鍊,沒有銷售管道,那麼你有什麼?

你技術有那麼一點點優勢,能幫你成功嗎?他們沒想到這一點。隻想過這個行業是好的,有前途的,但是沒想到他的競争對手。是以說最後這些創業項目都變成了什麼呢?東西都做好了,但是變成了代工廠,别人的OEM、ODM貼牌。

從戰略角度,這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任何一位創業者,夢想都是要成為一家獨立的非常成功的公司,而不想做一個貼牌廠家。

對服務機器人産業未來有哪些判斷?

李通:未來你會發現随着時間的變化,這個行業參與者會迅速兩極分化。真正商業化落地的會越做越好,但絕大部分可能落不了地的項目,會死的很慘。其實從世界範圍來看,不管是做家庭機器人的Jibo,還有協作機器人Rethink,如果沒有遵守商業的本質,沒有為别人真正的創造價值,他們的倒閉是一個必然。

是以說我們這個行業和任何其它行業一樣,都是要遵守商業的本質。就是一個等價交換。你要真的想獲得這些商業成功,你必須要為你的客戶,創造出同等的甚至更多的價值。

先鋒

觀點

技術創業7大鐵律

人工智能創業的6大核心問題

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三大關鍵詞

國内機器人創業:算法并不決定一切

新零售很多人誤判了拿來即走的價值

區塊鍊癫狂的背後是網際網路缺乏創新

區塊鍊是網際網路反壟斷的開始

人工智能将是中美天下

工業機器人創業的硬核

百度的AI三件套

擎朗李通:跨過服務機器人應用之殇,産業鍊是深坑 |【 遠望實戰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