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Istio is the future!基本上,我相信對雲原生技術趨勢有些微判斷的同學,都會有這個覺悟。其背後的邏輯其實是比較簡單的:當容器叢集,特别是 Kubernetes 成為事實上的标準之後,應用必然會不斷的複雜化,服務治理肯定會成為強需求。

Istio 的現狀是,聊的人很多,用的人其實很少。是以導緻我們能看到的文章,講道理的很多,講實際踩坑經驗的極少。阿裡雲售後團隊作為一線踩坑團隊,分享問題排查經驗,我們責無旁貸。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聊一個簡單 Istio 問題的排查過程,權當抛磚。

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

問題是這樣的,使用者在自己的測試叢集裡安裝了 Istio,并依照官方文檔部署 bookinfo 應用來上手 Istio。部署之後,使用者執行 kubectl get pods 指令,發現所有的 Pod 都隻有二分之一個容器是 READY 的。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如果從來都沒有注意過 READY 這一列的話,我們大概會有兩個疑惑:2 在這裡是什麼意思,以及 1/2 到底意味着什麼。

簡單來講,這裡的 READY 列,給出的是每個 Pod 内部容器的 Readiness,即就緒狀态。每個叢集節點上的 kubelet 會根據容器本身 Readiness 規則的定義,分别是 tcp、http 或 exec 的方式,來确認對應容器的 Readiness 情況。

更具體一點,kubelet 作為運作在每個節點上的程序,以 tcp/http 的方式(節點網絡命名空間到 Pod 網絡命名空間)通路容器定義的接口,或者在容器的 namespace 裡執行 exec 定義的指令,來确定容器是否就緒。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這裡的 2 說明這些 Pod 裡都有兩個容器,1/2 則表示,每個 Pod 裡隻有一個容器是就緒的,即通過 Readiness 測試的。關于 2 這一點,我們下一節會深入講,這裡我們先看一下,為什麼所有的 Pod 裡,都有一個容器沒有就緒。

使用 kubectl 工具拉取第一個 details pod 的編排模闆,可以看到這個 Pod 裡兩個容器,隻有一個定義了 readiness probe。對于未定義 readiness probe 的容器, kubelet 認為,隻要容器裡的程序開始運作,容器就進入就緒狀态了。是以 1/2 個就緒 Pod,意味着,有定義 readiness probe 的容器,沒有通過 kubelet 的測試。

沒有通過 readiness probe 測試的是 istio-proxy 這個容器。它的 readiness probe 規則定義如下:

readinessProbe:

failureThreshold: 30

httpGet:

path: /healthz/ready
port: 15020
scheme: HTTP           

initialDelaySeconds: 1

periodSeconds: 2

successThreshold: 1

timeoutSeconds: 1

我們登入這個 Pod 所在的節點,用 curl 工具來模拟 kubelet 通路下邊的 uri,測試 istio-proxy 的就緒狀态。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繞不過去的大圖

上一節我們描述了問題現象,但是留下一個問題,就是 Pod 裡的容器個數為什麼是 2。雖然每個 Pod 本質上至少有兩個容器:一個是占位符容器 pause,另一個是真正的工作容器,但是我們在使用 kubectl 指令擷取 Pod 清單的時候,READY 列是不包括 pause 容器的。

這裡的另外一個容器,其實就是服務網格的核心概念 sidercar。其實把這個容器叫做 sidecar,某種意義上是不能反映這個容器的本質的。Sidecar 容器本質上是反向代理,它本來是一個 Pod 通路其他服務後端 Pod 的負載均衡。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然而,當我們為叢集中的每一個 Pod,都“随身”攜帶一個反向代理的時候,Pod 和反向代理就變成了服務網格。正如下邊這張經典大圖所示。這張圖實在有點難畫,是以隻能借用,繞不過去。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是以 sidecar 模式,其實是“自帶通信員”模式。這裡比較有趣的是,在我們把 sidecar 和 Pod 綁定在一塊的時候,sidecar 在出流量轉發時扮演着反向代理的角色,而在入流量接收的時候,可以做超過反向代理職責的一些事情。這點我們會在其他文章裡讨論。

Istio 在 Kubernetes 基礎上實作了服務網格,Isito 使用的 sidecar 容器就是第一節提到的,沒有就緒的容器。是以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服務網格内部,所有的 sidecar 容器都沒有就緒。

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

上一節我們看到,Istio 中的每個 Pod,都自帶了反向代理 sidecar。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所有的 sidecar 都沒有就緒。我們也看到 readiness probe 定義的,判斷 sidecar 容器就緒的方式就是通路下邊這個接口: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接下來,我們深入看下 Pod,以及其 sidecar 的組成及原理。在服務網格裡,一個 Pod 内部除了本身處理業務的容器之外,還有 istio-proxy 這個 sidecar 容器。正常情況下,istio-proxy 會啟動兩個程序:pilot-agent 和 Envoy。

如下圖,Envoy 是實際上負責流量管理等功能的代理,從業務容器出、入的資料流,都必須要經過 Envoy;而 pilot-agent 負責維護 Envoy 的靜态配置,以及管理 Envoy 的生命周期。這裡的動态配置部分,我們在下一節會展開來講。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我們可以使用下邊的指令進入 Pod 的 istio-proxy 容器做進一步排查。這裡的一個小技巧,是我們可以以使用者 1337,使用特權模式進入 istio-proxy 容器,如此就可以使用 iptables 等隻能在特權模式下運作的指令。

docker exec -ti -u 1337 --privileged bash

這裡的 1337 使用者,其實是 sidecar 鏡像裡定義的一個同名使用者 istio-proxy,預設 sidecar 容器使用這個使用者。如果我們在以上指令中,不使用使用者選項 u,則特權模式實際上是賦予 root 使用者的,是以我們在進入容器之後,需切換到 root 使用者執行特權指令。

