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物數字化的時代,開發者的“變”與“不變”

數字化浪潮下,無論是産業還是技術,都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

一些傳統企業用騰訊QQ進行工作溝通的時候,已經有人将全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員導入釘釘的組織架構。

一些餐廳還需要打電話預定的時候,另一些餐館已經率先開通小程式叫号服務。

無論是QQ還是釘釘,無論是打電話還是小程式,這背後都指向了一個要素——數字化。而二者的差別在于:前者是主動擁抱,後者大環境影響下的被動産物。

不過,都不能簡單地把數字化放到資訊化的脈絡裡進行思考,當我們把這一時間節點放在曆史大潮中,和電氣化這種“曆史關頭”相提并論後就能看到:誰主動擁抱,誰就可以掌握先機,誰被動影響,誰就有可能出局。

事實上,從網站、APP,到如今的小程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觸點版圖在不斷擴充,而如何快速內建領先的資料技術能力,沉澱數字化資産,并進行智能化的私域使用者營運,成為了在萬物數字化的時代主動出擊、開辟新的競争優勢的關鍵。

數字化浪潮下,開發者的定義和範疇始終在變化

那麼,萬物數字化的時代,我們如何定義開發者呢?

“格子衫、牛仔褲、說話輕細卻又因技術頂尖而極具分量”,大家普遍認為開發者是一群用代碼改變世界的人,他們最大的快樂源于“自己的代碼沒有BUG”。而實際上,随着開發者數量增多并逐漸系統化,其定義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程式員;同時在聚合效應下,開發者生态也逐漸成型,并且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其邊界也在逐漸變得模糊。

從網際網路出現,開發者生态的打造就已經出現了,最早期的認識可能是計算機和計算機的聯網,那時候個人的電腦通過伺服器彼此相連,使用者會坐在電腦前,非常仔細耐心地浏覽完當日的新聞網頁。

從更為深遠的角度來看,那個時代孕育了諸多日後的網際網路巨頭。1994年, Mosaic浏覽器及 World wide Neb的出現,令網際網路開始引起公衆注意。同樣在這一年,楊緻遠建立了雅虎。而到了1996年,對大部分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是以,開發者生态便圍繞網站進行展開。這時候的程式員别具特色,程式員的“碼力”成為衡量開發者實力的唯一标準。

而在那個時代,開發者、程式員都在做企業的資訊化,真正從大潮中獲利頗豐的并不是開發者,正如李彥宏在2012年談到的那樣,“在網際網路時代,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站長時代,作為站長你可能不需要學C++你就可以做得好。”例如,一個剛剛20出頭的國中畢業生就可以做出一個非常成功的網站,hao123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不可否認的是,随着網際網路加速普及,個人電腦蛻變為個人計算。2010年橫空出世的iPad以及後來的iPhone,讓移動裝置成為離人體最近的網際網路入口,而各種可穿戴裝置的出現更加速了這一程序。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形态不再重要,計算被以更為廉價和友善的方式賦權每一個人。這樣的本身加速了開發者的壯大,人人享有計算的權力,并能将自己的創想投入到産品生産當中去,也是以加速了開放式創新的過程。

這時候,根據時代背景,開發者有了專屬名詞:移動開發者。2010 年 3G,2013 年 4G 網絡的商用,為移動網際網路的騰飛奠定了基礎,開發者的生态規模也進一步擴大。生态逐漸豐富了一系列的開發者工具,使用這些工具,三五人即可開發出 APP。

由此可見,程式設計能力不再是開發者實力的象征,如何使用成熟的開發者工具,如何及時做到APP的插件化、元件化、熱更新才是衡量開發者的唯一标準。

低代碼的內建工具,讓開發者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從 2010年開始,國内的移動開發者生态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在這一期間湧現出無數開發者,他們抱着極大的熱情研究技術并進行開源和分享。那幾年也是移動開發者最好的時代。

2019年,在小程式業務處于爆發性增長,絕大多數的小程式開發公司業務量水漲船高。比起APP,小程式開發流程簡單,技術門檻低,另一方面,于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開發者生态逐漸朝着“無代碼”發展,開發不再類似“下地種田”。

雖然如此,這些數字化觸點(網站、APP、小程式)仍需要“開墾”,“紮籬笆”,“收割”,但現在有了優質的第三方工具,隻需要利用這些工具去完成步驟即可,工作内容變得簡單,門檻降低,大量需求的湧進,也意味着大量的人進入這個行業。而且,未來随着與雲計算、大資料的結合,以無代碼為标志,人人都是開發者時代一定會到來。

萬變不離其宗,開發者生态追求的核心——降本增效

生态最初是一個生物學的名詞,以水的生态為例。水有不同的形态,這些不同的形态可以在它不同的狀态變化過程當中,讓生态進行一個自我循環自我淨化這樣的過程,就是生态系統的典型特征。把這個概念搬到當下,開發者生态的典型特征是服務使用者,增加使用者的價值。換句話說,生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更優質的服務好開發者。這種趨勢下,基于開發者生态提供服務,賦能中小企業的一些公司看的更清楚。

在開發者領域深耕11年,全域資料智能服務商友盟+親曆了開發者生态變遷的全過程,也對此深有體會。采訪中,友盟+首席産品官林鳴晖告訴《大資料文摘》,現在的客戶群體相比以前範圍更廣,不局限在抖音、快手等網際網路企業,而是所有有資料需求的企業,如傳統企業廣州市圖書館都在積極擁抱開發者生态,主動進行數字化變革。

