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寫在前面

cgroup 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很多文章已經介紹并總結得很好了,關于 cgroup 是什麼、有什麼用以及一些相關概念,這些内容并不是本文的重點是以也将不再贅述。大家如有興趣,可以搜尋各路技術文章了解或直接參考官方文檔 [1]。

友情提醒:以下内容預設讀者已經初步了解 task、cgroup、subsys、hierarchy 是什麼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我們為啥關注 cgroup 控制平面性能?

雲原生目前是雲計算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其中的函數計算場景中,函數執行的速度是重要的性能名額,要求能夠快速、高并發地建立和銷毀執行個體。在此場景下的隔離特性普遍都會涉及到大量 cgroup 的相關操作,而現有的cgroup架構設計并發性很差,或許在設計之初并未考慮到大規模的控制平面操作(例如:建立和銷毀)。而随着技術的演進,大規模的控制平面操作場景逐漸增多,也促使我們開始更加關注控制平面的性能。

本文的闡述是基于4.19版本的核心源代碼,旨在分析cgroup提供給使用者的接口背後的實作原理,并基于實作原理給出一些使用者态使用cgroup的建議,最後在文章的結尾分享了一些核心态優化的思路。

原理分析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圖一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圖二

以上兩張圖,是4.19版本的核心中cgroup中最主要的幾個資料結構之間的連接配接關系和cgroup層次結構的連接配接關系。

cgroup:字面意思

cgroup_root:hierarchy

cgroup_subsys: 子系統,縮寫的變量一般為ss

cgroup_subsys_state: 當指向某個subsys時,代表該subsys在某個cgroup中一個實體

css_set、cset_cgrp_link:用于建立task_struct和cgroup之間多對多的關系

這些資料結構抽象之後是這張圖: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圖三

其實也很好了解,本質上cgroup架構要解決的是:一個cgroup管哪些task,一個task歸哪些cgroup管的問題,在實作上可通過cset作為中介來建立這層關系。相比于task和cgroup直連,這種做法可以簡化複雜的關系。這是因為在實際使用的場景中,task基本都以組為機關進行管理,對某一組task的資源管控方案都大機率是一緻的。

對于cgroup的各類操作圍繞着這三類實體展開:

  • 建立:在圖二所示的樹形結構中增加一個葉節點
  • 綁定:本質上是遷移,子程序被fork出來時連接配接父程序指向的cset,綁定即是從一個cset(如果不再有task指向則删除)遷移到了另一個cset(如果指向的是新的cgroup集合則新建立)
  • 删除:在圖二所示的樹形結構中删除一個不管控任何task的葉節點

對于cgroup的各類操作的通路控制也圍繞這三類實體的展開:

  • task: cgroup_threadgroup_rwsem鎖
  • cset: css_set_lock鎖
  • cgroup: cgroup_mutex鎖

具體的這三類鎖有什麼作用,将在優化思路裡進行分析。

優化方案

問題出在哪?

問題在于三個鎖上:cgroup_mutex、cgroup_threadgroup_rwsem、css_set_lock。

cgroup_mutex保護cgroup的整個層級結構。cgroup的層級結構是一個森林,我們需要用這個一個鎖來保護整個森林。改變層級結構比如常見的mount、mkdir、rmdir就不必多說了,肯定是需要持有這個鎖的;除此之外對cgroup的任何一個其他的操作也需要持有這個鎖,比如attach task、以及其他的讀或寫cgroup提供的接口。同時,因為rmdir的操作是随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任何操作都需要與rmdir都互斥。

css_set_lock保護和css_set相關的一切操作。任意程序随時都有可能exit,導緻某個css_set釋放,進而影響css_set的哈希表。除此之外,對cgroup的絕大多數的操作也會涉及到css_set_lock,這是因為對cgroup的絕大多數的操作(建立除外)都會引起css_set的變化。

cgroup_threadgroup_rwsem保護和cgroup相關的線程組操作,現實中随時都有可能的fork和exit操作導緻線程組發生變化。這裡用讀寫鎖的原因是,程序自身的行為可能包括改變線程組的組成和持有讀鎖,這是可以并行的;當程序attach的時候,需要一個穩定的線程組視圖,此時如果程序在fork或者exit的話會導緻線程組的改變,而attach又是可以以線程組為機關的,不可并行。這裡用讀寫鎖并不是說是真的在讀什麼或寫什麼,隻是恰好符合讀者并行,寫者需與其他寫者互斥這個特性而已。也就是說,fork、exec、exit之間可以并行,類似于讀者;attach與其他的都互斥,類似于寫者。

