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深入了解以太坊》之一:以太坊概述第1章

區塊鍊技術叢書 點選這裡檢視第二章 點選這裡檢視第三章 深入了解以太坊

帶你讀《深入了解以太坊》之一:以太坊概述第1章
王欣 史欽鋒 程傑 著

第1章

以太坊概述

本章将主要概述以太坊技術的曆史背景、發展過程和技術特性。1.1節從比特币的起源引入區塊鍊的概念及其商業價值;1.2節描述了以太坊項目的曆史發展過程;1.3節重點分析了以太坊的核心技術—智能合約和PoS共識算法;1.4節對以太坊的架構進行了總體概述;1.5節介紹了以太坊社群的協作方式;1.6節回顧了以太坊的路線圖并介紹了現階段的發展目标;最後是本章小結。

1.1 區塊鍊起源

2008 年,通貨膨脹造成的經濟危機在全球範圍爆發。當人們還在為貨币的未來感到擔憂時,一位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悄無聲息發表的一篇名為《比特币: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引起了金融界的廣泛關注。文中提出了一種點對點的數字貨币,該貨币可以獨立存在于任何國家、任何機構之外,不受第三方機構管束,且因其數字算法的特殊性,很難被不法分子僞造,這就是後來為人們所熟知的“比特币”。

中本聰的論文中首次出現了區塊鍊(Blockchain)的概念,并給出通過時間戳和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共識機制解決雙花(Double Spending)和拜占庭将軍問題的設計思路, 即保證同一筆比特币不會同時出現于兩個位址,與此同時,所有節點都可以讓其他節點接 收到自己的真實意圖,以保持行動一緻。2009 年,理論變成了現實,比特币網絡成功建立, “創世區塊”也由此正式誕生。

為了避免出現雙花問題,一筆交易的接收人必須要能夠證明在目前交易發生之前,交易發起人并沒有将同一筆交易發給另外一個人,這就要求接收人知道交易發起人的所有交易記錄。是以,在區塊鍊上所有交易必須公開,并且這些交易資料必須被網絡證明是真實有效的。

區塊鍊中每個包含時間戳的交易資料塊被計算出Hash 值,同時将該Hash值存入下一包含時間戳的交易資料塊中,如此反複,生成鍊式資料結構(如圖 1-1 所示)。這樣,一旦下一個區塊确認生成,之前所有的區塊資訊(包括交易的内容和交易順序)就都不可修改了,否則将導緻 hash 驗證失敗。區塊生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記賬,在比特币網絡中是通過工作量證明來保證的。當網絡中多個節點同時生成最新區塊時,長度最長的鍊會作為選擇結果,因為最長的鍊代表投入算力最多,最能代表大多數節點的意志。是以多個最新區塊的資訊将被保留一段時間,直到判斷出哪一條鍊更長。

帶你讀《深入了解以太坊》之一:以太坊概述第1章

一個節點必須擁有網絡中 51% 以上的算力才有能力篡改一個區塊并重新生成後面所有的區塊,它還需要保證後面區塊産生的速度比其他節點更快。在龐大的比特币網絡中,能擁有如此驚人的算力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特币系統設計得非常精妙:沒有中心化的管理方,資料很難被篡改,抗攻擊能力強。回看曆史,在比特币誕生之前,人們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其中許多學術貢獻也為比特币的成型鋪平了道路。

□比特币實作的基于零信任基礎且真正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其實是為了解決 30 多年前由 Leslie Lamport 等人提出的拜占庭将軍問題,即将軍中各地軍隊彼此取得共識,決定是否出兵的過程延伸至運算領域,設法建立具有容錯特性的分布式系統, 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定基于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實作資訊傳遞的一緻性。

□工作量證明機制則是采用由 Adam Back 在 1997 年所發明的 Hashcash 算法,此算法依賴成本函數的不可逆特性,實作容易被驗證但很難被破解的特性,該算法最早應用于過濾垃圾郵件。

□隐私安全技術可回溯到 1982 年 David Chaum 提出的注重隐私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之後 David Chaum 在 1990 年基于這個理論打造出不可追蹤的 eCash 中心化網絡。

□交易加密采用的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ECDSA),可追溯回 1985 年 Neal Koblitz 和 Victor Miller 提出的橢圓曲線密碼學(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及加密算法。相較于 RSA,采用 ECC算法的好處在于可以使用較短的密鑰達到相同的安全強度。到了 1992 年, Scott Vanstone等人提出了ECDSA。

