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清華博士3D列印煎餅,刷爆朋友圈

9月初,一則有關清華學子放棄百萬年薪、用3D列印賣煎餅、并斬獲徐小平千萬級投資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這個煎餅機可以列印出小黃人、Hello Kitty等卡通圖案,還可以定制人像。徐小平就吃掉了一個印有自己頭像的煎餅。

「清華」、「3D列印」、「煎餅」這三個關鍵詞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引起衆多喟歎和好奇——3D列印怎麼攤煎餅?這有何難?他們到底想做什麼?

最近,機器之心對「3D煎餅之父」、清軟海芯科技有限公司CEO施侃樂進行了深度專訪。你一定想不到,攤煎餅竟然用到了有限元分析和Matlab。他說:「我們的目标是做3D列印界的iPhone!」

清華3D煎餅俠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施侃樂:北京清軟海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法國國家資訊與自動化研究所博士後。

吳一黎:清華大學軟體工程畢業生,供職過甲骨文和IBM,放棄百萬年薪,與夫妻創業賣煎餅,創辦「食好運」。

施侃樂和吳一黎是清華大學2003級軟體學院的同學,讀書時就常在一起吃煎餅。但畢業後,兩人的人生軌迹卻好像和軟體脫離了關系——吳一黎創辦了「食好運」,開始賣煎餅,為了剁菜和趕早高峰每天起早貪黑;施侃樂從法國留學回來後開始做3D列印,為了研發自主知識産權的列印機,揮汗如雨地扛原料、擰螺絲。闖入餐飲業和制造業的他們在一次同學會上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做點事情——用3D列印技術來攤煎餅。

3D列印煎餅,沒那麼簡單

于是,他們成立了「煎餅機團隊」,開始研發全世界第一台煎餅列印機。如今,這台名為「三弟畫餅」的煎餅機已經快要上市,并将于10月8号在京東衆籌。但是,研發的過程卻并非一帆風順。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三弟畫餅”煎餅機即将在京東衆籌

施侃樂創辦的清軟海芯公司本身就是做3D列印的,使用的材料是無毒的塑膠。一開始,大家都認為,隻要把塑膠換成煎餅面漿,再在底下換上加熱的烤盤,列印煎餅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嗎?真正着手去做,才發現困難重重。列印出來的煎餅歪歪扭扭、坑坑窪窪,甚至連一條直線都畫不出來。列印頭走直線時,烤盤上擠出的面漿卻是S形,而且粗細不均。他們才發現,原來煎餅面漿擁有着獨特的實體性質。

用有限元分析和Matlab來解決煎餅問題

3D列印又叫「增量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簡單來說就是在計算機控制下,将融化的材料擠出後層層堆疊,冷凝成固态,形成三維的形狀。

是以,傳統的3D列印是先融化,再冷卻。但攤煎餅卻是反其道而行之——面漿是涼的,擠到烤盤上加熱成固體。下方烤盤的溫度非常高,是以列印頭不能離烤盤太近,否則面漿受熱固化,就會堵住列印頭,甚至可能粘在烤盤上。但是,如果列印頭過于遠離烤盤,烤盤上的面漿線條就會與列印頭的運動軌迹不一緻。這與蜂蜜十分相似——倒蜂蜜時你會發現,蜂蜜不是垂直下滴,而會打轉。施侃樂曾在Nature上讀過一篇論文,講到這種螺旋形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花兒攀藤的路徑、七鰓鳗的牙齒等等,沒想到攤煎餅也遇到了這種現象。有人形象地稱為「流體力學縫紉機」(FMSM,fluid mechanical sewing machine),認為是由流體與底闆接觸點的側向周期運動所造成。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進行了有限元分析。比方說,在列印頭走直角時,面漿會拐圓角;那麼,如果需要讓面漿拐直角,列印頭就不能走直角,而需要往相反方向進行補償。用這種方法,他們總算可以控制煎餅的形狀了。