這三個鎖會受到程序fork和exit的影響,并且也會導緻對cgroup的任何操作之間幾乎不可并行。筆者在對cgroup進行深入的研究前,覺得是最開始的設計者偷懶,使用如此大粒度的鎖,直到把cgroup的架構摸索明白後才發現,臨界區就是有這麼大,各種會異步發生的事件都需要操作這些資料,是以這些鎖被設計成這樣也很合理。

這裡試着對問題進行抽象,思考一下問題的本質在哪。

對于cgroup_mutex,問題本質是樹形(節點是cgroup)結構的并發通路。

對于css_set_lock,問題其實是二部圖(一邊是css_set,一邊是cgroup)結構的并發通路。

對于cgroup_threadgroup_rwsem,問題其實是集合(線程組作為集合的元素)結構的并發通路。

問題的定義已經清楚了,怎麼解決呢?以我目前的能力,我沒法解。

是的,分析了這麼多給的結論是此題無解,或者說暫時無解,可以有的解法也會對cgroup的架構造成刮骨療毒式的改動。這背後的風險、穩定性的影響、投入産出比的痛能不能承受的住,我給不出一個确定的結論。如果讀者有什麼想法,歡迎在留言區提出,一起交流。

雖然治本難治,但治标還是可以有點想法的。

使用者态優化:減少cgroup操作

這個方案很好了解,提前把cgroup建立和配置好,等需要用的時候直接取就行。這個方案效果極好,簡直是降維打擊。這裡貼一下實驗資料,這裡的測試模拟袋鼠容器啟動時的建立與讀寫——

線程數 循環次數 優化後時間/s 優化前時間/s
1 2000 0.09 2.18
10 200 0.08 1.78
40 50 0.12 1.89
0.14 2.22

這個方案達到了90%以上的優化率,将本來需要建立配置後attach程序最後删除的情況變成了隻需要attach,工作量少了,自然也就變快了。

但這個方案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池子裡不用的cgroup對于系統來講依然是可見的,需要進行管理,是以會存在一定的負載;另一方面是資料殘留問題,并不是所有的subsys都提供類似于clear的操作接口,如果對監控資料有要求的話cgroup就是用一次就廢,需要對池子進行補充,增加控制邏輯的同時又出現了競争,效果會打折扣。最後便是需要明确cgroup的層次結構,畢竟要提前建立和配置,如果對運作時的層次結構無法掌控的話,池子都沒法建立。

減少cgroup數量

systemd在預設情況下會把大多數subsys都挂在獨立的一個hierarchy下,如果業務的程序都需要受同一些subsys管控的話,可以把這些subsys都挂載在同一個hierarchy下,比如把cpu、memory、blkio挂載在一起。

這時候可能有同學要問了,原本在cpu、memory、blkio下各建立一個cgroup,和在cpu_memory_blkio下建立一個cgroup能有多少差別?該有的邏輯都得有,一個都跑不了,最多就是少了幾個cgroup自身這個結構體,能有多少差別?

這裡要回歸到最開始的場景,cgroup的問題出在場景是高并發,而本質上各類操作卻是串行的。我們知道,衡量性能有主要的兩個次元:吞吐和延遲。cgroup本質的串行無法直接提高吞吐,各個subsys獨立在hierarchy下等于是被拆解成子任務,反而提高了延遲。

下面是測試資料:

0.99
0.89
0.98

核心态優化

對上述三把鎖動不了,隻能對臨界區内的那部分内容下手了。想要縮小臨界區,那就需要找出臨界區内耗時的部分進行優化。

下圖是各個子系統建立cgroup時各個部分的耗時: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這裡簡單解釋下各個部分做了些什麼:

  • cgroup:建立和初始化cgroup結構體
  • kernfs:建立cgroup的目錄
  • populoate:建立cgroup控制用的檔案接口
  • cssalloc:配置設定css
  • cssonline:css在各個子系統中的online邏輯
  • csspopulate:建立子系統控制用的檔案接口

從圖中可以發現cpu、cpuacct、memory的耗時相對于其他的子系統延遲高很多,其中css alloc和css populate占大頭。下面我們将研究一下這個“主要沖突“究竟在做些什麼。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css alloc上延遲高是因為給一些percpu的成員配置設定記憶體,這一過程比較耗時。css populate上是因為部分子系統的接口檔案比較多,需要依次一個個地建立進而消耗更多的時間。

分析過後發現,這些邏輯都是必須沒有備援,怎麼優化?做緩存呗。percpu成員變量記錄下位址不釋放下次重複使用,子系統接口檔案在釋放時以檔案夾為機關移到一個指定的地方,需要時再移回來,隻涉及目錄檔案上一個目錄項的讀寫,開銷低且是常數。