□最後,再來看共識機制。1990 年,Leslie Lamport 提出了具有高容錯特性的資料一緻性算法 Paxos。1991年,Stuart Haber 與 W. Scott Stornetta 提出了用時間戳保證數字檔案安全的協定。1998年,Wei Dai發表匿名的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B-money,引入了工作量證明機制,強調點對點交易和不可篡改特性。然而 B-money中并未采用Adam Back 提出的 Hashcash 算法。同年,Nick Szabo 發表了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币系統Bit Gold,參與者可貢獻算力。到了 2005 年,Hal Finney 提出了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RPoW),結合 B-money 與 Adam Back 提出的 Hashcash 算法來創造數字貨币。

綜上所述,區塊鍊是用分布式資料庫識别、傳播和記載資訊的智能化對等網絡,其包含以下幾個主要特性。

□分布式去中心化:區塊鍊中每個節點和礦工都必須遵循同一記賬交易規則,而這個規則是基于密碼算法而不是信用的,同時每筆交易都需要網絡内其他使用者的準許,是以不需要一套第三方中介機構或信任機構背書。

□無須信任系統:區塊鍊網絡通過算法的自我限制,使欺騙系統的任何惡意行為都會遭到其他節點的排斥和抑制。參與人不需要信任任何人,随着參與節點的增加,系統的安全性也會得到增加,同時資料内容可以做到完全公開。

□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區塊鍊采取單向雜湊演算法,同時每個新産生的區塊都将嚴格按照時間線形順序推進,時間的不可逆性将導緻任何試圖入侵篡改區塊鍊内資料資訊的行為都很容易被追溯,是以會被其他節點排斥,進而限制相關的不法行為。

區塊鍊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的人要達成協作是很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過去任何一次轉賬行為,都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鍊技術,通過比特币,人類第一次實作了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鍊的重大突破。

并非所有的區塊鍊項目都會采用類似于比特币這樣的“工作量證明”方式,其更多地出現在早期的區塊鍊項目中。如果采取其他證明機制,如“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elegate Proof of Stake,DPoS),則不需要采取這樣的挖礦方式。

區塊鍊是比特币的底層技術,但其應用的真實價值遠遠超過電子貨币系統。我們認為比特币是區塊鍊 1.0 系統,當通過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實作貨币以外的區塊鍊應用時, 即進入了區塊鍊 2.0 系統。

1.2 以太坊發展之路

比特币是第一個可靠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随後,人們的注意力開始迅速轉向如何将比特币底層的區塊鍊技術應用于貨币以外的領域。以太坊就是這樣一個開放的區塊鍊平台。它與比特币一樣,是由遍布全球的開發者合作建構的開源項目,其不依賴于任何中心化的公司或組織。但與比特币不同的是,以太坊更加靈活,可以為開發者帶來更友善、更安全的區塊鍊應用開發體驗。

2013 年年底,以太坊的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提出了讓區塊鍊本身具備可程式設計能力來實作任意複雜商業邏輯運算的想法,并随後釋出了以太坊白皮書。白皮書中描述了包括協定棧和智能合約架構等内容的具體技術方案。2014年1月,在美國邁阿密召開的北美比特币大會上,Vitalik正式向外界宣布以太坊項目的成立。同年,Vitalik Buterin 聯合 Gavin Wood 和 Jeffery Wilcke開始開發通用的、無須信任的下一代智能合約平台。2014年4月,Gavin發表了以太坊黃皮書,明确定義了以太坊虛拟機(EVM)的實作規範。随後,該技術規範由7種程式設計語言(C++、Go、Python、Java、JavaScript、Haskell 和 Rust)實作,獲得了完善的開源社群支援。

在軟體開發之外,釋出一個新的數字貨币及其底層區塊鍊需要協調大量的資源,包括建立由開發者、礦工、投資人和其他幹系人組成的生态圈。2014年6月,以太坊釋出了以太币的預售計劃,預售的資金由位于瑞士楚格的以太坊基金會經營管理。從2014年7月開始,以太坊進行了為期42天的公開代币預售,總共售出60,102,216個以太币,接收到比特币31,591個,折合市場價值18,439,086美元。該筆資金一部分用于支付項目前期法務咨詢和開發代碼的費用,其他部分則用于維持項目後續的開發。根據CoinTelegraph的報道,以太坊作為最成功的衆籌項目之一,将會被載入史冊。