而在整個開發者生态中,“根據産品性質,重代碼,低代碼,無代碼這三類典型特征都存在,許多企業嘗試開發自己的核心基礎的代碼架構,這屬于重代碼;減少程式員依賴,直接使用內建後的SDK、API,針對業務進行微調,則屬于低代碼;直接‘砍掉’程式員,完全依靠基于開發者生态的服務,顯然屬于無代碼。”

随着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開發者生态的特征從“重代碼”逐漸過渡到“無代碼”。其推動過渡的重要力量就是降本增效。換句話說,不管開發者生态如何變化,所有的企業和開發者關注的核心訴求并沒有改變,始終是成本效率。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各個中小企業拿到融資的難度變大,營業收入持續下滑,成本效率問題如果把握不好,有“洗牌”出局之危。

以線下業務為主的中小企業收入明顯下滑,在疫情最嚴重的二月份,29.6%的中小企業營收下降50%以上,85%中小企業現金隻能維持3個月。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資料、雲等技術發展遭遇瓶頸,開發者生态所能夠提供的支援,其實停留在“低代碼”階段,小微企業介于“需要程式員”和“不需要程式員”這兩者之間,考慮到人力成本的消耗,成本效率問題會看的更加清晰。第三方開發者資料服務公司對此看的更加清楚,從商業角度進行工具類、基建類的探索,并形成一整套開發者資料服務的閉環。

友盟+打造的降本提效工具包既是如此。如從使用者的生命旅程出發,通過智能認證完成快速登入,讓使用者接觸APP的第一步就如絲般順滑;在成為注冊使用者後,應用性能監控平台U-APM同步有效監控、定位并修複APP崩潰、閃退和異常等問題,提升使用者留存;

而當使用者沉浸在APP中時,開發者還可以通過社會化分享U-Share和裂變工具U-Link助力使用者完成分享、裂變,保證使用者粘性和裂變拉新;最後,在使用者沉默或流失時,再通過消息推送産品U-Push提升開發效率和使用者觸達率,千人千面和個性化實時推送,助力開發者實作更精細化的營運。在具體實踐中,友盟+的降本提效5大工具,直接幫助數千家中小開發者企業實作了利潤增長。

未來開發者生态:人人皆開發

重代碼為特征的開發者生态主要依靠程式員的“碼力”,低代碼主要依靠內建工具的成熟度,而無代碼特征,到目前為止,仍然來源于對未來技術的想象。

未來充滿想象,比爾蓋茨有句話:“我們總是高估了未來兩年的變化,而低估了未來十年的變化”。這種對未來把握的不準确,我們姑且稱為“比爾蓋茨陷阱”。顯然,對未來開發者生态的了解,大多數人仍然陷入了“比爾蓋茨陷阱”。

從微觀時空來看,2021年處于後疫情時代,開發者生态仍然會聚焦于小程式,首先小程式生态會越來越繁榮,降本增效和變現收益會成為開發者持續的追求;其次,不僅是技術,小程式的營運也會成為生态中的重點。

從宏觀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必然完成全面智能化的蛻變,大資料仍然是商業生産的“新石油”。這兩個因素的加持下,開發者生态必将完全轉向無代碼階段,如果仍然以“代碼”論英雄,顯然低估了未來十年的變化。

在未來,人人都是開發者,機會存在于大衆之間。林鳴晖告訴大資料文摘:未來網際網路的虛實結合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人機互動的變革會加快,其變革速度類比10年前的短信發送和今天的短視訊上傳。是以,在開發的領域,未來開發者互動性會非常強,非常真實。”林鳴晖表示,此方向目前隻是頭部企業在布局,是以未來開發者的機會大量存在于這種“基于視訊、基于全真互動”的産品方向。

另外一個機會存在于資料驅動的業務增長。這個方向不僅要求有基礎設施進行支撐,還要有一整套的“流程”。以小程式為例,在未來對許多開發真而言,并不隻是開發一款小程式就能夠完成任務,還需要有拉新,留存,激活等意識和行動。是以,林鳴晖表示,開發者的第二個機會不僅僅局限于技術服務,還存在于一整套的營運增長的服務中。

第三個機會是關于萬物互聯。随着5G建設越來越成熟,我們會比曆史上任何時刻都接近萬物互聯時代,一部手機将會完美控制家居中的所有電器,一個家庭在萬物互聯時代産生的資料稱得上“海量”。如何讓這些海量資料連接配接和流淌起來,是開發者面臨的下一個機遇。

面向未來,隻有那些充足準備的,才能站在風口浪尖上沖浪。一直服務于開發者生态具有豐富經驗的友盟+面對上述三個方向,做了兩點準備:技術和資料。

技術上友盟+會持續投入大量的研發力量,建構開發者的基礎設施,繼續攻關智能化、降本增效的技術。例如,目前推出的U-Verify主打智能認證登入,U-APM主打應用性能監控平台,U-Share和U-Link能夠幫助開發者做社會化分享和裂變。

在資料方面,友盟+會繼續幫助開發者建構“網際網路企業資料銀行”,旨在解決資料中的“采、建、管、用”問題:首先是業務資料化和資料資産化,采集資料,并快速将端的資料形成資料資産。其次是資産應用,形成多種消息的推送,營銷的拉新。

一方面深刻了解和布局開發者生态,另一方面始終堅持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的開發者資料服務、開發者工具。以資料智能驅動業務增長為目标,這正是友盟+能夠在開發者領域深耕多年,始終能夠推動大環境下開發者生态變化的秘訣。

在始終變化的開發者生态中,隻有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先開發者之憂而憂,才能在不斷更新的變局中擁有引領行業甚至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