通過這兩種方式,各個建立cgroup的延時優化結果如下: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cpu子系統css alloc部分依然比較耗時的原因在于初始化操作比較多,但相比于原先的160us,延時已經降到了50us。

縮小臨界區後雖然并不能對并發度有什麼影響,但至少延遲降下來了,下面是測試資料。

t個線程并發,每個線程在cpu、cpuacct、cpuset、memory、blkio下建立n個cgroup:

t n 使用緩存平均時間 不使用緩存平均時間 優化率
20 100 0.23s 0.71s 67.6%
1000 2.66s 8.12s 67.3%
0.18s 0.54s 66.7%
2.00s 7.30s 72.4%
使用緩存長尾時間 不使用緩存長尾時間
0.29s 0.88s 67.1%
3.25s 9.37s 65.3%
0.32s 0.94s 66.0%
3.40s 9.53s 64.3%

一些假想

如果無視各種限制因素,抛棄現有的架構,不考慮向下相容,實作一個用于管控程序資源且支援高并發的架構,可以怎麼設計?

現在cgroup的機制提供了相當高的靈活性,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可以随意綁定,task可以随意綁在任意一個cgroup上,如果犧牲一下這些靈活性,對問題的解釋是不是就可以變得簡單點,下面談談我的幾個想法。

第一,前文提到的為了減少cgroup數量,把所有的子系統都綁定在一起的想法,是否可以固化在核心當中,或者說不提供子系統獨立挂載和綁定挂載的特性?這樣,程序組與cgroup變成了一一對應的關系,cset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css_set_lock帶來的問題也不攻自破。但是對應的弊端是,一個程序組内的所有程序在每個子系統上資源控制都是一緻的。

第二,cgroup層級結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現在cgroup以樹形結構組織,确實在邏輯上更加符合現實。比如,在第一層給業務配置設定總資源,在第二層給業務的各個元件配置設定資源。但在作業系統配置設定資源的視角上,以及業務程序具體獲得資源的視角上,第一層的存在并沒什麼作用,隻是給使用者提供了邏輯更清晰的運維管理。如果把cgroup v2提出的no internal process特性也應用上,可以把cgroup層級扁平化到隻有一層。

cgroup隻有一層的好處是,可以很友善地把cgroup_mutex粒度細化,細化到每個cgroup一把鎖,不會存在好幾層的樹形結構——改動一個cgroup需要從祖先開始持鎖的問題。鎖的粒度細化後,在并發啟動容器執行個體的時候,因為對應不同的cgroup,也就不會存在競争的問題。

第三,cgroup的删除能否加以限制?現在是使用者異步手動删除空的cgroup,如果可以在cgroup不再管理程序(exit,move)時隐藏,後續找個時機觸發删除,便可以少一個競争場景。這種方法會造成空的cgroup沒法再利用,現在有對空cgroup再利用的需求嗎?

最後,綁定程序能否加以限制?task綁定cgroup的本質是移動,從一個cgroup到另一個cgroup。cgroup_mutex粒度細化後會存在ABBA的死鎖問題。有一個問題是,task存在綁定到一個cgroup後再綁定的需求嗎?理想情況是綁定一個後順利運作然後退出。基于這種假設就可以做一個限制,隻允許task在綁定時,src與dst内必須包含default cgroup、default cgroup起一個跳闆作用。

上面這些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歡迎讨論。

最後

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優化技術目前內建進入 Alibaba Cloud Linux [2] 中,并已經在雲原生場景中得到進一步應用。

[1] cgroup 相關官方文檔

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7/cgroups.7.html

[2] Alibaba Cloud Linux: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alinux

(完)

加入龍蜥社群

加入微信群:添加社群助理-龍蜥社群小龍(微信:openanolis_assis),備注【龍蜥】拉你入群;加入釘釘群:可掃碼或搜釘釘群号(33311793)。歡迎開發者/使用者加入龍蜥OpenAnolis社群交流,共同推進龍蜥社群的發展,一起打造一個活躍的、健康的開源作業系統生态!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長文解析:作為容器底層技術的半壁江山, cgroup如何突破并發建立瓶頸?

龍蜥社群_小龍                                            釘釘群二維碼

關于龍蜥社群

龍蜥社群是由企事業機關、高等院校、科研機關、非營利性組織、個人等按照自願、平等、開源、協作的基礎上組成的非盈利性開源社群。龍蜥社群成立于2020年9月,旨在建構一個開源、中立、開放的Linux上遊發行版社群及創新平台。

短期目标是開發Anolis OS作為CentOS替代版,重新建構一個相容國際Linux主流廠商發行版。中長期目标是探索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建立統一的開源作業系統生态,孵化創新開源項目,繁榮開源生态。

加入我們,一起打造面向未來的開源作業系統!

Https://openanolis.c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