在以太坊成功預售之後,開發工作由一個名為 ETH DEV 的非盈利組織進行管理, Vitalik Buterin、Gavin Wood 和 Jeffery Wilcke 出任總監職務。ETH DEV 團隊的工作非常出色,頻繁向開發社群送出技術原型(Proof-of-Concept)以用于功能評估,同時在讨論版發表了大量的技術文章介紹以太坊的核心思想。這些舉措吸引了大量使用者,同時也推動了項目自身的快速發展,為整個區塊鍊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時至今日,以太坊的社群影響力也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2014年11月,ETHDEV組織了DEVCON-0開發者大會。全世界以太坊社群的開發者聚集在德國柏林,對各種技術問題進行了廣泛讨論。其中一些主要的對話和示範為後續的以太坊技術路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4月,DEVgrants項目宣布成立。該項目為以太坊平台以及基于平台的應用項目開發提供了資金支援。幾百名為以太坊做出貢獻的開發者獲得了相應的獎勵。直到今天,這個組織還在發揮作用。

經曆了2014年和2015年兩年的開發,第9代技術原型測試網絡Olympic開始公測。為鼓勵社群參與,以太坊核心團隊對于擁有豐富測試記錄或成功侵入系統的開發者安排了重金獎勵。與此同時,團隊也邀請了多家第三方安全公司對協定的核心元件(以太坊虛拟機、網絡和PoW共識)進行了代碼審計。正因如此,以太坊的協定棧正在不斷完善,各方面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Frontier網絡釋出。開發者們開始在Frontier網絡上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礦工開始加入網絡進行挖礦。礦工一方面通過挖礦得到代币獎勵,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整網的算力,降低了被黑客攻擊的風險。Frontier是以太坊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裡程碑,雖然它在開發者心目中的定位是beta版本,但在穩定性和性能方面的表現其遠遠超出了任何人的期望,進而吸引了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建構以太坊生态的行列。

2015年11月,DEVCON-1開發者大會在英國倫敦舉行,在為期5天的會議内舉辦了100多項專題示範、圓桌會議和總結發言,共吸引了400多名參與者,其中包含開發者、學者、企業家和公司高管。具有代表性的是,包含UBS、IBM和微軟在内的大公司也莅臨現場并對項目展示了濃厚的興趣。微軟還正式宣布将在其Azure雲平台上提供以太坊BaaS服務。通過這次盛會,以太坊真正讓區塊鍊技術成為整個行業的主流,同時也牢牢樹立了其在區塊鍊技術社群的中心地位。

2016年3月14日(π日),以太坊平台的第二個主要版本Homestead對外釋出,其同時也是以太坊釋出的第一個正式版本。它包括幾處協定變更和網絡設計變更,使網絡進一步更新成為可能。Homestead在區塊高度達到1,150,000時,系統會自動完成更新。Homestead引入了EIP-2、EIP-7和EIP-8在内的幾項後向不相容改進,是以其是以太坊的一次硬分叉。所有以太坊節點均需提前完成版本更新,進而與主鍊的資料保持同步。

2016年6月16日,DEVCON-2開發者大會在中國上海舉行,會議的主題聚焦在智能合約和網絡安全上。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在會議的第二天發生了區塊鍊曆史上最嚴重的攻擊事件。The DAO項目編寫的智能合約由于存在重大缺陷而遭受黑客攻擊,導緻360萬以太币資産被盜。最終通過社群投票決定在區塊高度達到1,920,000時實施硬分叉,分叉後The DAO合約裡的所有資金均被退回到衆籌參與人的賬戶。衆籌人隻要調用withdraw方法,即可用DAO币換回以太币。The DAO 是人類嘗試完全自治組織的一次艱難試驗, 因為在技術上存在缺陷,理念上和現行的政治、經濟、道德、法律等體系不能完全比對,最終以失敗告終。The DAO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經驗,例如智能合約漏洞的處理,代碼自治和人類監管之間的平衡等。