進入容器之後,我們使用 netstat 指令檢視監聽,我們會發現,監聽 readiness probe 端口 15020 的,其實是 pilot-agent 程序。

istio-proxy@details-v1-68868454f5-94hzd:/$ netstat -lnpt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0 0.0.0.0:15090 0.0.0.0:* LISTEN 19/envoy

tcp 0 0 127.0.0.1:15000 0.0.0.0:* LISTEN 19/envoy

tcp 0 0 0.0.0.0:9080 0.0.0.0:* LISTEN -

tcp6 0 0 :::15020 :::* LISTEN 1/pilot-agent

我們在istio-proxy内部通路readiness probe接口,一樣會得到503的錯誤。

就緒檢查的實作

了解了 sidecar 的代理,以及管理代理生命周期的 pilot-agent 程序,我們可以稍微思考一下 pilot-agent 應該怎麼去實作 healthz/ready 這個接口。顯然,如果這個接口傳回 OK 的話,那不僅意味着 pilot-agent 是就緒的,而必須確定代理是工作的。

實際上 pilot-agent 就緒檢查接口的實作正是如此。這個接口在收到請求之後,會去調用代理 Envoy 的 server_info 接口。調用所使用的 IP 是 Localhost。這個非常好了解,因為這是同一個 Pod 内部程序通信。使用的端口是 Envoy 的 proxyAdminPort,即 15000。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有了以上的知識準備之後,我們來看下 istio-proxy 這個容器的日志。實際上,在容器日志裡,一直在重複輸出一個報錯,這句報錯分為兩部分,其中 Envoy proxy is NOT ready 這部分是 pilot agent 在響應 healthz/ready 接口的時候輸出的資訊,即 Envoy 代理沒有就緒;而剩下的 config not received from Pilot (is Pilot running?): cds updates: 0 successful, 0 rejected; lds updates: 0 successful, 0 rejected 這部分,是 pilot-agent 通過 proxyAdminPort 通路 server_info 的時候帶回的資訊,看起來是 Envoy 沒有辦法從 Pilot 擷取配置。

Envoy proxy is NOT ready: config not received from Pilot (is Pilot running?): cds updates: 0 successful, 0 rejected; lds updates: 0 successful, 0 rejected.

到這裡,建議大家回退看下上一節的插圖,在上一節我們選擇性的忽略是 Pilot 到 Envoy 這條虛線,即動态配置。這裡的報錯,實際上是 Envoy 從控制面 Pilot 擷取動态配置失敗。

控制面和資料面

目前為止,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清楚了。在進一步分析問題之前,我聊一下我對控制面和資料面的了解。控制面資料面模式,可以說無處不在。我們這裡舉兩個極端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 DHCP 伺服器。我們都知道,在區域網路中的電腦,可以通過配置 DHCP 來擷取 IP 位址,這個例子中,DHCP 伺服器統一管理,動态配置設定 IP 位址給網絡中的電腦,這裡的 DHCP 伺服器就是控制面,而每個動态擷取 IP 的電腦就是資料面。

第二個例子,是電影劇本,和電影的演出。劇本可以認為是控制面,而電影的演出,包括演員的每一句對白,電影場景布置等,都可以看做是資料面。

我之是以認為這是兩個極端,是因為在第一個例子中,控制面僅僅影響了電腦的一個屬性,而第二個例子,控制面幾乎是資料面的一個完整的抽象和拷貝,影響資料面的方方面面。Istio 服務網格的控制面是比較靠近第二個例子的情況,如下圖: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Istio 的控制面 Pilot 使用 gRPC 協定對外暴露接口 istio-pilot.istio-system:15010,而 Envoy 無法從 Pilot 處擷取動态配置的原因,是在所有的 Pod 中,叢集 DNS 都無法使用。

簡單的原因

這個問題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在 sidecar 容器 istio-proxy 裡,Envoy 不能通路 Pilot 的原因是叢集 DNS 無法解析 istio-pilot.istio-system 這個服務名字。在容器裡看到 resolv.conf 配置的 DNS 伺服器是 172.19.0.10,這個是叢集預設的 kube-dns 服務位址。

istio-proxy@details-v1-68868454f5-94hzd:/$ cat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72.19.0.10

search default.svc.cluster.local svc.cluster.local cluster.local localdomain

但是客戶删除重建了 kube-dns 服務,且沒有指定服務 IP,這導緻,實際上叢集 DNS 的位址改變了,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 sidecar 都無法通路 Pilot。

svc -n kube-system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kube-dns ClusterIP 172.19.9.54 53/UDP,53/TCP 5d

最後,通過修改 kube-dns 服務,指定 IP 位址,sidecar 恢複正常。

Istio 從懵圈到熟練: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二分之一活的微服務繞不過去的大圖代理與代理的生命周期管理就緒檢查的實作控制面和資料面簡單的原因結論

結論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排查過程其實也就幾分鐘。但是寫這篇文章,有點感覺是在看長安十二時辰,短短幾分鐘的排查過程,寫完整背後的原理,前因後果,卻花了幾個小時。這是 Istio 文章的第一篇,希望在大家排查問題的時候,有所幫助。

本文轉自<阿裡巴巴雲原生技術圈>——阿裡巴巴雲原生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