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雙十一,“無人工廠”請求出戰!

在大多數人眼裡,備戰雙十一的工廠一定是:打地鋪、三班倒、招臨時勞工。 但位于杭州臨平的一家“無人工廠”卻是機器人徹夜加班,勞工喝茶。

上萬平米的工廠中的房間燈光昏暗,284台機器人自行運轉,來來回回搬運産品的AGV物流機器人成了工廠中的房間裡最忙碌的存在。

這是老闆電器智能工廠正式投産後的首個雙11。

智能大腦,提升45%

在這座由老闆電器與阿裡雲合作建成的智能工廠中,偌大的工廠中的房間鮮少有人出現,機器與機器之間卻有條不紊的“交流資訊”。

 在每一台機器人的手中,繁重的接料工作是交由機械臂和AGV物流機器人完成。翻轉、回旋、搬取、運送,整個流水生産線緊張而有序。 

引入機器人以前,一名勞工每天在生産線上“接料”超過3000次,隻要生産線不停,就不能休息,一年下來,“接料”次數能達到一百多萬。如今,工廠裡有16條自動化流水線,200多台自動化裝置,沒有1位生産線勞工的影子。它們實時接收“系統指令”,自動完成工廠的全流程排程。

這個雙十一,“無人工廠”請求出戰!

這些指令,來自老闆電器基于阿裡雲IoT平台搭建的“九天中樞數字平台”。

平台接入了工廠全部284台自動化裝置、上萬個點位的實時資料。它就像人腦一樣處理分析,精準的控制着每一條生産線,每一台機器裝置,在精準的時間做精準的動作,形成一個可指揮整座工廠全流程排程的“智能大腦”,幫助工廠實作了不同裝置間自主的協調運作,提升營運管理效率,一個月的産能相當于老廠一年的産能!

這個雙十一,“無人工廠”請求出戰!

據生産部負責人潘騰駿說:面對雙11訂單量激增,隻需要把裝置開着就行,一周七天、24小時,全開着工作。

現在,“無人工廠”通過數字技術,工廠生産效率提高了45%,生産成本降低21%,良品率從過去的98%提升至99%。

數百個控制項目,盡在指揮中心人員之中

或許會有人問,在這樣的數字化工廠中,生産制造流程是否需要勞工出現?

當然需要,隻不過勞工不再出現在廠房裡,而是出現在指揮中心裡,在背後保證整個生産流程的運轉。 

據了解,在工廠中的房間二樓的指揮中心裡有一張20米寬的數字大屏,它能實時反映出産線的作業情況,一旦裝置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通過手機釘釘給勞工派單。

這個雙十一,“無人工廠”請求出戰!

簡單來說,“無人工廠”的從業人員,擔負着“監工”和“醫生”的職責,也從過去訂單旺季忙亂的“人找任務”,變成了從容的“任務找人”。 

例如31歲的白建強曾經是一名雷射割膜勞工,每天在不到1平米的工位上用體力重複作業。現在他有将近一萬平米的管轄區域,負責物流機器人相關問題。

九天中樞數字平台

九天中樞數字平台是一個介于産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之間的大資料平台,它接入ERP、CRM、MES等系統,将制造、供應鍊、研發、營銷、産品資料完全打通、建立關聯,成為企業整體的大資料平台。 

各系統、各裝置間的資料營運規則,類似于人體神經收到大腦的指令,但與人體大腦能對神經天然生成指令不同。在工廠裡,這些規則都需要标注以及設計。在對23個生産場景進行梳理後,阿裡雲工程師為複雜的資料規則做出了智能标注,布設下“聰明的神經網絡”。

這個雙十一,“無人工廠”請求出戰!

這座工廠融合應用物聯網、雲計算、AI、5G等技術,實作全自動的智能化生産、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阿裡雲還采用了邊緣托管,確定資料的采集從過去的“秒級”提升到“毫秒級别”,資料采集的穩定性也随之提升到100%。 

另外,在很多實際生産中,很多場景需要實時掌握資料。如“模具沖壓”為例,它通過數字孿生,生産過程的資料能夠被實時采集,快速定位找出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判斷是否需要停工維護等。

這個雙十一,“無人工廠”請求出戰!

(釘釘移動工作台)

有了這些準備,即使關着燈,無人工廠也能照樣工作,迎戰雙十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