The DAO事件之後,以太坊的技術體系更加趨于完善。2017年年初,摩根大通、芝加哥交易所集團、紐約梅隆銀行、湯森路透、微軟、英特爾、埃森哲等20多家全球頂尖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成立企業以太坊聯盟。2017年9月18日,以太坊開發團隊開始測試“大都會”(Metropolis)版本的第一階段:拜占庭分叉。2017年10月16日,主網在4,370,000區塊高度成功完成拜占庭分叉。此次硬分叉将為智能合約的開發者提供靈活的參數;同時,為後期大都會更新引入zkSnarks零知識證明等技術做了準備;延遲引爆難度炸彈,将冰河期推遲1年;也使挖礦難度顯著降低,進而明顯提高了以太坊平台的交易速度,使對應的礦工們挖礦的收益從每區塊5個以太币降低到3個。而大都會版本的第二階段—君士坦丁堡硬分叉也已經在2019年3月順利完成。

2017 年 11 月 1 日,DEVCON-3 開發者大會在墨西哥海邊小城坎昆召開,曆時 4 天。參會人數爆增到 1800 人,是 DEVCON-2 的兩倍。大會上 Vitalik Buterin對PoS共識和分片的開發現狀做了介紹。其餘參會者的主題演講也十分精彩,共達128場之多,覆寫PoS共識、形式化證明、智能合約、zkSNARKs零知識證明、Whisper和Swarm元件、數字錢包、DApp等重要技術方向。

以太坊規劃的最終版本為Serenity。在此階段,以太坊将徹底從PoW轉換到PoS(權益證明)。這似乎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并不是那麼遙遠。PoW是對計算能力的嚴重浪費。從PoW的限制中解脫出來,網絡将更加快速,對新使用者來說更加易用,更能抵制挖礦的中心化等。這将與智能合約對區塊鍊的意義一樣巨大。轉換到PoS以後,之前的挖礦需求将被終止,新發行的以太币數量也會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增發新币。

1.3 以太坊核心技術

1.3.1 智能合約

以太坊是可程式設計的區塊鍊。它并不是為使用者提供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币交易),而是允許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複雜的操作。這樣一來,以太坊就可以作為通用去中心化區塊鍊平台。20 世紀 90 年代,Nick Szabo 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約的理念。由于缺少可信的執行環境,智能合約并沒有被應用到實際産業之中。自比特币誕生後,人們認識到比特币的底層技術區塊鍊天生可以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執行環境。以太坊首先看到了區塊鍊和智能合約的契合,并緻力于成為智能合約的最佳運作平台。

從技術方面來看,以太坊利用圖靈完備的虛拟機(EVM)實作對任意複雜代碼邏輯(即智能合約)的解析。開發者能夠使用類似 JavaScript(Solidity)或 Python(Serpent)的文法建立出可以在以太坊虛拟機上運作的應用。結合點對點網絡,每個以太坊節點都運作着虛拟機并執行相同的指令。是以,人們有時也形象地稱以太坊為“世界電腦”。這個貫穿整個以太坊網絡的大規模并行運算并沒有使運算更高效,而是使在以太坊上的運算比在傳統“電腦”上更慢更昂貴。然而,這種架構可以帶給以太坊極強的容錯性,保證區塊鍊上的資料一緻、不可篡改。

從應用方面來看,智能合約是一種用計算機語言取代法律語言去記錄條款的合約。如果區塊鍊是一個資料庫,那麼智能合約就是能夠使區塊鍊技術應用到現實當中的應用層。傳統意義上的合同一般與執行合同内容的計算機代碼沒有直接聯系。紙質合同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存檔的,而軟體會執行用計算機代碼形式編寫的合同條款。智能合約的潛在好處包括:降低合約簽訂、執行和監管方面的成本;相比其他合約,智能合約可以極大地降低人力成本。

圖1-2就是一個智能合約模型:一段代碼被部署在分布式共享賬本上,它可以維持自己的狀态,控制自己的資産和對接收到的外界資訊或者資産進行回應。

帶你讀《深入了解以太坊》之一:以太坊概述第1章

1.3.2 PoS

以太坊另一個重要的核心技術就是共識算法的改進。比特币在區塊生成過程中使用了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共識機制,一個符合要求的區塊Hash由 N 個前導零構成,零的個數取決于網絡的難度值。要得到合理的區塊Hash需要經過大量的枚舉計算,計算時間取決于機器的Hash運算速度。在股權證明(Proof of Stake)共識中,驗證人輪流提議新塊并對下一個塊投票,每個驗證人的投票權重取決于其持币量的大小(即股權)。驗證人為區塊鍊網絡提供出塊服務,網絡也會對驗證人傳回獎勵,而且這種獎勵也實作了對攻擊者的經濟制約。