此外,線條的寬度易受液面高度、空氣量、移動速度等因素影響,也很難控制。他們拿出做科研的精神,查閱了衆多文獻,試驗了上萬根線條,采集了大量參數,拟合在高維超空間内,最後用Matlab反解出來,終于弄清楚了每個變量對線條粗細的影響。施侃樂認為,把這套“煎餅機”算法搬到真正的3D列印機中,一定能極大提高精度。

就這樣,全世界第一台煎餅列印機「三弟畫餅」就在上地誕生了。據介紹,京東衆籌的版本将配備一台平闆電腦,使用起來非常友善,使用者還能自己塗上豆沙或巧克力,制作出“夾心”的煎餅。

從香脆煎餅到精密玻璃

施侃樂認為,最重要的事并不是能用面漿列印出一條直線,而是在弄明白如何列印直線的過程中,解決其他材料(如玻璃)也會遇到的共同問題。3D列印玻璃是一個前沿領域,但光學儀器極其精密,目前的3D列印技術現在還遠達不到工藝的要求。比如先拍攝再對焦的光場相機鏡頭上就擁有10萬個微鏡頭的陣列,每個的大小隻有十幾微米(Lytro的微鏡頭高度僅為13.9微米)。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光場相機的微鏡頭陣列

原因之一是因為玻璃和煎餅面漿一樣具有高黏性,并且冷卻固化的速度較慢,否則容易破碎。目前玻璃列印主要采用黏合劑噴射法和燒結法,但列印出的玻璃十分脆弱,不透明,精度差,無法滿足光學儀器的要求。今年8月,麻省理工學院發表了最新的玻璃3D列印技術「G3DP」,炫酷的視訊在網上引起了轟動。但根據論文的介紹,他們也遇到了蛇形軌迹的問題,在列印精度、軟體環境上都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列印頭也常被固化的玻璃堵住。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MIT的G3DP玻璃3D列印技術也存在軌迹問題

盡管列印煎餅和列印玻璃看起來相去甚遠,但在施侃樂眼裡,它們的問題都是相通的,都涉及到相似的實體性質,解決的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以他相信,煎餅問題的解決一定會為列印高精尖的材料提供深刻的啟示。

「我們要做3D列印領域的iPhone!」

在普通人眼裡,3D列印依然是一項前沿技術,從未想過它能走進自己家中。施侃樂認為,3D列印的現狀與90年代初的個人電腦很相似。那時大家都認為電腦很有用,每個學校都競相配備機房,可是老百姓并不會把這個笨重的家夥買回家。後來有了windows系統,圖形操作界面讓電腦實作了娛樂的功能,才最終走入千家萬戶。施侃樂認為3D列印之是以離普通人很遙遠,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個圖形化的作業系統。是以,他的公司除了做煎餅機之外,還緻力于開發3D列印機及其作業系統,讓它變得簡單好用。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清軟海芯的3D列印機及作業系統

施侃樂說:「我的夢想是成為3D列印界的iPhone。」但iPhone的競争力不僅在于手機,還在于整套生态。是以,施侃樂的計劃是:

  • 作業系統:開發簡潔直覺的圖形作業系統「Neobox OS」。目前他們開發的3D列印機上配備了一個7.1英寸的高清電容屏,可完全脫離PC獨立運作,還可直接通路網際網路下載下傳模型。據介紹,這是全球首款3D列印圖形作業系統,連4歲的小孩子都懂如何使用。他們還開發了手機應用“3D列印工場”,可用手機操作列印。
  • 生态系統:蘋果系統中的應用商店和iTunes帶來了海量的玩法和内容,而施侃樂的3D列印系統中也包含應用商店和模型商店,并且已有12萬個模型,可以随時下載下傳和列印。應用商店也在建設當中。玩法多種多樣,比方說,可開發「聲波列印」應用,将某句話的聲波列印成項鍊,或者與語音識别相結合,隻要說一句「列印一個機器貓」,它就會自動在網上搜尋模型,并列印出來。