PoS的明确優點包括安全性、降低集權風險和提高能源效率。PoS可以靈活地、明确地設計對拜占庭行為(即不遵循協定)進行的懲罰。這使得協定設計者能夠對網絡中各種行為的不對稱風險和收益回報情況進行更多的控制。提高安全性的另一個方面是增加網絡攻擊的成本,是以具有明确懲罰(可能在比PoW更嚴重的級别上)的能力可以增加網絡的安全性(即經濟安全)。在PoS的情況下,一美元就是一美元。這樣的好處是,你不能通過彙集在一起,使得一美元的價值變得更多。你也不能開發或購買專用內建電路(ASIC),進而在技術上占有優勢。是以,PoS不同于PoW挖礦收入的累計配置設定方式,采用了比例配置設定(成熟的去中心化的身份管理服務使得按比例配置設定收益成為可能)。

以太坊要實作的PoS機制被命名為Capser(名字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一部電影《鬼馬小精靈》),它實際上是由以太坊團隊正在積極研究的兩個主要項目組成,即Casper FFG和 Casper CBC。雖然是獨立的兩套實作,但它們有着一樣的目标:将以太坊的工作量證明轉到 PoS。

友好的終結工具 Casper FFG 又名“ Vitalik’s Casper”,是一種混合 PoW / PoS的共識機制,它是以太坊首個通向PoS的候選方法。更具體地說,FFG 在工作量證明(如以太坊的Ethash PoW鍊)的基礎上,實施了權益證明。簡單地說,區塊鍊将用熟悉的Ethash PoW 算法增加區塊,但是每50塊有一個PoS“檢查點”,通過網絡驗證人來評估區塊的最終有效性。

Casper CBC 又稱“Vlad’s Casper”,與傳統協定的設計方式不同:1)協定在開始階段是部分确定的;2)其餘部分協定則以證明能夠滿足所需 / 必需屬性的方式得到(通常協定被完全定義,然後被測試以滿足所述屬性)。在這種情況下,得出完整協定的一種方法是實作所預計的安全性(一個理想的對手),或者提出合理的錯誤估計,或者列舉潛在的未來錯誤估計。更具體地說,Vlad的工作側重于設計協定,擴充單個節點對安全性估計的局限視角, 以實作共識安全性。

退後一步,FFG更側重于通過多步驟過渡為以太網絡引入PoS。通過以一步一步疊代的方式來實作,逐漸增加PoS在網絡中的作用。相比之下,CBC着重于通過建設得出安全證明的正式方法。盡管令人困惑,但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同方法創造了兩個不同的工程。Casper的最終形式可能來自于對FFG和CBC的互相學習。

1.4 以太坊系統架構

以太坊項目定義了一套完整的軟體協定棧。它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說以太坊網絡是由多個相同功能的節點組成的,并沒有伺服器和用戶端之分。以太坊協定棧的總體架構圖如圖1-3所示。

帶你讀《深入了解以太坊》之一:以太坊概述第1章

其中,最上層是 DApp 應用子產品,用于實作區塊鍊之上的業務邏輯;其次是智能合約層,通過合約的編寫和調用,實作圖靈完備的程式設計操作;再接下來就是 EVM 和 RPC,EVM負責解析和執行合約操作,RPC則提供外部通路能力;然後是核心層,分為區塊鍊協定、共識算法、挖礦管理、分布式網絡核心元件;最底層就是一些基礎庫,比如P2P通信協定、加密算法庫、LevelDB資料庫、HTTP、solidy語言支援以及Math運算支援。

從邏輯分層的角度來看,圖1-4将以太坊分為應用層、合約層、激勵層、共識層、網絡層和資料層。其中,應用層對應DApp應用子產品;合約層對應EVM和RPC能力接入;激勵層則涉及礦工賬戶管理,代币轉移子產品;共識層包含共識算法和引擎;網絡層指的是P2P接入和消息互動;最下面的是資料層,負責處理鍊相關資料結構,持久化功能。

帶你讀《深入了解以太坊》之一:以太坊概述第1章

1.5 以太坊社群

以太坊的項目背後并不是一個實體化的技術公司,而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專家組成的技術社群,通過網絡通信工具進行溝通、讨論和視訊會議等。

  1. Reddit 讨論版

    以太坊的Reddit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網絡論壇,關于以太坊的大部分讨論都發生在這裡,很多核心開發者也會踴躍參與其中。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新聞、媒體、通告、技術讨論等各個主題的相關内容。這也是一個可以自由提問獲得幫助的理想場所,問題回複的時間非常快。需要注意的是,在論壇中發帖之前,請仔細閱讀相關規則,連結為

    https://www.reddit.com/r/ethereum/comments/3auc97/ethereum_subreddit_rules/

Reddit論壇的主題具體如下。

□以太币交易、價格和市場:

https://www.reddit.com/r/ethtrader/

□以太币挖礦:

https://www.reddit.com/r/EtherMining/

□以太坊應用交易:

https://www.reddit.com/r/ethmarket/

□投資者新聞和前景展望:

https://www.reddit.com/r/ethinvestor/
  1. Slack問答

    以太坊在 Stack 上建立了另外一個問答社群,這裡也是讨論技術問題最好的地方。同時幫助回答問題還能為以太坊愛好者募集積分,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連結為

    https:// ethereum.stackexchange.com/。
  2. Gitter聊天室

    以太坊社群每天的實時通信使用了Gitter工具,這是一個虛拟化的協同工作環境,開發者都會挂在上面,更有效率地獲得幫助甚至手把手的指導。Gitter使用者直接使用GitHub賬戶就可以登入,不同的Gitter頻道會對應不同的代碼庫或者興趣主題,建議使用者在加入之前選擇正确的讨論版。比較有名的頻道列舉如下:

□以太坊 Go 用戶端:

https://gitter.im/ethereum/go-ethereum

□以太坊 C++ 用戶端:

https://gitter.im/ethereum/cpp-ethereum

□以太坊 JavaScript API:

https://gitter.im/ethereum/web3.js

□智能合約 Solidity 語言:

https://gitter.im/ethereum/solidity

□以太坊錢包 mist:

https://gitter.im/ethereum/mist

□以太坊輕用戶端:

https://gitter.im/ethereum/light-client

□以太坊學術研究:

https://gitter.im/ethereum/research

□以太坊治理:

https://gitter.im/ethereum/governance

□Whisper 通信子產品:

https://gitter.im/ethereum/whisper

□Swarm 存儲子產品:

https://gitter.im/ethereum/swarm

□以太坊改進建議(EIP):

https://gitter.im/ethereum/EIPs

□以太坊 JavaScript 庫:

https://gitter.im/ethereum/ethereumjs

□P2P 網絡和協定架構:

https://gitter.im/ethereum/devp2p
  1. EIP

    EIP 機制設定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協調非正式協定改進方面的工作。參與者首先提出改進建議并送出到 EIP 資料庫中。通過基本的篩選之後,改進建議将以編号的方式記錄并在草案論壇中進行發表。一個 EIP 正式生效需要得到社群成員的支援以及以太坊共識參與人的支援。EIP 的讨論一般會在上面提到的 Gitter 聊天室中進行。

5.線下會議

線下會議也是以太坊社群成員采用的一種高效的溝通方式,會議的組織和籌備都通過

meetup 網站進行管理,連結為

https://www.meetup.com/topics/ethereum/

1.6 以太坊路線圖

以太坊的分階段路線圖大緻可以表示如下。

□預釋出第0階段:Olympic測試網絡–2015年5月釋出。

□釋出第1階段:Frontier–2015年6月30日釋出。

□釋出第2階段:Homestead–2016年3月14日釋出。

□釋出第3階段:Metropolis–第一階段2017年10月16日釋出,第二階段釋出時間待定。

□釋出第4階段:Serenity–釋出時間待定。

可以看到目前以太坊已經進入技術演進最關鍵的階段。Metropolis 第二階段的目标是把共識協定切換為 PoS。另外,通過分片或其他技術完成以太坊的網絡擴容也勢在必行。在隐私保護方面,以太坊正在積極嘗試 zk-SNARKs 算法在交易和合約中的應用。

1.7 本章小結

本章用比較概括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了以太坊區塊鍊架構的方方面面,包括以太坊的項目成長曆程、核心技術、整體架構、社群營運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标。對于區塊鍊的初學者,閱讀完本章将建立起對共識算法、智能合約等核心概念的了解。通過深入後面章節的學習,讀者将看到這些概念的具體原理和實作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