然而,3D列印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速度極慢,列印一個東西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如果層數多,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記者在清軟海芯參觀時,看到一台機器正在列印《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由于選擇的精度太高(小小雕塑需要1644層),螢幕顯示剩餘時間還有56個小時!難怪有人說,有些蘑菇長得比3D列印都快。針對這個問題,施侃樂說他們已經成立了團隊,專門研究高速列印。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今年年初,美國Carbon 3D公司曾開發出一種高速3D列印技術CLIP(

點此可看機器之心對此的報道

),采用光敏樹脂,在10分鐘内就能列印出精細的結構。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Carbon 3D的CLIP技術

但是,光敏樹脂對人體有毒,在施侃樂看來并不能普及到家庭使用,是以他們采用的材料、列印的過程都是全無毒的。盡管這限制了列印的速度和精度,但卻是讓3D列印走進家庭的必經之路。

想列印蝦滑,最看好建造機器人

機器之心還和施侃樂聊了聊其他話題,來看看這位留法清華博士對業界熱門話題的看法:

機器之心:Kickstarter上一個煎餅列印機的衆籌項目叫PancakeBot,發起人是一位想為自己孩子列印早餐的土木工程師。和你們的機器有何差別?

施侃樂:這個項目我們有關注過。我相信他一定也會遇到和我們同樣的問題,但不知道他會如何解決。

(9月26日,PancakeBot在一年一度的Maker Faire上展出,從視訊中可看出,精度還亟待提高。)

3D列印煎餅的清華博士:他們要做3D列印界的iPhone!

PancakeBot

機器之心:會列印巧克力嗎?有何技術難點?

施侃樂:我們也有很多朋友在研究3D列印巧克力。巧克力和煎餅不一樣,它恰恰和傳統的3D列印很像,高溫融化後擠出,遇到冷空氣凝結成固體。但巧克力的冷凝是緩慢進行的,擠出後不能定型,恨不能用液氮來冷卻。

機器之心:你還想列印什麼食物?

施侃樂:蝦滑。如果火鍋、鹵煮也可以用上3D列印的話,我也想嘗試一下。

機器之心:怎麼看待3D列印器官?

施侃樂:技術尚不成熟。TED演講上曾有人列印出一個腎,但那是非活體,不能用在人身上。細胞之間的連接配接非常複雜,列印出來很難存活,更不用說形成組織和器官了。器官列印目前隻是一個科幻故事,媒體過度誇張了。

機器之心:最近有人用3D列印月餅,你怎麼看?

施侃樂:那是用3D列印出模具,再用模具來做月餅,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3D列印月餅。

機器之心: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會用3D列印去做什麼?

施侃樂:建造機器人,如果它能算3D列印的話(荷蘭3D列印公司MX3D正計劃在阿姆斯特蘭3D列印一座橋梁)。假如建築業能用3D列印和機器人完成,将解放成千上萬的勞動力。盡管短期來看他們會失業,但我相信長期來看,這是對人類創造力的解放。我認為隻需10~20年,這樣的變革就會發生。未來,這些重複勞動不再需要浪費寶貴的人力,人們都可以去做藝術家和哲學家,做更有創新性的事情。

機器之心:3D列印和機器人如何結合?

施侃樂:3D列印機,其實就是一種機器人。在未來,機器人和3D列印技術會慢慢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技術棧,下端是機器人技術,上端是3D列印技術、材料科學等等,融合成一個大的門類。總體來說,我相信這套技術在未來會有極大的發展,我很看好。

結語

目前,清軟海芯的3D列印機價格在1.5萬~8萬人民币之間,對普通家庭來說還很昂貴,主要客戶是教育、企業應用和科技展示。Elon Musk曾說過,

特斯拉的商業計劃

是先開發高檔頂級電動車,用賺到的錢開發中檔電動車,再用這部分收入開發便宜的普及型電動車,最終願景是讓電動車走進千家萬戶。施侃樂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先從較昂貴的商用級3D列印機做起,用這部分收入開發便宜的家用級3D列印機,最終讓3D列印走下科技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

繼續閱讀